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姜志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11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病理生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内容和地位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4
第二章 疾病概论6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6
一、健康6
二、疾病6
三、亚健康7
第二节 病因学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9
第三节 发病学10
一、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0
二、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11
三、疾病的转归13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5
第一节 体液及正常水、钠平衡与调节15
一、体液概念、体液容量和分布15
二、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15
三、体液的渗透压16
四、水、钠平衡及其调节16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19
一、脱水19
二、水中毒2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25
一、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与钾平衡调节25
二、钾代谢障碍27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33
一、镁的生理功能、镁平衡与镁平衡调节33
二、镁代谢紊乱34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8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38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38
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39
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42
一、血液pH42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2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43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43
五、缓冲碱43
六、碱剩余44
七、阴离子间隙44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44
一、代谢性酸中毒45
二、呼吸性酸中毒49
三、代谢性碱中毒52
四、呼吸性碱中毒54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57
一、双重性相加型酸碱失衡57
二、双重性相抵消型酸碱失衡57
三、三重性酸碱失衡58
第五章 水肿60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60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组织间液增多60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钠、水潴留61
第二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64
一、心性水肿64
二、肾性水肿65
三、肝性水肿66
第三节 重要器官水肿66
一、肺水肿66
二、脑水肿68
第四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69
一、水肿的表现特征69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70
三、水肿的防治原则71
第六章 缺氧72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72
一、血氧分压72
二、血氧容量72
三、血氧含量72
四、血氧饱和度72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73
一、低张性缺氧73
二、血液性缺氧74
三、循环性缺氧75
四、组织性缺氧76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76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7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77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78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7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80
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81
一、氧疗81
二、氧中毒81
第七章 发热83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83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84
一、发热激活物84
二、内生致热原85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86
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89
第四节 代谢与功能变化90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90
二、生理功能改变91
三、急性期反应92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92
第六节 防治原则93
第八章 应激95
第一节 概述95
一、应激的概念95
二、应激原95
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反应96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96
二、机体的代谢变化99
三、机体的功能变化100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102
第三节 应激的细胞反应102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102
二、热休克蛋白103
三、内质网应激105
第四节 应激损伤与疾病105
一、应激性溃疡106
二、心身疾病106
三、应激性心理、精神障碍107
第五节 应激损伤的防治原则108
第九章 休克109
第一节 概述109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109
一、休克的病因109
二、休克的分类111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112
一、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112
二、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病中的作用119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121
一、细胞代谢障碍122
二、细胞损伤122
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123
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24
一、病因学防治124
二、发病学治疗124
第十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27
第一节 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127
一、凝血系统及其功能127
二、抗凝血系统及其功能128
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129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130
一、血浆成分的改变130
二、血细胞的异常132
三、血管的异常134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5
一、DIC的病因135
二、DIC的发病机制136
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39
四、DIC的主要临床表现140
五、DIC的分型与分期142
六、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143
第十一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和特征146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146
二、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147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因素148
一、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148
二、细胞凋亡的抑制因素148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149
一、胞内Ca2+信号系统149
二、神经酰胺信号系统149
三、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149
四、cAMP/PKA信号系统149
五、MAPKs途径150
六、NF-кB途径150
第五节 细胞凋亡的途径及机制150
一、死亡受体途径150
二、线粒体途径151
三、内质网应激途径152
第六节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152
一、抑制凋亡基因153
二、促进凋亡基因154
三、双向调控基因155
第七节 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的关系156
一、细胞凋亡不足156
二、细胞凋亡过度157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158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60
第一节 概述160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60
一、自由基生成增多及其损伤作用160
二、钙超载163
三、白细胞的作用164
四、无复流现象165
五、能量代谢障碍166
第三节 主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166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66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67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68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169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69
一、消除缺血原因,尽量缩短缺血时间169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169
三、清除自由基169
四、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170
五、减轻钙超载170
六、抑制炎症反应170
七、调动机体内源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170
第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172
第一节 病灶分型和分布172
一、病灶分型172
二、病灶分布174
第二节 危险因素175
一、高LDL胆固醇血症176
二、低HDL胆固醇血症176
三、高血压176
四、吸烟176
五、糖尿病177
六、年龄和性别177
七、遗传因素177
第三节 发病机制177
一、脂质浸润学说178
二、炎症学说178
第四节 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18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0
二、脑血管疾病181
三、腹主动脉瘤181
四、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181
五、缺血性肾病和肾血管性高血压181
第五节 防治原则182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185
一、病因185
二、诱因186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186
一、根据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分类186
二、根据心输出量高低分类187
三、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类187
四、根据心力衰竭起病和发展速度分类188
五、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分类18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机制188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189
二、功能性调整190
三、结构性适应191
四、心外代偿194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195
一、心肌收缩能力降低195
二、心肌舒张能力异常199
三、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199
第六节 心力衰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200
一、前向衰竭200
二、后向衰竭202
第七节 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202
一、炎症因子202
二、氧化应激203
三、细胞外基质重塑203
四、神经内分泌203
五、心肌细胞损伤204
六、心肌细胞应激204
第八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04
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205
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205
三、干预神经-体液过度调节和心室重塑205
四、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05
五、替代严重衰竭的心脏205
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207
第一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分类207
第二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08
一、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208
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208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215
一、酸碱平衡紊乱216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216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216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17
五、肾功能的变化218
六、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218
第四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218
一、防止与去除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诱因218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219
三、氧疗219
四、支持疗法219
第五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9
一、ARDS的原因220
二、ARDS的发病机制220
三、ARDS的防治原则222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224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分类224
一、病因224
二、分类225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的功能、代谢变化226
一、物质代谢障碍226
二、激素代谢障碍227
三、胆汁代谢障碍227
四、凝血功能障碍228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228
六、免疫功能障碍228
七、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29
八、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29
第三节 肝性脑病229
一、概念、分类及分期229
二、发病机制230
三、常见诱因237
四、防治原则238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239
一、概念、病因和分类239
二、发病机制239
三、防治原则240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241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241
一、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分类241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243
三、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246
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248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248
一、慢性肾衰竭的病因248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249
三、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250
第三节 尿毒症253
一、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253
二、尿毒症的发病机制255
三、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257
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脑的细胞生物学特征259
二、脑的结构与代谢特征259
三、脑疾病的表现特征260
第二节 认知障碍261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261
二、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262
三、认知障碍的病因263
四、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266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74
第三节 意识障碍276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277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278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279
四、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279
五、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280
六、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82
第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84
第一节 概述284
一、MODS的概念284
二、MODS的病因284
三、MODS的发病过程与分型285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285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285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288
三、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289
第三节 MODS时的功能、代谢变化290
一、代谢变化290
二、各系统、器官功能变化290
第四节 MODS的防治原则294
英汉对照词汇表296
热门推荐
- 3276147.html
- 1658940.html
- 382721.html
- 1398989.html
- 2923557.html
- 137869.html
- 1240571.html
- 501312.html
- 648692.html
- 2102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4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6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4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1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5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