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 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西部发展战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 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西部发展战略
  • 周毅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79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西部大开发(中国)-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 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西部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上编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9

一 区域发展理论19

1.领袖区域发展思想概述19

(1)孙中山先生的西部经济建设思想19

(2)毛泽东主席关于西部发展战略21

(3)邓小平的西部发展观23

(4)江泽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4

2.区域发展论27

(1)区域界定27

(2)区域关系类型29

(3)区域经济研究对象30

(4)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1

(5)均衡论33

(6)非均衡论35

(7)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概述39

3.区域增长论41

(1)增长极理论内涵41

(2)国际区域增长研究焦点43

(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45

(4)区域经济一体化46

(5)超越“飞地”47

4.重审“级差”48

(1)级差概念49

(2)级差研究价值52

(3)软环境:相对级差54

5.区域研究前沿55

(1)向知识密集型倾斜55

(2)先天基本要素与后天高等要素56

(3)生产系统垂直一体化58

(4)创新网络59

6.澄清认识误区,提高分工水平61

(1)劳动分工的合理解释62

(2)澄清认识误区63

(3)选择高效、优势的分工模式64

二 西部区划、资源配置和区域市场67

1.区域经济关系及其“西部”缘由67

(1)地理区划:从自然到社会67

(2)现代区域变迁:从行政区划到经济地带区划71

(3)从大西北、大西南到大西部77

2.资源配置失衡77

(1)国土资源东优西劣77

(2)水土资源东丰西寡80

(3)矿产资源东短西长82

(4)人力资源东密西疏83

(5)社会资源东强西弱84

3.区域市场差异87

(1)重心从东到西转移87

(2)区内同质性与区际差异性90

(3)内聚力95

(4)依存性98

4.西部市场化进程100

(1)西部市场化意义100

(2)西部市场化政策导向102

(3)西部市场体系发育105

(4)西部市场化进程对策109

三 西部区域政策111

1.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111

(1)地域分工理论111

(2)区域发展阶段理论113

(3)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114

2.发达国家区域政策及其成效116

(1)美国大规模“西进”116

(2)前苏联远东大开发119

(3)意大利缩小南北差距122

(4)德国均衡发展战略124

(5)日本解决经济布局“过密”与“过疏”126

3.国外区域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128

(1)区域政策目标128

(2)调节主体:市场与政府129

(3)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法律手段131

(4)设立区域经济开发管理机构134

(5)中国适度西倾政策135

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40

(1)西部大开发的背景141

(2)断层危机142

(3)转换区域差别的引擎145

(4)新的里程碑146

(5)用全新思路开发西部147

(6)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149

四 西部发展战略152

1.区域发展战略选择152

(1)全局发展战略152

(2)静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53

(3)动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54

(4)战略模式选择156

(5)多极战略:新的经济增长点157

(6)经济圈发展战略160

(7)流域发展战略163

(8)加速发展战略167

2.区域经济规划170

(1)区域经济规划设计170

(2)树立开放、整体和综合观念172

(3)西部区域工业化模式选择174

3.区域制度分析与创新178

(1)投资失衡179

(2)所有制结构的区域差异179

(3)制度变迁的综合体与区域性时滞181

(4)制度变迁成本和规则182

(5)突破制度“瓶颈”184

(6)分权体制185

(7)空间组织形式和组织保障187

4.区域经济增长方式189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189

(2)区域经济增长要素191

(3)粗放与集约的辩证关系193

(4)增长率195

5.经济增长机制196

(1)双赢机制197

(2)动力机制198

(3)传递机制200

(4)协调机制202

(5)建立“双赢”格局204

6.知识经济与西部跳跃式发展208

(1)封闭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208

(2)知识经济带来的新契机209

(3)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11

五 东西部合作214

1.东西部合作意义214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论214

(2)东西部合作的政治经济意义216

(3)东西部合作的现实基础217

(4)东西部合作的必然性219

2.东西部合作历程、效应及模式选择221

(1)东西部合作的发展阶段221

(2)东西部合作的对象和内容224

(3)东西部合作的效应229

(4)东西部合作的问题及成因230

(5)东西部合作的多元模式233

(6)东西部合作的原则237

(7)农村投资与城镇发展双翼239

(8)民工潮回流新气象241

3.东西部产业联动升级对接243

(1)东西部产业对接的现状243

(2)东西部产业对接的必然性246

(3)东西部产业对接模式的选择247

(4)促进东西部企业的联合250

4.区域特色经济253

(1)区域特色经济涵义及特点254

(2)发挥特色意义,延伸区域优势255

(3)认清深层矛盾怪圈256

(4)围绕中心环节,加大调整力度258

(5)建立强质农业支撑点259

(6)承认差别,缩小差别261

(7)公平竞争263

(8)从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264

5.融合型经济培育268

(1)融合型经济的特征268

(2)西部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269

(3)负面影响271

(4)加快培育西部融合型经济273

六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276

1.公平说276

(1)经济公平276

(2)社会公平278

(3)空间平等279

(4)区域公平279

(5)地区差距拉大的主因281

(6)政治与经济平衡282

(7)共同富裕286

2.西部民族经济发展的“瓶颈”288

(1)人口多,人才缺288

(2)资金短,交通差,开发难290

(3)观念落后292

3.西部贫困成因294

(1)自然原因294

(2)历史原因295

(3)外部原因296

(4)内部原因297

(5)社会原因299

4.西部经济环节301

(1)从封闭走向开放301

(2)从计划走向市场302

(3)自主与规范统一303

(4)去其糟粕,取其精华304

5.调整结构,稳中求速305

(1)速度与效益统一306

(2)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307

(3)协调城乡经济关系308

(4)科教兴西309

(5)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311

(6)建立西部社会稳定机制312

6.西部地区经济改革313

(1)西部地区民族特色313

(2)城乡经济体制改革314

(3)公平与效率兼顾317

(4)完善市场,健全调控319

(5)西部改革试验区320

下编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325

七 西部生态脆弱带及其退化机制325

1.生态脆弱带325

(1)生态脆弱带界定326

(2)生态脆弱带的成因330

(3)生态脆弱带类型333

(4)生态脆弱带的特征337

(5)中国生态脆弱带分布340

(6)生态脆弱带评价342

2.西部受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351

(1)土地退化积重难返351

(2)水资源及水生态系统衰竭352

(3)采矿成为环境污染源355

(4)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357

(5)生态脆弱带:沙尘暴的温床360

(6)植被劣化363

(7)“生态红灯”365

3.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带367

(1)陕北黄土高原区典型生态脆弱带367

(2)云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带372

(3)青藏高原东北缘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378

4.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382

(1)区域生态环境是西部贫困的首因383

(2)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类型391

(3)西部贫困区域生态环境考察394

(4)经济贫困相关性的分析400

八 西部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途径409

1.土地荒漠化409

(1)自然资源409

(2)土地资源416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421

(4)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指征426

(5)荒漠化成因及发生区域432

2.西部土地荒漠化危情437

(1)荒漠化是西部重大生态安全问题437

(2)荒漠化生态机理439

(3)全球荒漠化人为因素447

(4)中国西部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50

(5)荒漠化蔓延恶果459

3.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途径462

(1)抗荒漠化系统工程规划463

(2)结合生态安全工程,建立防护体系463

(3)西部草地生态经济功能468

(4)西部草地生态安全管理472

九 西部大开发的隐形赤字与生态极限475

1.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75

(1)西部能源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75

(2)西部矿产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79

(3)西部农业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82

(4)西部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容量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88

(5)西部反贫困大开发的生态压力493

2.生态安全极限值:生态承载力500

(1)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501

(2)亚稳定性503

(3)生态承载力限值506

(4)天人之约:生态生产力观510

(5)人为生态灾害513

(6)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516

3.新思路·新景观·新水源522

(1)新思路522

(2)“两难”和“双赢”曲线527

(3)改善生态环境质量531

(4)营造西部绿色生态536

(5)拓展西部环保产业发展空间539

(6)开源节流542

(7)南水北调546

十 西部屏障:生态安全预警机制551

1.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551

(1)中国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552

(2)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缘由558

(3)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建设难点561

(4)树立西部全局生态安全意识562

2.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建设564

(1)示范区界定564

(2)建设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的意义567

(3)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的基本模式572

(4)系统程序575

(5)知识系统和工程系统580

(6)天河变地河:黄河安全建设工程585

(7)长江上游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587

3.生态安全之本: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591

(1)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定位591

(2)科技兴农为本592

(3)西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593

(4)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596

主要参考文献6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