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光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1689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8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51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由来51
商品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的特征——现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兴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51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59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联系与区别59
1.3 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6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62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制约因素68
渐进式改革及目前的困难——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市场体系不健全——地方经济分割——政府职能转变困难——思想认识上的缺陷68
1.5 转轨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的转变77
重新确定金融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地位与职能——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体制77
第二章 1984—1990年中国货币政策回顾93
2.1 1984年1月—1986年2月的货币政策95
在经济走向景气高涨的同时,信贷严重失控——信贷实行紧缩,同时控制现金投放,经济有所降温95
放松信贷控制,经济升温——信贷短暂收缩,经济增长仍高101
2.2 1986年3月—1987年12月的货币政策101
2.3 1988年1月—1989年8月的货币政策107
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经济出现过热——实施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市场销售出现疲软107
2.4 1989年9月—1990年12月的货币政策114
调整紧缩力度,经济逐步回升——1990年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分析114
第三章 1991——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回顾133
3.1 1991年的货币政策133
1991年宏观经济形势——1991年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及效应分析133
3.2 1992年的货币政策147
1992年金融运行状况——1992年货币、信贷运行变化成因——1992年货币政策的评价147
3.3 1993年的货币政策152
1993年金融形势特点——前三个季度金融运行特点成因分析——第四季度金融运行特点成因分析——1993年货币政策评价152
3.4 1994年的货币政策176
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实绩——对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值的简要分析——1994年货币政策效应评价176
1995年的金融情况——对1995年货币政策的基本评价——1995年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货币政策的“八五”回顾和“九五”展望187
3.5 1995年的货币政策187
3.6 1984—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十点经验204
第四章 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220
4.1 货币政策的目标221
双重经济目标还是单一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21
4.2 货币政策的工具227
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再贷款和贷款限额227
4.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24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框架——198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245
4.4 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控效力分析249
调控机制的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分析——被调控者的分析249
第五章 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决策体系258
5.1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决策体系的构造258
货币政策决策在国宏观调控决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各国货币政策决策体系比较——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决策体系的构造258
调查统计体系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我国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转轨时期中央银行调查统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70
5.2 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依据——建立完善的调查统计体系270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组织体系278
6.1 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278
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与流通中货币供给及其结构——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的传导——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78
6.2 货币政策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体系的构建283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发展现状——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实施与商业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283
6.3 转轨时期政策性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294
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内在合理性——政策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294
6.4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304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与发展304
第七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312
7.1 现代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312
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的方向——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实施312
7.2 转轨时期货币市场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实施323
现代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内在机能——目前中国货币市场的滞后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发展货币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奠定基础323
转轨时期外汇市场的基本特证——转轨时期中央银行外汇操作的难点及原因——优化中央银行外汇操作,改善货币政策工具336
7.3 转轨时期外汇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36
7.4 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43
现代资本市场的功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343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运行机制373
8.1 现行资金管理体制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373
现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和问题——现行资金管理体制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373
8.2 市场化融资机制的确立与货币政策的实施382
均衡发展市场融资,加速建立起我国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建立以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为主导的商业化经营的银行融资机制382
8.3 固定资产投资与货币政策390
对投资与货币关系的实证考察——建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约束机制390
8.4 利率与货币政策398
我国改革以来对利率手段的运用——利率手段运用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利率改革以保持货币政策顺利实施398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创新408
9.1 当代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创新409
当代金融创新的内容与特征——当代金融创新背景与成因——金融创新对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一般影响409
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创新——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效果分析——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需求分析——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供给分析——我国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419
9.2 转轨时期我国的金融创新419
9.3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一般影响434
10.2 我国金融监管现存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70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历程——我国金融监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金融监管中现存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70
10.3 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479
由计划体制下的金融管理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组织体制的架构——金融监管目标的选定——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金融监管手段与方式的采用479
10.4 转轨时期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若干相关问题讨论496
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贷款规模控制问题——关于风险监管与货币政策的操作问题——关于转轨时期金融监管与传统管理的衔接问题——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与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角色问题496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求505
11.1 货币供给机制与货币政策505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供给机制的特点——重视当前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体制的新变化505
11.2 货币需求机制与货币政策512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与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需求——当前我国货币需求机制的特点512
11.3 调整我国货币供求机制的思路522
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选择529
12.1 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及目标选择529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529
12.2 货币政策与国民产出量的增长543
不同的理论及政策主张——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的可能性和限度——货币供给的产出增加效应与价格上升效应——货币政策与潜在产出能力的增长543
12.3 货币政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558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结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货币政策影响结构调整的方式——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限度558
12.4 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57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我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技巧及制度保证571
12.5 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584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584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594
13.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5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转轨时期的政策配合——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594
13.2 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的配合600
宏观经济政策松紧的决定基础——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关键600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举——促进全国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统一化,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在鼓励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支持老企业和老工业基地在改造中发展609
13.3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609
13.4 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合616
转轨时期就业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应灵活多样——就业格局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企业机制转换中货币政策的支持——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政策的配合616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与开放经济626
14.1 开放经济之内涵626
开放经济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开放经济的类型——开放的相对利益——开放经济的外部风险——中国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626
14.2 中国开放经济的外部环境638
开放经济与国际货币制度环境——浮动汇率制带来的开放风险——世界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638
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体制转变——外汇和汇率管理制度的转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结构变化——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调节的基础——通货膨胀与宏观稳定647
14.3 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过渡647
14.4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659
开放经济的实际和货币变量的基本关系——汇率可调整条件下的货币政策659
14.5 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外汇储备存量调整665
1990年以来的汇率变化——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选择的时机——外汇储备存量急剧增加——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是出口和引进外资过多了吗?665
14.6 1997年香港回归与两地货币政策协调之展望673
两种货币制度带来的新问题——两地的货币可兑换安排和前景——两地经济的汇率制度和政策——调整责任和政策协调673
后记682
热门推荐
- 3676617.html
- 448715.html
- 3279560.html
- 3305129.html
- 2366059.html
- 3596978.html
- 192995.html
- 650468.html
- 1136319.html
- 1979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7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1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8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7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