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政治学原理
  • 田瑞兰,袁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312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政治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政治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政治权力36

第一节 政治权力概述36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特征36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37

三、政治权力的功能40

四、政治权力的类型41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运行45

一、政治权力运行的要素45

二、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46

三、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47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腐败与制约51

一、政治权力腐败的实质与根源51

二、政治权力的制约53

第二章 政治国家58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58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以及氏族制度的解体58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61

三、国家的基本特征62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理论63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63

二、国家的职能64

三、国家构成要素65

四、国家与社会67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69

一、奴隶制国家69

二、封建制国家71

三、资本主义国家73

四、社会主义国家75

第三章 国家形式7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79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79

二、单一制80

三、复合制80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82

第二节 政体83

一、政体的含义83

二、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理论85

第三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政体86

一、奴隶制国家政体86

二、封建制国家政体8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93

一、君主立宪政体93

二、民主共和政体9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100

一、巴黎公社制100

二、苏维埃制101

三、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102

第四章 国家机构106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106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点106

二、国家机构的产生和设置108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109

一、分权制衡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109

二、当代西方国家的主要国家机构及其相互关系1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117

一、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117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国家机关119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126

第五章 阶级与阶层131

第一节 阶级131

一、阶级的含义132

二、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134

三、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135

第二节 阶层137

一、阶层、阶级与利益群体137

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阶层的分析与研究139

三、从社会分层理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143

第三节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144

一、阶级关系与阶层等“非阶级关系”问题144

二、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和区别147

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8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149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150

第六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154

第一节 政党概述154

一、政党的含义154

二、现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155

三、政党的特征和功能157

四、政党的类型159

第二节 政党制度161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特点161

二、政党制度的成因163

三、政党制度的划分164

四、当代西方国家政党制度16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170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170

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173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175

第七章 政治社团178

第一节 政治社团概述178

一、政治社团的涵义178

二、政治社团的特点179

三、政治社团的类型18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182

一、利益集团的理论基础183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186

三、对利益集团的评价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195

一、政治社团的产生与发展196

二、政治社团的基本特征197

三、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和作用199

第八章 政治领袖203

第一节 政治领袖的含义与产生203

一、政治领袖的含义203

二、政治领袖的特征204

三、政治领袖产生的条件206

四、政治领袖产生的方式208

第二节 政治领袖的作用与评价210

一、政治领袖的作用210

二、政治领袖的评价213

第三节 政治领袖的素质和修养215

一、政治领袖应具备的素质215

二、政治领袖的修养219

三、政治领袖的政治实践221

第九章 政治文化223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223

一、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223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225

三、政治文化的特征226

四、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230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功能231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31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234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36

第三节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240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240

二、政治文化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243

三、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价值功能246

第十章 政治意识形态249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和特征249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249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252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与功能254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254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259

第三节 当代世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265

一、自由主义265

二、保守主义267

三、马克思主义269

四、民族主义270

第十一章 政治参与274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述274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274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276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278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280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传统形式280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新形式282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2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286

一、公民自觉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86

二、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和方式287

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290

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92

第十二章 民族与宗教296

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问题296

一、民族与民族意识296

二、民族主义与民族运动299

三、民族问题303

第二节 宗教与政治307

一、宗教的含义、起源以及分类307

二、宗教的作用与功能309

三、宗教与政治的关系31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315

一、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315

二、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321

第十三章 政治民主327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含义与特征327

一、政治民主的含义与内容327

二、民主的基本特征330

第二节 民主历程332

一、民主制度的演变332

二、民主化浪潮333

三、民主转型的一般条件335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338

一、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33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341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345

第十四章 政治决策353

第一节 政治决策概述353

一、政治决策的含义及相关理论353

二、政治决策的特征355

三、政治决策的种类356

第二节 政治决策过程358

一、政治决策的前提358

二、政治决策过程分析理论360

三、政治决策的基本环节363

四、政策决策的执行363

第三节 政治决策的监督和反馈366

一、政治决策的监督366

二、政治决策的反馈368

三、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71

四、政策合法化373

第十五章 政治革命与改革379

第一节 政治革命379

一、政治革命的含义与特征379

二、政治革命的原因与条件382

三、政治革命的类型384

四、政治革命的作用387

五、政治革命的策略389

第二节 政治改革392

一、政治改革的含义与特征392

二、政治改革的原因与条件394

三、政治改革的类型与作用397

四、政治改革的策略399

第十六章 政治发展404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含义和特点404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404

二、政治发展的特点406

第二节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408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408

二、政治现代化的内涵409

三、政治现代化的特征411

四、政治现代化的途径与模式412

第三节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418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419

二、政治稳定的含义与特征422

三、政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423

四、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426

第十七章 国际政治429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429

一、国际政治429

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431

三、非国家行为主体与跨国行为主体434

四、国际舞台上的个人437

第二节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439

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439

二、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441

三、国际政治体与国内政治443

第三节 国际政治互动基本形式446

一、国际行为446

二、国际冲突448

三、国际合作451

后记4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