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体国际传播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庚年主编;马为公,程曼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978750783437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媒体国际传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1
第一节 国家利益与国际传播研究:从热战到冷战1
一、国际传播的界定1
二、民族国家与国际传播体系的建构2
三、战争与国际传播4
第二节“现代化”范式的确立与质疑:发展传播学及其批判6
一、冷战中的国家竞争6
二、“现代化”理论的出现与国家战略6
三、作为“现代化”理论一部分的发展传播学9
四、发展传播学批判10
第三节 从依附理论到文化帝国主义:国际传播的第三世界视角11
一、非殖民化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1
二、依附理论12
三、文化帝国主义批判14
第四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转型及其传播模式的变迁17
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缺陷17
二、全球传播范式的出现——跨国公司18
三、全球传播范式的出现——公民社会20
四、全球传播秩序的新特点21
第五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解构信息社会理论和新媒体崇拜的迷思22
一、信息社会理论22
二、信息社会与全球经济重组23
三、信息社会的文化形态25
第二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技术应用27
第一节 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构成27
一、新媒体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28
二、新媒体传输技术32
三、新媒体信息存储技术37
四、新媒体终端技术39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的服务平台42
一、数字广播技术42
二、互动电视技术46
三、数字影视技术49
四、数字出版技术50
五、数字网络社区54
第三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内容形态57
第一节 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形态57
一、互联网传播的特点57
二、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形态61
第二节 移动数字媒体(手机)传播的内容形态65
第三节 互动电视传播的内容形态68
一、互动电视的发展现状69
二、互动电视传播的内容形态75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主体变迁81
第一节 国家政府在传统国际传播中的主导地位81
一、国家政府与国际传播实践的发展81
二、国家政府与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发展83
第二节 新媒体对传统国际传播格局的挑战85
一、传播技术与公司力量的发展85
二、新媒体环境下国家政府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87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者与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90
一、国际组织数量和影响的迅速发展91
二、国家政府与民间机构在多个层面的密切合作93
第四节 新媒体与全球公民社会的前景95
一、“全球公民社会”理念的兴起95
二、“全球公民社会”的理想与现实97
第五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受众研究101
第一节 国际传播视角中的受众理论101
一、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受众理论101
二、以受众为中心的受众理论105
三、近20年来受众研究的状况107
第二节 如何进行海外受众的调研109
一、受众调研的三种层次109
二、结构性受众调研的内容110
三、新媒体为对外传播的受众调查提供了新机遇120
四、如何实施调研121
第三节 中国对外传播受众研究的问题及对策125
第六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效果评估127
第一节 传播效果理论介绍127
一、“议程设置”理论127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128
三、“培养”理论129
四、“知识沟”假说130
五、受众中心模式131
六、“创新—扩散”理论132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概念133
二、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135
三、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137
四、网络民意调查及舆情监测138
第三节 新媒体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Radio 86为例139
一、从短波广播到新媒体在线广播139
二、短波广播的“结束”141
三、Radio 86142
四、传播效果分析144
第七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实务案例151
第一节 西方传媒集团类新媒体传播模式151
一、欧洲新闻电视台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51
二、英国广播公司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56
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60
四、《纽约时报》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63
第二节 国际通讯社类新媒体传播模式166
一、美联社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66
二、路透社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170
第三节 全球新兴媒体的国际传播174
一、美国在线:新媒体传播历程中的重要角色175
二、Google:从搜索引擎到整合服务176
三、Facebook:社会化媒体成为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新生力量179
四、Twitter:微博客传播改变新媒体国际传播格局180
五、苹果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为新媒体国际传播提供新平台183
六、YouTube:新媒体形态下的新闻与政治传播平台184
第四节 对我国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启示187
第八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193
第一节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融合趋势193
一、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技术融合趋势193
二、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放松管制”趋势196
三、新媒体国际传播的“认同边界模糊”趋势200
第二节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移动化趋势203
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多媒体化204
二、媒介接触的“使用与满足”208
三、从广播到窄播到移动用户定制211
第三节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多元化趋势212
一、媒介资源从“稀缺”到“富余”导致信息渠道多元213
二、媒介功能从“政治及文化”到“经济及市场”导致产品服务多元215
第九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实践219
第一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219
一、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理念的提出219
二、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的内涵220
三、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的措施221
第二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平台建设223
一、PC端平台建设224
二、TV端平台建设227
三、移动端平台建设228
第三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技术建设229
一、现有技术支撑能力229
二、技术建设的目标与内容230
第四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内容建设232
一、中日网络四季对话,创建新媒体国际传播新模式232
二、中土网络系列对话,创建突发事件报道新模式234
三、《你好,中国》,创建汉语国际推广新模式236
四、“中国城市榜”,创建旅游文化互动传播新模式238
五、“友城之约”,创建公共外交新模式240
六、“网上中国电影展”,创建电影“走出去”新模式242
七、《双座自行车》,创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新模式244
第五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队伍建设245
一、探索国际传播人才成长规律246
二、实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程247
三、国际传播队伍建设成效249
第六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250
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总体目标250
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总体思路251
三、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力的主要措施251
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业务框架254
参考书目259
热门推荐
- 1019054.html
- 3796022.html
- 219250.html
- 3878803.html
- 3516206.html
- 2397446.html
- 815821.html
- 1841839.html
- 897289.html
- 3630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7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6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6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8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4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