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晋春秋通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晋春秋通释
  • (晋)习凿齿著;(清)汤球,黄奭辑佚;柯美成汇校通释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92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史籍研究-东汉时代;中国历史-史籍研究-西晋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晋春秋通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汉晋春秋纪元要略1

汉晋春秋通释卷一 后汉(25—220)6

光武帝6

明帝11

明帝永平元年(58)16

明帝永平三年(60)18

明帝永平十五年(72)20

章帝22

章帝元和二年(85)27

质帝29

质帝本初元年(146)29

桓帝30

桓帝延熹二年(159)31

桓帝延熹四年(161)33

桓帝延熹七年(164)36

献帝38

献帝建安元年(196)38

献帝建安三年(198)46

献帝建安四年(199)62

献帝建安五年(200)63

献帝建安八年(203)70

献帝建安十二年(207)78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95

献帝建安十五年(210)112

献帝建安十六年(211)121

献帝建安十七年(212)126

献帝建安十九年(214)129

献帝建安二十年(215)134

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140

汉晋春秋通释卷二 季汉(221—263)(附魏、吴)145

昭烈帝145

昭烈帝章武元年(魏曹丕黄初二年)(221)148

后主152

昭烈帝章武三年后主建兴元年(魏曹丕黄初四年、吴孙权黄武二年)(223)153

后主建兴三年(魏曹丕黄初六年、吴孙权黄武四年)(225)159

后主建兴六年(魏曹叡太和二年、吴孙权黄武七年)(228)167

后主建兴七年(魏曹叡太和三年、吴孙权黄龙元年)(229)187

后主建兴九年(魏曹叡太和五年、吴孙权黄龙三年)(231)193

后主建兴十一年(魏曹叡青龙元年、吴孙权嘉禾二年)(233)203

后主建兴十二年(魏曹叡青龙二年、吴孙权嘉禾三年)(234)206

后主建兴十三年(魏曹叡青龙三年、吴孙权嘉禾四年)(235)231

后主建兴十五年(魏曹叡景初元年、吴孙权嘉禾六年)(237)241

后主延熙元年(魏曹叡景初二年、吴孙权赤乌元年)(238)248

后主延熙四年(魏曹芳正始二年、吴孙权赤乌四年)(241)260

后主延熙七年(魏曹芳正始五年、吴孙权赤乌七年)(244)262

后主延熙九年(魏曹芳正始七年、吴孙权赤乌九年)(246)267

后主延熙十二年(魏曹芳嘉平元年、吴孙权赤乌十二年)(249)269

后主延熙十五年(魏曹芳嘉平四年、吴孙亮建兴元年)(252)287

后主延熙十六年(魏曹芳嘉平五年、吴孙亮建兴二年)(253)294

后主延熙十八年(魏曹髦正元二年、吴孙亮五凤二年)(255)301

后主延熙二十年(魏曹髦甘露二年、吴孙亮太平二年)(257)313

后主景耀元年(魏曹髦甘露三年、吴孙休永安元年)(258)317

后主景耀二年(魏曹髦甘露四年、吴孙休永安二年)(259)331

后主景耀三年(魏曹奂景元元年、吴孙休永安三年)(260)332

后主景耀四年(魏曹奂景元二年、吴孙休永安四年)(261)347

后主景耀五年(魏曹奂景元三年、吴孙休永安五年)(262)349

后主炎兴元年(魏曹免景元四年、吴孙休永安六年)(263)352

魏曹免咸熙元年、吴孙晧元兴元年(264)368

汉晋春秋通释卷三 西晋(265—316)388

武帝388

武帝泰始二年(吴孙晧宝鼎元年)(266)390

武帝泰始七年(吴孙晧建衡三年)(271)397

武帝泰始八年(吴孙晧凤凰元年)(272)402

武帝泰始九年(吴孙晧凤凰二年)(273)410

武帝泰始十年(吴孙晧凤凰三年)(274)411

武帝咸宁五年(吴孙晧天纪三年)(279)416

武帝太康三年(282)420

武帝太康五年(284)422

武帝太康八年(287)426

惠帝427

惠帝元康七年(297)427

惠帝永宁元年(301)430

怀帝435

怀帝永嘉五年(汉刘聪嘉平元年)(311)435

愍帝440

愍帝建兴三年(汉刘聪建元元年)(315)440

愍帝建兴四年(汉刘聪麟嘉元年)(316)442

衍文445

附录448

一、晋书·习凿齿传448

二、历代评述摘要452

1.〔晋〕袁宏论魏冒揖让之名而无代王之德452

2.〔南朝·宋〕刘义庆父子述习凿齿撰《汉晋春秋》之旨453

3.〔唐〕刘知幾赞习凿齿《汉晋春秋》明顺逆之理453

4.〔宋〕程颐答门人问论三国之兴蜀为正454

5.〔宋〕司马光论《通鉴》所以不予昭烈绍汉统而以魏纪年454

6.〔宋〕刘恕关于昭烈绍汉统与司马光之论难455

7.〔宋〕王安石、苏轼劝人重修三国史457

8.〔宋〕唐庚评《三国志》不当改汉称蜀457

9.〔宋〕朱熹以昭烈绍汉统而以魏吴为僭国458

10.〔宋〕周必大赞萧常《续后汉书》“合习氏之论”458

11.〔宋〕高似孙论《三国志》以蜀名汉之失459

12.〔宋〕黄震驳司马光等论昭烈者每以族属疏远为疑460

13.〔宋〕章俊卿《群书考索》论三国史书法三则460

14.〔宋〕王应麟述三国正统之争源流461

15.〔宋〕周密记时人论正统、正统绝续及正与统之关系461

16.〔元〕胡一桂论《通鉴》、《纲目》对陈志、习书之传承464

17.〔明〕丘濬《世史正纲》论改蜀称汉464

18.〔明〕叶向高赞习氏、朱子矫正陈志、《通鉴》之失464

19.〔明〕谢陛论陈志之失、习书之得465

20.〔清〕顾炎武谓正统之论始于习凿齿466

21.〔清〕彭孙贻称凿齿之论可谓万古卓识466

22.〔清〕朱彝尊为陈寿辩护467

23.《四库提要·三国志》倡知人论世说468

24.〔清〕钱大昕为陈寿辩护468

25.〔清〕康发祥论陈寿抑扬过当是忘本469

26.〔民国〕刘咸炘评清儒为陈寿辩护469

27.饶宗颐论中国史学史上之正统论470

28.《中国古佚书辑本目录解题》记《汉晋春秋》473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