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会霖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92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政治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3
1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创立政治思想工作理论3
第一节 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的孕育与萌芽3
一、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转向马克思主义3
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立足工农群众是政治思想工作最初的两个基本点7
三、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政治思想工作10
四、以理想激励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12
第二节 中国特色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的形成14
一、政治思想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4
二、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工作理论评析16
2 突破传统模式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邓小平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18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正本清源18
一、重点转移与重新定位18
二、从政治思想工作到思想政治工作2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标准——“三个有利于”23
一、没有物质利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3
二、不关心群众利益,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4
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6
四、没有好的党风,就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27
3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江泽民和胡锦涛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30
第一节 跨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31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31
二、积极应对“四个多样化”、科学回答“四个如何认识”32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34
第二节 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36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有规律的36
二、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创新38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在新时期新阶段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40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40
二、“三贴近”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41
三、“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42
第二编 思想社会工程47
1 时代发展呼唤思想社会工程47
第一节 多元社会化的必然性47
一、社会化与多元社会化47
二、经济转型——市场经济需要多元社会化51
三、身份转换——从单位人到社会人需要多元社会化54
第二节 思想社会工程应运而生56
一、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出路在于多元社会化56
二、思想社会工程应运而生59
2 思想社会工程体系62
第一节 四位一体的社会系统62
一、社区各机构交互贯通62
二、家庭教育各职能潜移默化64
三、宣传舆论各领域整体联动66
四、教育工作各力量相互配合68
第二节 四化并举的社会导向体系69
一、科学化:以科学理论武装人69
二、现代化:以现代氛围感染人71
三、文化化:以先进文化哺育人72
四、信息化:以信息网络提升人74
第三节 四管齐下的社会保障体系76
一、环境保障: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76
二、物质保障:贴近群众,关心弱势群体77
三、精神保障:构建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79
四、机制保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80
第四节 四项同步的评估方法体系82
一、系统分析法82
二、比较分析法84
三、效益分析法85
四、接受程度分析法88
3 思想社会工程的核心、原则与方法90
第一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核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90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唤醒人潜在的本质力量90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92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思想社会工程的价值所在94
第二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原则: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94
一、重视人的价值:创新为上,能力为本94
二、尊重人的个性:知、意、情的和谐97
三、关心人的利益:解决实际问题99
第三节 思想社会工程的方法:释疑解惑、化解矛盾100
一、研究新时期思想问题的新特点:积极消除思想困惑100
二、针对发展中的问题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现实矛盾102
三、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103
四、优化环境:用美好的环境塑造心灵105
第三编 宏观、中观、微观111
1 运筹帷幄、总揽全局111
第一节 宏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111
一、主导性:坚持意识形态的思想指导111
二、前瞻性:提供发展的原则和思路114
三、全局性: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性116
第二节 定位:核心与灵魂、旗帜与方向117
一、确定科学的工作目标117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19
三、提出创新的原则和方法121
2 上情下达、指导服务124
第一节 中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124
一、联络沟通124
二、化虚为实125
三、指导服务127
四、总结提高129
第二节 定位:桥梁与杠杆、务虚与务实130
一、结合地方部门实际确定工作目标130
二、调查研究解剖典型132
三、善于沟通勤于反馈133
3 面向社会、面向群众135
第一节 微观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135
一、对象明确个案教育135
二、指向明确思想具体137
三、教育过程正面交锋139
四、教育方法灵活多样140
第二节 定位:基础与归宿、情感与技巧141
一、把握层次性与渐进性141
二、区分先进性与广泛性142
三、操作的务实性与情感性144
四、更具科学性与创造性145
第四编 文化建设151
1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151
第一节 文化及其先进性151
一、文化的概念151
二、文化的先进性15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153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具有一致性153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化知识的传授154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分析和前景展望154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分析154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前景展望156
2 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158
第一节 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158
一、信息共享时代的文化特征158
二、互联网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冲击160
三、反对“文化侵略”,弘扬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163
第二节 吸纳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营造东西方文化双赢的良好局面164
一、文化“地球村”的来临164
二、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溶解力评估165
三、双赢比单赢好167
第三节 大力弘扬主旋律,不断创造新文化168
一、坚持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168
二、倡导主文化,弘扬主旋律170
三、在继承中不断创造新文化171
第四节 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文化172
一、建构不是一次完成的172
二、解构的必然性与建构的合理性173
三、积极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文化174
3 思想政治工作与诸相关学科177
第一节 营造伦理环境,重视人文伦理关怀177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伦理学的本质联系177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伦理道德内涵的现实要求178
第二节 认识心理特征,把握对象心理过程179
一、尊重心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趋势17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借鉴180
第三节 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182
一、尊重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182
二、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教育理念183
第四节 提高审美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文18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美的创造过程183
二、遵循美学规律,寓教于乐寓教于文184
第五节 借鉴社会学知识,实施思想社会工程185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趋势185
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评估体系187
第六节 纳入管理科学,落实现代管理思想188
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管理属性188
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188
第七节 培育法治意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190
一、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90
二、法制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191
第五编 现代化、世界、未来195
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工作195
第一节 与实俱进195
一、生活之树常青195
二、面向现代化是最大的实际197
三、“入世”为思想政治工作确立新起点199
第二节 与世俱进201
一、借鉴与继承同样重要201
二、善识他人之长203
三、把握同与不同的尺度207
第三节 与时俱进209
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9
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10
三、立足现实、开创未来211
2 “四有新人”与“三个面向”215
第一节 “四有”的基本定位215
一、理想的翅膀遨游天宇215
二、道德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217
三、人类创造的文化本身内含着以文“化”人的力量218
四、纪律是集体生活的条件,也是个人意志的体现219
第二节 培育“四有”、“三个面向”新人221
一、把握“三个面向”的方向221
二、新人要有新形象、新品质、新气息223
第六编 制度与机制创新229
1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普遍性229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的含义及关系229
一、制度是有形的,机制是无形的229
二、制度与机制紧密关联231
第二节 制度机制建设及存在的问题234
一、制度机制建设二十年234
二、制度机制建设的不相适应性238
第三节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价值取向240
一、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240
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构242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244
第四节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一般要求246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246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248
三、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250
2 制度与机制创新的特殊性252
第一节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科教富民252
第二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255
第三节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素质教育260
第四节 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作风建设264
第五节 城区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文明社区268
后记272
热门推荐
- 2012442.html
- 3200402.html
- 3805966.html
- 1487980.html
- 1087123.html
- 1822031.html
- 2571430.html
- 123336.html
- 2545406.html
- 3907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6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8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6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4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