图书介绍
针法灸法图解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蔺云桂编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289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6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86页
- 主题词:针刺疗法-图解;灸法-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法灸法图解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针刺治疗手法图解1
第一章 毫针手法基本要求图解3
一、毫针的规格要求3
(一)毫针各部位名称3
(二)毫针针尖的形状要求3
(三)毫针针体的形状要求4
(四)毫针针柄的形状要求及应用6
(五)毫针的质量要求8
(六)毫针的长度规格8
(七)毫针的粗细规格及应用9
(八)一次用毫针9
(二)要有敏锐的指感10
(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10
二、掌握毫针手法的基本条件10
(三)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11
(四)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11
三、毫针手法练习法12
(一)指力练习法12
(二)准确度练习法16
(三)指感练习法17
四、自身练习法20
(一)减轻疼痛的体验练习21
(二)得气(针感和手感)的体验练习22
(三)基本手法的体验练习23
(四)补泻手法的体验练习24
(一)安排好治病的环境25
五、施行针刺前的准备工作25
(二)安定患者的情绪26
(三)安置好患者的体位26
(四)找准穴位27
(五)消毒注意事项27
六、施术者刺针前的思想准备29
第二章 毫针手法基本原理图解30
一、毫针治病的理论基础30
(一)补气泻气理论的来源30
(二)毫针补泻的原始概念32
(三)毫针调气理论33
(五)调气的基本原则34
(四)调气与“补气泻气”的区别34
(六)古代对毫针作用研究的一个侧面36
二、得气针感和手感38
(一)针感39
(二)手感47
(三)得气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55
(四)得气与经络分布58
(五)针感与神经系统60
三、影响手法疗效的若干因素60
(一)手法疗效与穴位60
(二)手法的疗效与时机68
(三)手法刺激的量和质71
(一)压迫皮肤减痛法78
一、减痛和无痛刺针法78
第三章 毫针基础手法图解78
(二)转移病人注意力减痛法79
(三)提捏减痛法79
(四)快速刺针减痛法80
二、进出针手法84
(一)捻转慢进针手法84
(二)捻转快进针手法87
(三)直刺进针手法88
(四)摇刺进针手法89
(七)捻转出针手法90
(八)按压出针手法90
(六)快速出针手法90
(五)慢速出针手法90
(九)后遗感的处理方法92
三、产生及寻找针感的手法93
(一)留针候气法(留针产生针感的方法)95
(二)引气催气法(诱发激发产生针感的手法)96
(三)慢捻转进退寻找针感的手法97
(四)提插寻找针感的手法99
四、调整针感程度的操作手法100
(一)飞法101
(二)捻转法102
(三)搓针柄法102
(四)压法103
(五)敲击法104
(七)捣动法105
(六)震动法105
(八)提插法106
(九)顿式提插法107
(十)震动提插法108
(十一)提插捻转法108
(十二)刮柄法109
(十三)拨柄法110
(十四)弹柄法111
(十五)剔法111
(十六)摇法112
(十七)摆法113
(十八)弩法113
(十九)倒针法114
五、针感传导的激发和诱发手法115
(一)循法115
(二)捏法116
(三)敲击法116
(四)按压法117
(五)切法117
(六)阻断法118
(七)针向法(倒针法)118
(八)接力法119
(九)语言诱导法119
(十)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120
六、留针手法121
(一)静止留针法122
(二)旋针留针法123
(三)间断留针法123
(四)动留针法123
(五)消除针感的留针法124
第四章 古代毫针补泻手法图解125
一、古代毫针基础补泻操作手法的分析和应用125
(一)徐疾补泻法125
()开合补泻法128
(三)呼吸补泻法130
(四)迎随补泻法139
(五)阴阳补泻法146
(六)提插补泻法154
(七)捻转补泻法159
(八)三刺补泻法170
(九)营卫补泻法174
(十)“九六”补泻法181
(十一)平补平泻法187
二、古代毫针复式补泻操作手法的分析和应用189
(一)《内经》复式补泻法189
(二)烧山火法193
(三)透天凉法203
(四)阳中隐阴法210
(五)阴中隐阳法215
(六)青龙摆尾法218
(七)赤凤摇头与白虎摇头法223
(八)苍龟探穴法230
(九)凤凰迎源法237
(十)龙虎交战法241
(十一)子午捣臼法246
(十二)龙虎升降法248
(十三)进气法(运气法)251
(十四)纳气法255
(十五)留气法257
(十六)交经法(五脏交经、隔角交经、通关交经、关节交经)263
(十七)汗、吐、下三法271
(十八)母子补泻法275
(十九)纳支补泻法(纳子法)、纳干法(纳甲法)、子午流注法、十二经流注时刻补母泻子迎随补泻法、灵龟八法、八法交会八脉法277
(一)十二节刺法284
附:古代几种刺针方法图解284
(二)九变刺法290
(三)五腑相应刺法291
第五章 现代各家针刺手法图解294
一、承淡安针刺手法294
(一)进针后之手法294
(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296
(三)出针之手法298
(四)得气与补泻299
二、任作田针术300
(一)八法300
(二)十术301
三、鲁之俊手法305
(二)刺入捻转法307
四、朱琏手法307
(一)捻转法307
(三)退针法309
五、裴斌烧山火、透天凉临床操作经验310
(一)烧山火310
(二)透天凉310
(三)烧山火、透天凉操作点滴体会311
(四)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局限性312
(五)烧山火、透天凉操作注意事项312
(六)手法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关系313
六、焦勉斋针刺操作手法314
(一)进针、出针的操作方法314
(二)补泻方法316
(三)实践经验和体会318
(四)烧山火与透天凉法320
七、楼百层的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手法322
(一)烧山火法322
(二)透天凉法322
八、陆瘦燕烧山火、透天凉手法326
(一)烧山火法326
(二)透天凉法327
九、司徒铃针刺补泻手法328
(一)得气与候气328
(二)补泻手法的操作328
(三)针刺补泻有效的准则329
(四)针刺法的发展329
(二)进针法330
十、郑魁山针刺手法330
(一)针刺前的准备330
(三)得气法331
(四)补泻手法333
(五)守气法334
十一、陈应龙针术335
(一)子午补泻335
(二)提插补泻338
十二、赵缉庵补泻手诀339
(一)补法手诀339
(二)泻法手诀341
(三)平补平泻手诀342
(一)空压式344
十三、杨甲三毫针单手进针法344
(二)角度压式345
(三)捻压式346
(四)连续压式347
十四、郭效忠针刺手法348
(一)有效点348
(二)得气效应348
(三)三通349
(四)神经类型349
(五)手法350
(六)治疗时机351
(七)留针351
(一)运气行针手法的理论352
十五、刘天健运气行针法352
(二)练气方法353
(三)应用运气行针法的注意事项353
(四)运气行针的手法354
十六、王乐亭十二透刺法355
(一)透刺法的作用与特点355
(二)十二透穴方357
十七、师怀堂针刺手法359
十八、方吉庆凤凰展翅补泻法362
十九、张信滞针术364
(一)滞针术364
(二)螺旋弧度刮针法365
(三)临床意义和应用366
二十、孙明一呼吸激发经气法368
(一)呼吸法的具体操作368
(二)呼吸法的临床体会370
二十一、李志明针刺凉热补泻手法371
(一)操作方法371
(二)临床应用372
二十二、王启明针刺手法373
(一)进针法373
(二)补泻法373
(三)出针法375
(一)针具376
一、鍉针(浅针)术376
第六章 其他针刺治疗手法图解376
(二)操作方法377
(三)刺激强度的掌握378
(四)取穴378
(五)适应证379
二、挑刺术379
(一)针具379
(二)操作方法380
(三)刺激部位381
(四)应用381
三、梅花针(七星针)术385
(一)针具385
(二)操作方法386
(三)刺激部位387
(四)应用387
四、刺络术389
(一)针具391
(二)操作方法392
(三)刺激部位398
(四)出血量398
(五)治疗时间及次数399
(六)禁忌证及注意事项399
(七)应用399
五、穴位注射术401
(一)穴位注射操作法401
(三)疾病反应点注射操作法402
(二)病灶组织注射操作法402
(四)应用403
六、耳穴治疗术406
(一)耳穴治疗方法407
(二)应用409
(三)耳穴的分布410
七、芒针术411
(一)操作方法411
(二)应用413
(三)取穴413
八、火针术413
(二)操作方法414
(一)针具414
(三)注意事项417
(四)应用418
九、头针术419
(一)刺激部位420
(二)刺针方法422
(三)注意事项423
十、点穴术(指针术)424
(一)指力练习法424
(二)点穴操作法424
(三)应用425
十一、穴位埋藏术427
(一)埋藏物质及埋藏方法427
(三)应用430
(二)注意事项430
十二、小针刀术431
(一)针具432
(二)操作程序432
(三)操作技术434
(四)注意事项435
(五)应用435
十三、电针术452
(一)工具452
(二)操作方法454
(三)应用454
(四)注意事项455
(一)工具456
十四、电热针术456
(二)操作方法457
(三)应用458
(四)注意事项460
十五、电火针461
(一)构造461
(二)操作方法462
(三)应用464
下篇 灸治法图解467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471
一、皮肤组织的层次结构471
(一)表皮471
(六)皮肤的附属器473
(四)皮肤的血管及淋巴473
(五)皮肤的神经分布473
(二)真皮473
(三)皮下组织473
二、皮肤的经络分布474
第二章 损伤性灸476
一、损伤灸的等级477
(一)Ⅰ度灸伤477
(二)Ⅱ度灸伤477
(三)Ⅲ度灸伤478
二、灸伤的处理479
(一)Ⅰ度灸伤的处理479
(二)Ⅱ度灸伤的处理479
(三)Ⅲ度灸伤的处理479
(三)适用部位480
四、无痛性损伤灸法480
(四)适应证480
三、损伤性灸的禁忌和适应范围480
(二)禁忌证480
(一)禁忌部位480
第三章 无损伤灸(温灸)482
一、无损伤灸的标准482
(一)灸后不起疱482
(二)皮肤潮红482
(三)患者的感觉483
(四)艾炷灸的燃烧线483
二、关于禁忌症的问题484
(一)艾486
第四章 各种灸治方法图解486
一、有温度灸法486
(二)艾绒制作法488
(三)艾炷488
(四)艾条499
(五)灸疗器505
(六)发热药物灸512
(七)其他发热灸法513
(八)针体加热灸517
二、无温度灸法图解518
(一)单味药灸法519
(二)药膏灸法520
(三)无温度灸疗仪器灸法521
(一)儿童保健灸法523
三、保健灸法523
(二)老年保健延寿灸法524
(三)运动员保健灸法527
附篇 56穴位的针法、手感、针感、灸法应用图解528
一、头部穴位531
(一)百会穴531
(二)太阳穴533
(三)头维穴536
(四)睛明穴538
(五)听宫穴539
(六)翳风穴542
(七)风池穴544
(八)哑门穴547
(九)四白穴549
(十)下关穴551
二、胸腹部穴位553
(一)膻中穴553
(二)中脘穴555
(三)关元穴558
(四)大赫穴561
(五)期门穴563
(六)天枢穴565
(七)腹哀穴567
(八)腹结穴569
(九)五枢穴570
(一)大椎穴572
三、背腰部穴位572
(二)命门穴575
(三)腰俞穴577
(四)大杼穴579
(五)肺俞穴581
(六)膈俞穴583
(七)胃俞穴585
(八)肾俞穴587
(九)上髎与次髎穴589
(十)膏肓穴591
四、会阴区穴位593
(一)长强穴593
(二)会阴穴595
(三)玉门头穴597
(一)肩髃穴598
五、上肢穴位598
(二)极泉穴602
(三)曲池穴604
(四)尺泽穴606
(五)曲泽穴608
(六)天井穴610
(七)内关穴611
(八)外关穴614
(九)列缺穴617
(十)神门穴619
(十一)合谷穴621
(一)环跳穴625
六、下肢穴位625
(二)足五里穴629
(三)箕门穴631
(四)鹤顶穴634
(五)委中穴635
(六)阳陵泉穴639
(七)足三里穴641
(八)三阴交穴645
(九)悬钟穴648
(十)然谷穴651
(十一)金门穴653
(十二)内庭穴655
(十三)涌泉穴657
热门推荐
- 243551.html
- 2938473.html
- 1307763.html
- 3457913.html
- 981631.html
- 1049007.html
- 697710.html
- 1638039.html
- 2824742.html
- 670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9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2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8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3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2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9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0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