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团结与民主 新时期人民政协、统一战线工作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杜行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78012039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2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7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团结与民主 新时期人民政协、统一战线工作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
总论1
第一章 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政协新发展1
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发展的重要贡献1
(一)进一步提高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1
(二)充实和拓宽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3
(三)科学地概括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4
(四)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三原则”和实现“三原则”的保证6
(五)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做好政协工作的八条经验7
二、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9
(一)团结和民主——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9
(二)跨世纪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原则12
(三)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3
(四)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14
(五)围绕中心、选准角度、沟通关系、把握主题16
(六)开拓性地做好地方政协工作17
(七)努力开创跨世纪的政协工作新局面19
团结篇21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述2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21
(二)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3
(三)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5
二、人民政协的地位29
(一)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结构中的地位29
(二)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地位30
三、人民政协的性质31
(一)人民政协性质的发展过程31
(二)准确界定人民政协性质的内容34
(三)人民政协的特点37
四、人民政协的作用40
五、人民政协的职能46
(一)人民政协职能的确定46
(二)人民政协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形式50
(三)人民政协履行主要职能的原则和程序52
(四)关于人民政协主要职能的制度化、法律化55
六、人民政协的任务59
第三章 有中国特色的爱国统一战线62
一、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62
(一)统一战线的涵义62
(二)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63
(三)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66
(四)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69
二、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72
(一)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72
(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内容75
(三)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质80
(四)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特征80
(五)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82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83
(一)我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83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及特点85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88
(四)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功能90
(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96
第四章 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10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01
(一)革命统一战线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01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04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07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09
(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12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115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15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119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123
(四)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126
第五章 民主党派工作129
一、中国民主党派129
(一)民主党派的涵意129
(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30
(三)中国民主同盟132
(四)中国民主建国会133
(五)中国民主促进会135
(六)中国农工民主党136
(七)中国致公党138
(八)九三学杜139
(九)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41
(十)无党派民主人士142
二、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142
(一)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142
(二)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144
(三)新时期民主党派的作用147
三、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151
(一)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意义151
(二)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152
(三)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155
(四)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157
四、新时期统一战线在民主党派的工作159
(一)统战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59
(二)统战部在民主党派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任务159
(三)统战部门要协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160
第六章 知识分子工作162
一、我国知识分子的概况162
(一)我国知识分子概况162
(二)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164
(三)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165
(四)知识分子是开拓新的生产力的“革命力量”166
二、知识分子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及作用167
(一)知识分子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地位167
(二)知识分子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作用169
三、我国知识分子政策174
(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74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77
(三)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181
(四)提高知识分子待遇,改善生活条件184
(五)听取知识分子的意见,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186
(六)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86
(七)鼓励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进步189
(八)我国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191
四、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192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工作192
(二)统战部门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194
(三)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196
第七章 经济领域工作200
一、统一战线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200
(一)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客观必然性200
(二)牢固树立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202
(三)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204
二、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的地位、作用、原则206
(一)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地位206
(二)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207
(三)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原则209
三、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对象214
(一)经济统战工作的范围214
(二)经济统战工作的对象215
四、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基本内容216
(一)确立完善的经济制度,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措施217
(二)在经济组织内部开展统战工作219
五、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221
(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课题221
(二)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227
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34
(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成立234
(二)新时期全国工商联职能的调整235
(三)新时期全国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及作用237
第八章 民族工作241
一、我国民族概况241
(一)我国的民族和分布241
(二)我国民族的特点242
(三)我国民族社会历史和经济状况243
(四)我国民族语言和文化244
(五)宗教信仰和习俗245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247
(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247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248
(三)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250
(四)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51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253
(一)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253
(二)民族区域自治255
(三)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建设265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70
(五)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272
(六)加强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273
四、新时期的民族工作277
(一)我国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277
(二)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平等、团结、互助、进步280
(三)新时期的民族法制工作286
(四)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295
第九章 宗教工作296
一、我国宗教概况296
(一)我国宗教的概况296
(二)我国宗教的特点302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305
(一)宗教的起源、发展和消亡305
(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307
(三)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308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309
(一)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309
(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309
(三)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310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12
四、新时期的宗教工作314
(一)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314
(二)巩固和扩大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315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17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317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317
(二)“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319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325
二、“一国两制”与香港问题的解决330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330
(二)中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331
(三)香港回归与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335
三、“一国两制”与澳门问题的解决338
(一)澳门问题的由来338
(二)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339
四、“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341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342
(二)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44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347
(四)新时期的对台工作350
五、新时期的海外统战工作354
(一)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354
(二)海外统战工作的方针357
六、新时期的侨务工作359
(一)华侨的概况359
(二)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360
(三)我国的侨务政策与法规361
(四)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任务364
民主篇368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6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368
(一)政党的产生与发展368
(二)政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369
(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政党的关系371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72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7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74
(三)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376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380
(一)多党合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380
(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383
四、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85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和协商385
(二)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386
(三)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387
(四)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388
五、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89
(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389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多党合作的根本保证390
(三)我国多党合作中的“四个坚持”393
(四)尊重民主党派在宪法及法律范围内的平等地位394
(五)积极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395
第十二章 人民政协的组织及会议制度397
一、人民政协的组成397
(一)人民政协组成的政治基础397
(二)人民政协组成的原则399
二、人民政协的全国委员会401
(一)全国委员会的组织结构401
(二)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机构405
三、人民政协的地方委员会406
(一)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407
(二)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机构409
四、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及机构的关系410
(一)人民政协各级组织之间的指导关系410
(二)上级政协对下级政协实行指导的途径和方法411
(三)人民政协处理好各级机构的关系412
五、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制度414
(一)全体会议的召集、主持和会期414
(二)全体会议的职权和任务415
六、人民政协的常务委员会会议制度416
(一)常委会议的召集、主持和会期416
(二)常委会议的职权和任务417
七、人民政协的主席会议制度418
(一)主席会议的设立、召集和主持418
(二)主席会议的任务和职权419
八、人民政协的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420
(一)专门委员会的设置420
(二)专门委员会议的组成、召集和主持422
(三)做好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原则423
(四)专门委员会的任务424
九、人民政协各种会议的指导方针425
(一)民主425
(二)求实426
(三)团结426
(四)鼓劲427
第十三章 人民政协委员428
一、人民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428
(一)人民政协的组成428
(二)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是通过委员活动体现的429
(三)充分发挥委员作用是搞好政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430
二、人民政协委员的产生431
(一)政协委员产生的程序431
(二)政协委员应具备的条件431
(三)政协委员资格的确认432
(四)政协委员的安排原则433
三、政协委员的义务和权利435
(一)政协委员的义务435
(二)政协委员的权利436
(三)政协委员权利与义务的行使方式和保障438
四、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440
(一)发挥委员作用的重要性440
(二)行使政协委员的权利,树立良好的委员形象441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协委员的素质441
(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442
第十四章 人民政协的经常性工作444
一、人民政协的学习工作444
(一)人民政协开展学习工作的必要性444
(二)人民政协学习工作的内容447
(三)人民政协学习工作的原则448
(四)人民政协组织委员学习的形式449
二、人民政协的提案工作450
(一)政协提案的性质、地位及作用450
(二)政协提案工作的方针、任务、特点、优势452
(三)人民政协提案的提出453
(四)人民政协提案的审查和处理458
(五)人民政协提案的办理460
(六)人民政协提案的办复464
三、人民政协的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466
(一)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重要性466
(二)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主要内容467
(三)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原则和方法467
四、人民政协的视察工作469
(一)人民政协视察工作的重要性469
(二)人民政协视察活动的组织工作470
五、人民政协的调研工作471
(一)人民政协调研工作的重要性471
(二)人民政协调查研究的方式和组织实施472
六、人民政协的咨询工作475
(一)人民政协咨询工作的必要性475
(二)人民政协咨询工作的方式及职责476
(三)人民政协开展咨询服务的基本程序477
(四)人民政协咨询工作的类型478
七、人民政协的来信来访工作479
(一)人民政协来信来访工作的基本观点和原则479
(二)人民政协来信来访工作的对象481
(三)切实做好政协委员来信来访工作482
八、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483
(一)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和作用483
(二)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的范围和内容485
(三)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的方法485
九、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487
(一)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性487
(二)人民政协的思想建设487
(三)人民政协的组织建设489
(四)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489
(五)人民政协的机关建设490
第十五章 基层人民政协492
一、地方委员会工作概述492
(一)地方委员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492
(二)地方委员会工作的特点和优势493
二、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新经验、新探索495
(一)紧密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履行职能495
(二)积极推进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496
(三)提高例会、视察、调查、提案等工作的质量497
(四)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委员会的作用498
(五)政协委员小组500
指示篇502
第十六章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502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502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505
周恩来: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507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录)514
邓小平: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516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517
邓小平: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522
李先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词523
邓小平:要吸收国际的经验527
李鹏: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528
江泽民:坚持党的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不变529
江泽民: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30
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535
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上的讲话537
李鹏: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540
邓小平: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547
江泽民: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48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559
邓小平: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569
李鹏:进一步重视、关心和做好宗教工作570
江泽民:一定要做好宗教工作576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580
江泽民:侨务工作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583
胡锦涛: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590
李鹏:关于侨务工作的几个政策问题601
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604
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610
李瑞环: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21
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633
李瑞环: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结业时的讲话638
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644
李瑞环: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若干问题649
李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656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660
李瑞环:关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若干问题664
李瑞环:在班禅转世灵童寻访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669
李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674
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678
江泽民: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683
胡锦涛: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专题研究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685
李鹏:确保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与平稳过渡,推进祖国统一大业693
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695
江泽民: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的讲话700
李瑞环:在各民主党派纪念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704
第十七章 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708
程潜: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步改造世界观708
许德珩:学习政治理论是自我改造的重要途径710
陈叔通:坚持自觉、自愿、独立思考、自由辩论的学习原则712
李维汉:理论学习与实际联系起来,才有力量,才有创造716
宋任穷:要充分发扬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精神719
习仲勋: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搞上去723
习仲勋: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731
丁关根:大力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努力奋斗738
丁关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44
丁关根:做合格的统一战线工作干部752
田纪云: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758
宋平:宗教界组织要引导信教群众爱教、爱国、爱社会主义764
丁关根:社会主义学院是培训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重要基地766
宋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774
孙起孟:自我教育是中国统一战线的一大特色778
王兆国: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781
钱其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第二次全会上的闭幕词798
王兆国:在第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802
司马义·艾买提:中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807
钱其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812
吴邦国: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816
姜春云: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建设繁荣昌盛的新疆而奋斗820
王兆国: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的讲话(节选)825
钱其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834
王兆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努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836
王兆国: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840
何鲁丽:认清形势加强学习提高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骨干的政治素质848
丁石孙: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854
许嘉璐: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建设和我的努力方向856
蒋正华:努力学习 深入实际 严格要求 联系群众适应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工作的要求863
罗豪才:关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思考867
吴阶平: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和优良传统873
周铁农: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政治素质 努力适应新时期民主党派新任务的需要885
郑万通: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新情况890
钱其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900
钱正英:努力把政协秘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910
朱训:搞好服务,当好参谋914
梁金泉: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人民政协秘书工作的发展920
费孝通:继承优良传统 开创新的局面932
孙起孟:一次历史性的转折934
雷洁琼:在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发表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936
丁石孙:发扬优良传统 继续开拓前进939
何鲁丽:继承光荣传统 奋勇开拓前进942
丁石孙:在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944
成思危:弘扬优良传统,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参政党947
许嘉璐:“五一”号召 精神永存949
蒋正华:在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951
罗豪才:重温光辉历史 光大优良传统954
吴阶平:在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957
张克辉: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继续努力奋斗959
郑万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962
罗豪才:关于领导班子的建设967
王兆国: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调查研究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971
叶选平:同舟共济五十年——纪念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975
王兆国:发展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982
王兆国: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出新贡献985
文献篇993
第十八章 重要文件选编99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99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进行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决定1002
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学员条件的暂行规定1005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海外统战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的通知1007
中央统战部关于海外统战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1008
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称谓问题的报告1012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的通知1015
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1016
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的意见1028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选配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通知103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036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1043
中央统战部关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104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105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1060
1991-1995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规划106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统战部《九十年代统一战线部门工作纲要》的通知1071
中共中央统战部九十年代统一战线部门工作纲要1072
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藏传佛教工作座谈会纪要》1092
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做好台胞投资企业加入工商联工作的通知1100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1101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涉台港澳宣传报道中几个提法的意见1104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1106
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110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1113
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117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1117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在私营企业组建工会和开展工会工作的通知112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1123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方案1124
1996年-2000年全国统一战线干部培训规划1127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1133
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1143
中国致公党章程1153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1163
九三学社章程116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1178
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118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1194
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1204
第十九章 相关法律、法规12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2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1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26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12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驻军法1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277
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关于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作用的意见127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作用的意见》的通知1280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的通知1283
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1284
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29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129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1303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13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1314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1316
国务院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1330
国务院关于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命令13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报请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报告1331
第二十章 基层政协工作经验汇编1332
怎样当好政协主席1332
适应新的形势,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地开展政协工作1338
认真坚持市长同委员座谈制度1346
开展理论研究 推动政协工作1352
充分发挥中共党组在政协中的作用135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搞好参政议政1362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积极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1366
发挥优势 注重实效 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1372
积极探索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有效途径1377
努力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1382
以服务于党政决策为目标搞好参政议政1387
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参政议政1392
注重做好宏观献计献策1396
加强与人大联系促进地方法制建设1400
依靠“两个主动”力争“两头到位”1405
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1410
搞好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水平1414
加大参政议政力度提高参政议政实效1419
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政协的作用1424
从西藏实际出发认真履行政协职能1428
我们是怎样加强民主监督的1432
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1437
怎样开好政协例会1443
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1447
开展三胞联谊工作的体会1452
积极探索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1457
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特区经济建设服务1462
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致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1467
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联系与指导1471
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质量和水平1476
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1479
热门推荐
- 3543849.html
- 2665214.html
- 1799127.html
- 2344113.html
- 440054.html
- 2241781.html
- 1315881.html
- 227510.html
- 2538315.html
- 3277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2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6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7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