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价值定位的反思与建构 以瑶山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胜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1658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贵州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价值定位的反思与建构 以瑶山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12
三、文献综述16
四、研究设计30
五、瑶山白裤瑶及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简介39
第一章 瑶山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历程考究58
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考究60
一、白裤瑶学生的就学情况61
二、白裤瑶社区与学校交流情况66
三、白裤瑶群体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愿69
四、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括70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考究71
一、白裤瑶学生的就学情况72
二、白裤瑶社区与学校交流情况76
三、白裤瑶群体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愿79
四、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括81
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考究82
一、白裤瑶学生的就学情况83
二、白裤瑶社区与学校交流情况91
三、白裤瑶群体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愿96
四、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括103
第四节 小结104
第二章 瑶山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原因分析106
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之原因分析107
一、白裤瑶的主观性因素的影响109
二、特定的经济、政治与教育实践的影响118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转变之原因分析134
一、白裤瑶的教育价值观念渐渐发生变化135
二、教育实践的客观影响137
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转变之原因分析147
一、在文化交融中白裤瑶逐步认可了学校教育的价值147
二、教育实践的综合影响153
第四节 小结171
第三章 瑶山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原理及引导策略探析173
第一节 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原理探析173
一、生产实践是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和变迁的基础174
二、国家制度和政策是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主导力量179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是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重要因素182
四、文化变迁是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深层因素185
五、主体需要和观念的变化是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内在动力192
六、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196
第二节 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进一步强化和引导的策略探讨199
一、充分发挥政策的教育价值导向作用200
二、加强宣传媒介的教育价值倡导作用203
三、挖掘与利用白裤瑶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205
第三节 小结206
第四章 从白裤瑶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迁反思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价值定位208
第一节 教育究竟是什么212
一、理解教育的哲学依据214
二、理解教育的现实依据217
第二节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221
一、学校教育价值定位合理性的衡量标准221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价值定位合理性的衡量标准227
第三节 实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合理价值定位的理性思路231
一、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重要性,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231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理性的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238
三、树立整体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239
四、学校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建立起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244
五、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252
第四节 小结260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62
第一节 结论262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附录285
后记308
热门推荐
- 3236324.html
- 3209043.html
- 1520748.html
- 260948.html
- 639113.html
- 3581615.html
- 741165.html
- 2639605.html
- 1917778.html
- 2150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9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8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3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9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2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1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3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