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燃料电池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燃料电池系统
  • 曹殿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89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燃料电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燃料电池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燃料电池概述1

1.1燃料电池的历史回顾1

1.1.1燃料电池的定义1

1.1.2燃料电池的诞生及发展历程简介2

1.2燃料电池基础6

1.2.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6

1.2.2燃料电池的特点8

1.2.3燃料电池的种类9

1.3燃料电池系统16

1.3.1燃料电池堆16

1.3.2热管理系统18

1.3.3电力调节和转换系统18

1.3.4控制系统19

1.4燃料电池的应用20

1.4.1固定发电站21

1.4.2运输工具动力25

1.4.3便携式电源29

1.5能源、环境与燃料电池31

1.5.1能源的概况31

1.5.2化石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32

1.5.3氢能与燃料电池33

问题与讨论34

第2章 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35

2.1燃料电池的热力学35

2.1.1理论效率的计算35

2.1.2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38

2.1.3电池电动势与压力的关系39

2.2电极过程动力学41

2.2.1极化与过电势42

2.2.2活化过电势43

2.2.3浓差过电势46

2.2.4欧姆过电势48

2.2.5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48

2.3燃料电池效率50

2.3.1燃料电池的实际效率50

2.3.2燃料电池系统的实际效率51

问题与讨论52

第3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54

3.1发展简史54

3.2工作原理59

3.3特点61

3.4膜电极组件61

3.5电极催化剂62

3.5.1对催化剂的要求62

3.5.2催化剂的选择63

3.5.3催化剂的制备65

3.5.4催化剂的结构和表征67

3.6电极的结构68

3.6.1电极的种类、组成和制备方法68

3.6.2扩散层68

3.6.3催化层的制备72

3.7质子交换膜77

3.7.1质子交换膜的功能77

3.7.2Nafion膜的性能78

3.7.3Nafion膜的问题80

3.7.4Nafion膜的改进80

3.8双极板和流场84

3.8.1双极板的功能和要求85

3.8.2双极板的材料86

3.8.3流场98

3.9电池组系统100

3.9.1氢源100

3.9.2氧源101

3.9.3电池组的水管理101

3.9.4电池组的热管理102

3.10PEMFC商业化的问题103

问题与讨论104

第4章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106

4.1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106

4.1.1工作原理106

4.1.2基本结构107

4.1.3优点110

4.2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发概况111

4.2.1受到重视的原因111

4.2.2发展概况111

4.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改进114

4.3.1阳极催化剂性能的改进114

4.3.2阴极催化剂性能的改进127

4.3.3质子交换膜140

4.4甲醇替代燃料的研究141

4.4.1研究甲醇替代燃料的原因141

4.4.2直接甲酸燃料电池142

4.4.3直接乙醇燃料电池144

4.5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前景147

问题与讨论148

第5章 碱性燃料电池149

5.1工作原理149

5.2优缺点151

5.2.1优点151

5.2.2缺点152

5.3基本结构152

5.3.1燃料和氧化剂152

5.3.2电极153

5.3.3催化剂中毒的原因及预防办法163

5.3.4电极结构及制备165

5.4电解质168

5.4.1电解质材料168

5.4.2电解质使用方法168

5.5工作条件172

5.5.1工作压力172

5.5.2工作温度172

5.5.3氧化剂的影响173

5.5.4排水173

5.5.5排热174

5.5.6电池寿命174

5.6研发和应用概况174

5.6.1空间应用领域174

5.6.2地面应用领域175

问题与讨论177

第6章 磷酸燃料电池178

6.1工作原理178

6.2基本结构180

6.2.1电池系统180

6.2.2单体电池181

6.3工作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191

6.3.1工作温度的影响191

6.3.2反应气压力的影响193

6.3.3燃料气中杂质的影响194

6.3.4影响寿命的因素及改进方法198

6.4发展概况199

6.4.1发展原因199

6.4.2磷酸燃料电池电站的发展概况199

6.4.3电动车用磷酸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200

6.5商业化的展望200

6.5.1降低成本200

6.5.2提高使用寿命202

6.5.3缩短启动时间202

6.5.4提高催化剂性能202

问题与讨论203

第7章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204

7.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05

7.2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隔膜材料206

7.2.1隔膜材料的性能206

7.2.2隔膜材料的制备208

7.2.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电解质208

7.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209

7.3.1阳极材料209

7.3.2阴极材料210

7.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结构212

7.5操作条件对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215

7.5.1压力的影响216

7.5.2温度的影响216

7.5.3反应气体组成及利用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218

7.5.4燃料中杂质的影响219

7.5.5电流密度和运行时间的影响220

7.6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应用与发展现状221

7.6.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应用221

7.6.2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221

7.6.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商业化的障碍224

问题与讨论224

第8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25

8.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26

8.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229

8.2.1氧化锆基(ZrO2)电解质230

8.2.2氧化铈基(CeO2)电解质234

8.2.3氧化铋基(Bi2 O3)电解质236

8.2.4钙钛矿基(LaGaO3)电解质239

8.2.5六方磷灰石基[M10 (TO4)6O2]电解质241

8.2.6钙铁石结构(A2 B2 O5)电解质244

8.2.7质子传导电解质247

8.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250

8.3.1阳极材料250

8.3.2阴极材料254

8.4连接材料和密封材料259

8.4.1连接材料259

8.4.2密封材料260

8.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与组成261

8.5.1管式结构SOFC262

8.5.2平板式结构SOFC263

8.6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64

8.6.1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265

8.6.2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与组成265

8.6.3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65

8.6.4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266

8.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与应用270

8.7.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270

8.7.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272

问题与讨论273

第9章 金属半燃料电池274

9.1概述274

9.1.1金属半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74

9.1.2金属半燃料电池的特点275

9.1.3金属半燃料电池的分类276

9.1.4金属半燃料电池的应用277

9.2金属半燃料电池阳极材料278

9.2.1锌阳极278

9.2.2铝阳极281

9.2.3镁阳极284

9.3金属半燃料电池的结构与性能287

9.3.1金属-空气半燃料电池287

9.3.2金属-过氧化氢半燃料电池293

9.3.3金属-海水中溶解氧半燃料电池301

问题与讨论304

第10章 直接碳燃料电池305

10.1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电池结构305

10.2直接碳燃料电池的特点306

10.3碳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反应308

10.3.1碳电化学氧化反应机理308

10.3.2碳电化学氧化产物309

10.4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历史沿革313

10.5直接碳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314

10.5.1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直接碳燃料电池314

10.5.2以熔融碱金属氢氧化物为电解质的直接碳燃料电池316

10.5.3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直接碳燃料电池318

10.5.4采用固体氧化物和熔融碳酸盐双重电解质的杂化型直接碳燃料电池320

10.6直接碳燃料电池的问题与展望321

问题与讨论323

第11章 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324

11.1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325

11.2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328

11.2.1硼氢化物的电氧化与水解328

11.2.2金属催化剂330

11.2.3储氢合金催化剂331

11.3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332

11.4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333

11.5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与发展现状336

11.5.1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336

11.5.2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与其他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比较337

11.5.3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338

11.5.4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面临的问题342

问题与讨论342

第12章 生物燃料电池343

12.1生物燃料电池的概述343

12.1.1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343

12.1.2生物燃料电池的特点343

12.1.3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344

12.2微生物燃料电池345

12.2.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345

12.2.2电子的传递方式346

12.2.3产电微生物348

12.2.4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349

12.2.5阴极电子受体和催化剂350

12.2.6隔膜和阳极燃料351

12.2.7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352

12.2.8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因素353

12.3酶生物燃料电池355

12.3.1酶的类型和电子传递方式355

12.3.2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类型355

12.4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359

12.4.1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359

12.4.2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359

问题与讨论362

第13章 氢气的制备及储存363

13.1氢气的制备363

13.1.1水蒸气重整制氢363

13.1.2不完全氧化制氢365

13.1.3等离子体热裂解制氢366

13.1.4煤气化制氢367

13.1.5甲醇制氢368

13.1.6电解水制氢369

13.1.7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370

13.1.8光催化分解水制氢371

13.1.9生物制氢372

13.1.10氢气的提纯373

13.2氢气的储存374

13.2.1气态存储375

13.2.2液态存储376

13.2.3可逆金属氢化物存储377

13.2.4物理吸附储氢385

13.2.5化合物存储386

问题与讨论388

参考文献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