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历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历程研究
  • 夏东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538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历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若干理论问题3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概述1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31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42

第二章 创新与创新规律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62

一、创新与创新规律的科学内涵63

二、创新与研究创新规律的重要意义8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科学解读90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基本内核90

二、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主要品格98

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显著特征104

四、借鉴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重要体现109

五、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必然要求113

第二篇121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121

一、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121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6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33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重大意义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142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14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7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2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8

第六章 和平改造资本主义论166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167

二、中国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69

三、国家资本主义—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177

四、我国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86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19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考察192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198

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205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10

第三篇21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21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科学涵义21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22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24

第九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236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236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特征23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47

第十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256

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256

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的重要特征264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6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发展论276

一、社会主义发展论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276

二、社会主义发展论的重要特征286

三、社会主义发展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9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29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29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特征30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305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论311

一、“一国两制”论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311

二、“一国两制”论的重要特征316

三、“一国两制”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322

第四篇331

第十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3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33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33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343

第十五章 依法治国论347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348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53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360

四、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65

第十六章 科教兴国论371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科学涵义372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77

三、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382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390

第十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39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39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40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全可以实现407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411

第五篇417

第十八章 科学发展观417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417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423

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432

第十九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437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提出的历史背景437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着重提高五种能力443

三、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47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453

第二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45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提出的历史背景45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46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467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473

第二十一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论477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477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目标484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和重要举措489

第二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495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496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依据和总体思路500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505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509

后记5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