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 胡庆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945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1

一、货币的产生1

二、货币的本质3

三、货币形成的发展4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5

一、价值尺度6

二、流通手段6

三、贮藏手段8

四、支付手段8

五、世界货币10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11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11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1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14

第四节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18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18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现实意义20

第二章 信用23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3

一、信用的产生23

二、信用的发展23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29

第二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29

二、信用工具35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38

一、利息的本质38

二、利率的分类42

三、利率的作用和结构44

四、利率决定的理论分析49

第三章 金融市场56

一、资金的融通56

二、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57

三、金融的基本特点59

四、金融市场的分类60

五、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63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64

一、货币市场及其工具64

二、资本市场及其工具70

第三节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76

一、一级市场的运行76

二、二级市场的动行83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86

一、远期合约87

二、期货87

三、期权89

四、互换91

一、决定金融资产需求的因素94

第五节 金融资产组合94

二、资产组合选择95

第四章 商业银行102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02

一、现代银行业的产生102

二、金融机构体系结构103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形式106

一、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106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07

三、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108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110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10

二、负债业务111

三、资产业务115

四、中间业务123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126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126

二、资产管理135

三、负债管理139

四、资产负债联合管理141

五、中间业务管理理论144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方向145

一、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145

二、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146

三、技术创新148

四、电子时代的银行149

五、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51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危机与监管156

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56

二、信息不对称增大贷款风险及其解决办法160

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银行业监管新问题163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168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168

二、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过程169

三、存款收缩过程172

四、存款乘数173

五、货币乘数174

第五章 中央银行179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79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79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180

三、中央银行的中国的发展182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84

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184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85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185

四、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187

五、特殊的中央银行制度189

六、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0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性能和职能192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192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93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196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199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99

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201

三、财政赤字和基础货币203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208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208

二、货币政策工具212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218

四、货币政策的效果222

第六章 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229

第一节 金融抑制229

一、金融抑制的根源230

二、金融抑制的手段和表现231

三、金融抑制后果232

第二节 金融深化234

一、金融深化的出发点——“实际货币需求”234

二、金融深化的内容235

三、金融深化论的理论贡献237

四、金融改革的实例238

五、金融深化论对我国的借鉴240

第三节 金融创新241

一、金融创新的动因242

二、金融创新理论244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250

四、金融创新的影响256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改革260

一、“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260

二、1979年以后的金融体制改革261

第七章 货币理论(上)268

第一节 基础货币268

一、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268

二、准备金方程式的推导270

三、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271

四、有关概念273

第二节 货币乘数274

一、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275

二、影响公众通货持有比率的因素276

三、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277

四、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277

第三节 货币供给新论284

二、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286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291

一、中国货币供应量定义及其乘数291

二、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292

三、货币乘数294

四、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互动关系296

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299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299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300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300

三、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03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306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306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311

一、鲍莫尔模型313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313

二、惠伦模型316

三、托宾模型320

四、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模型323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325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326

二、实证研究328

三、货币主义者的传送机制330

四、货币主义者的理论框架332

第五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335

一、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335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338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347

第九章 货币理论(下)347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和分类347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348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351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352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53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55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358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362

一、通货膨胀“促进论”与“促退论”的争论362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366

三、通货膨胀与产生关系的实证研究368

四、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69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370

一、需求政策370

二、收入政策372

三、供给政策373

四、结构调整374

第五节 通货紧缩理论375

一、 通货紧缩的定义375

二、 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377

三、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378

四、 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379

五、 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