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麦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小麦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 傅兆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167283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小麦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3

第一章 文献综述3

1 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研究4

1.1 超高产育种的概念与发展4

1.2 小麦产量的遗传潜力及其典型实例分析5

2 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因子分析6

3 产量构成因素在小麦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8

3.1 单位面积穗数8

3.2 穗粒数10

3.3 粒重11

3.4 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作用的次序分析12

4 株型、冠层结构与超高产育种15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解决的问题18

第二章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的研究20

1 研究材料和方法2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2

2.1 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潜力分析22

2.2 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分析23

2.3 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构成的优化与模拟39

3 小结40

第三章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特征的研究43

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4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46

2.1 超高产基因型的株高构成46

2.2 超高产基因型的叶片组成分析51

2.4 各节间单位茎长重量与单位茎粗比重指数分析59

2.3 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59

2.5 各叶片的比叶重构成64

2.6 穗叶比和粒叶比构成特点65

2.7 单株生产能力构成特点67

2.8 超高产基因型的缓冲力指数68

3 小结70

第四章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75

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7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78

2.1 超高产基因型产量性状表现的一般特点78

2.2 超高产基因型冠层性状表现的一般特点79

2.3 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生理性状特征85

2.4 冠层结构形态和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89

2.5 三种不同类型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比较与超高产基因型选育策略94

3 小结96

第五章 问题讨论98

1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构成问题98

2 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特征中的问题101

3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冠层结构特征中的有关问题103

参考文献105

第二部分 定位选种技术的研究123

第一章 作物定位定时选种原理与技术要点123

1 作物定位选种原理与技术要点123

1.1 作物定位选种的全息生物学基础123

1.2 主要农作物的全息胚优势类型与定位选种技术要点124

1.3 作物定位选种技术的应用前景127

2 作物全息胚定时选种技术128

2.1 全息胚定时选种的生物学基础129

2.2 主要作物全息胚定时选种130

2.3 作物全息胚的定时选种技术的应用前景134

第二章 小麦穗部不同粒位籽粒重量的差异性及其后代产量表现初探136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36

2 试验结果与分析137

3 结果与讨论142

第三章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退化的定量分析14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44

2 试验结果与分析145

3 结论与讨论150

第四章 小麦F1穗内定位选种对F2单株产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影响15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5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153

3 结论和讨论155

参考文献158

第三部分 小麦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163

第一章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163

1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生态效应164

2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混合优势及其生态组合力168

3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组配时应注意的问题170

第二章 花碱土地区小麦二系混合种利用问题探讨17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7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175

3 二系混合种的混合优势及成员基因型的生态组合力179

4 结论和讨论181

第三章 高产条件下小麦二系混合种利用价值问题的探讨18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8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185

3 问题讨论192

参考文献193

第四部分 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等研究201

第一章 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20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201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02

3 结论与讨论204

第二章 冬小麦单株生产潜力的初步探讨205

1 单株籽粒的生产潜力206

2 高生产潜力单株的产量构成因素206

3 高生产潜力单株的选择概率206

第三章 小麦全田均匀旋耕播种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20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208

2 试验结果与效益209

3 结语212

第四章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最佳精播密度研究21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21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4

3 结语216

第五章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土的壤养分状况和产量构成研究217

1 研究分析资料来源218

2 结果分析218

3 结论221

第六章 小麦旗叶空间伸展位置对叶锈病严重度的影响22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22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23

3 小结与讨论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