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例解劳动基准法 增订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清沧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3666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例解劳动基准法 增订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本章条文1
第二节 解说3
一、立法的宗旨原则3
二、用辞定义4
三、适用范围8
四、主管机关9
五、禁止强迫劳动9
六、禁止不法介入10
七、建立劳工名卡10
八、劳工安全及福利事项10
第三节 裁判例11
一、劳动基准法为劳资关系之基本法11
二、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强制规定应属无效12
三、劳务需酬有自行衡量之权利,非强制劳动罪13
四、委任经理之有效存在并不以登记为其要件14
五、终止委任契约仍应给年终绩效奖金16
六、经理人之解任须有全体股东过半数之同意17
七、委任不同于雇佣关系18
八、留职停薪期间是否计入年资19
九、劳动契约之劳工具有的特征20
十、委任经理人未依公司法聘用乃行政罚问题21
十一、关系企业属于不同独立法人22
十二、伤假期间陆续调高保费,证明雇佣关系存在23
十三、适用劳动基准法前之年资无劳动基准法之适用24
十四、非劳动基准法适用对象不适用劳动基准法退休规定25
十五、农会碾米厂适用劳动基准法26
十六、劳动基准法实施前的退休26
十七、劳动基准法实施前不适用劳动基准法27
第二章 劳动契约29
第一节 本章条文29
第二节 解说32
一、劳动契约之意义32
二、劳动契约之类别32
三、劳动契约与其他契约33
四、年资并计34
五、试用期间35
六、终止契约35
七、预告期间36
八、资遣费发给36
九、改组或转让时37
十、相关事项37
第三节 裁判例41
一、劳动条件为不利益变更时,须具备高度必要性41
二、劳动契约不以有雇佣契约为限42
三、工作效率差被降职,不违诚信原则43
四、贪图工作轻松与徇私舞弊不符44
五、「我不干了」并非真意45
六、雇主违反劳动法令劳工得终止契约46
七、工作态度消极、怠惰、敷衍亦属不能胜任工作47
八、终止劳动契约违反约定为违法48
九、医院之鉴定报告是否采诏48
十、殴击辱骂长官记大过二次免职49
十一、依法终止契约毋须对方承诺50
十二、部分业务的紧缩,未必可资遣劳工51
十三、下班时间对同事暴行,解雇有效52
十四、利用上班做私人外包工作,解雇有效53
十五、终止契约除斥期间之起算53
十六、调解期间终止契约无效55
十七、雇主调降薪资,劳工终止契约有效56
十八、公司解散日退休人员应分给福利金57
十九、无旷工之事实,终止契约无效58
二十、雇用人受领劳务迟延,劳工可请求报酬59
二十一、劳资争议期间自愿受资遣自属合法60
二十二、工作内容之约定不同于工作场所约定61
二十三、经理仍受指挥命令属劳动契约61
二十四、企业经营所必要调动人员难诏违反劳动契约62
二十五、请求给付资遣费必须依法有据63
二十六、调动劳工是否给付资遣费64
二十七、所谓重大侮辱须贬损人格达相当重大程度65
二十八、资遣费之计算方法66
二十九、劳工不同意按月支领资遣费67
三十、劳工可否在外兼职68
三十一、在外兼职,解雇有效68
三十二、试用劳工杀人,雇主连带赔偿69
三十三、已逾除斥期间,劳工不得请求资遣费70
三十四、胁迫要求给付资遣费违法71
三十五、管理费抵资遣费属民事问题72
三十六、解雇劳工应符合相当性原则73
三十七、有指挥监督及从属关系为劳动契约74
三十八、有继续性及从属性为劳动契约75
三十九、违反竞业禁止违约金应符公平原则76
四十、违反竞业禁止,赔偿一年所得78
四十一、民营化后可以调整薪资结构78
四十二、罢工行为仅得停止劳务之提供80
四十三、违约金应斟酌一般客观事实等酌定80
四十四、损害赔偿须与损害之发生有相当因果关系81
四十五、权利并无滥用自不负赔偿责任82
四十六、订约前之研商无拘束力83
四十七、民事责任之「准用」不适用于刑事责任84
四十八、解释意思表示应探求当事人之真意85
四十九、确认法律关系之诉,以确诏现在的法律关系为限86
五十、行政命令并未具有法律之效力86
五十一、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无必然关系88
五十二、协调会无拘束力89
五十三、虽经不起诉处分,仍得解雇90
五十四、检察官不起诉处分书无拘束民事诉讼效力90
五十五、诉愿决定书与民事裁判91
五十六、投保劳工保险不一定即为雇用人93
五十七、承揽著重劳务完成及工作具独立性93
五十八、犯罪事实应依证据诏定94
五十九、调职必须衡量劳资双方利益95
六十、雇主行使解雇权应依社会通念96
六十一、提出不同意见难谓不能胜任工作97
六十二、不能胜任工作解雇有效97
六十三、解雇之最后手段性98
第三章 工资101
第一节 本章条文101
第二节 解说103
一、工资议定与基本工资103
二、工资给付104
三、置备劳工工资清册105
四、同工同酬105
五、不得预扣105
六、加班工资105
七、积欠工资106
八、奖金与红利107
九、相关事项107
第三节 裁判例111
一、夜班津贴应列入平均工资计算退休金111
二、请求续发伙食津贴,劳工败诉113
三、恩给性给付非工资114
四、司法机关依立法目的及文义公平裁判114
五、工资?非工资?(一)115
六、工资?非工资?(二)116
七、报酬方式虽多端,仍不失为劳动报酬117
八、自愿放弃休假而出勤的加班,是奖励或恩给118
九、责任未定不得预扣工资119
十、应否发给未休假工资,应视原因而定120
十一、纯属偶发之奖励、恩惠性给与不列入平均工资122
十二、工资给付为履行劳动契约之基本事项123
十三、工资须为经常性给与124
十四、年终奖金应依雇用契约所约定发给124
十五、标准工资非基本工资125
十六、法院不受行政机关法律见解之拘束126
十七、再审之诉应于三十日之不变期间提起127
十八、再审理由必须于诉状中表明129
十九、告错主体,判决败诉130
二十、投保薪资以多报少非伪造文书131
二十一、一般性解释没有绝对拘束力131
二十二、对于第二审判决上诉之要件133
二十三、声请再审应表明再审理由134
二十四、雇主迟延给付报酬应负迟延责任134
二十五、禁止预扣工资并非限制扣罚工资135
二十六、工作表现差自可减薪136
二十七、调职减薪不一定违法137
二十八、工资是否适用民法126条短期时效137
二十九、奖金与红利两者可兼有138
第四章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141
第一节 本章条文141
第二节 解说144
一、正常工作时间144
二、变形工作时间144
三、延长工作时间(加班)145
四、休息、例假、休假146
五、特别休假147
六、请假148
七、轮班更换151
八、工作时间计算151
九、加班之同意152
十、加班之限制与禁止152
十一、特定工作者之例外152
十二、相关事项152
第三节 裁判例156
一、厨师的上班时间156
二、工作满一定之期间即享有特定日数休假157
三、大法官释字494号未解释工时计算158
四、待命时间视同工作时间159
五、监视性、断续性工作之工资计算160
六、消防人员备勤时间视为工作时间161
七、同一日分段加班仍应合并计算加班工时162
八、代人签到科刑处分162
九、工作时间应按各行各业之性质认定163
十、有正当理由事后请假并无不可165
十一、罢工后公司不予追究之内涵165
十二、刑事判决于民事裁判不受拘束166
第五章 童工、女工169
第一节 本章条文169
第二节 解说170
一、童工之定义170
二、童工雇用之限制171
三、童工之保护171
四、女工之定义172
五、女工之保护172
六、相关事项176
第三节 裁判例177
一、半数劳工系指全体半数以上177
二、行政命令超出法律授权范围应排斥不用178
三、槟榔摊适用劳动基准法179
第六章 退休181
第一节 本章条文181
第二节 解说183
一、退休的条件与种类183
二、退休年资计算183
三、退休金给与标准184
四、退休准备金185
五、分期给付186
六、从优适用186
七、给付期限186
八、请求时效186
九、相关事项186
第三节 裁判例190
一、已发给退休金又以不当得利诉请返还190
二、劳保养老给付与劳动基准法退休191
三、退休金未发,再雇用后解雇192
四、红利不能代替退休金193
五、退休办法修正承诺保留之基数应遵守194
六、工厂退休规则与劳动基准法强制退休规定不同194
七、劳保填报退休不一定视为劳动基准法之退休195
八、驻外津贴是否并计工资计算退休金196
九、经常性给与应并计工资计算退休金197
十、领取结婚退职金,年资重新起算198
十一、劳工退休准备金所有权属中央信托局199
十二、自请退休不以书面为必要200
十三、扣缴凭单薪资袋识别证可证明服务年资201
十四、退休金提拨与退休金内涵无关202
十五、退休金不得抵销未收款202
十六、承认给退休金的别家年资,不适于资遣费204
十七、退休及劳保年资争议204
十八、省营事业工厂工人退休金给付基数内涵206
十九、75年8月以前服兵役,年资并计退休年资207
二十、船舶出租期间年资照算209
二十一、不因签注意见即构成侵权行为209
二十二、和解与调解均有使抛弃之权利消灭之效力210
二十三、适用法规错误不包括认定事实错误211
二十四、刑事谕知无罪,附带民事部分判决驳回212
二十五、民事裁判不当然拘束刑事裁判212
二十六、和解不得以错误为理由撤销213
二十七、选择按旧制领取退休金有效215
二十八、雇主是否强制退休是权利非义务216
二十九、退休金为工资延期后付之性质216
三十、适用劳基法前后退休金之计算217
三十一、退休金可以扣押218
第四节 劳工退休金条例解说219
一、适用对象219
二、新旧制选择220
三、年资保留221
四、资遣费221
五、退休金提拨222
六、退休金之领取及计算方式222
七、退休基金223
八、年金保险224
九、监督225
十、罚则225
十一、施行日期226
十二、大法官解释227
十三、可能发生情况227
十四、相关事项227
十五、两制比较229
十六、应注意事项231
第七章 职业灾害补偿247
第一节 本章条文247
第二节 解说249
一、职业灾害的定义249
二、补偿的种类与标准253
三、补偿、赔偿之抵充255
四、承揽之连带责任256
五、相关事项257
第三节 裁判例259
一、事业单位与承揽人连带负职灾补偿责任259
二、医疗期间不能工作系指原工作260
三、医疗费用补偿不同于工资补偿261
四、职业灾害医疗期间不得资遣劳工262
五、非适用劳动基准法行业之职灾连带补偿责任263
六、职业灾害补偿金之外264
七、长期弯腰搬重物致病属职业灾害265
八、职业灾害之构成要件266
九、职业灾害医疗期间不得终止契约267
十、职业灾害补偿是否过失相抵,法院不同判决268
十一、职业灾害不适用过失相抵270
十二、职业灾害必须业务与伤害有因果关系271
十三、摔下床铺致死为职业灾害272
十四、私人行为不得请求职业灾害补偿273
十五、职业灾害补偿于劳工有过失时,是否过失相抵274
十六、损害之发生及有责任原因两者之间须有因果关系276
十七、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应负损害赔偿责任276
十八、刑事诉讼程序附带提起民事诉讼之条件278
十九、对于行政命令法官仍得表示适当之不同见解279
二十、对于第二审判决上诉须以其违背法令为理由280
二十一、职业灾害补偿与民法损害赔偿目的不同281
二十二、追撞前车受伤属职业灾害282
二十三、病理纪录单未必采信283
二十四、劳保诏定普通疾病法院判决职业灾害284
二十五、法律上见解歧异非适用法规错误285
第八章 技术生287
第一节 本章条文287
第二节 解说288
一、技术生之要件288
二、限制条件288
三、签约规定289
四、期满留用289
五、权益保障289
六、相关事项290
第九章 工作规则291
第一节 本章条文291
第二节 解说292
一、工作规则的意义292
二、工作规则的订定292
三、工作规则的内容293
四、工作规则的核备与效力295
五、相关事项295
第三节 裁判例295
一、厂规违反法律强制或禁止规定无效295
二、公司规章员工有遵守义务296
三、法律并未规定业绩办法须主管机关核备297
四、工作规则变更是否需经劳工同意298
五、工作规则未报备仍属有效299
六、依核备之工作规则发退休金,未必合法300
七、适用法规显有错误系指判决违背法规301
八、无劳动基准法之适用,仍适用管理规则302
九、工作规则为雇佣契约内容之一部分302
第十章 监督与检查305
第一节 本章条文305
第二节 解说306
一、监督与检查的目的306
二、组织与职掌306
三、检查员执行职务307
四、劳工申诉307
第三节 裁判例308
一、符合规定意旨不罚308
二、未经劳工检查机构检查不一定违法309
第十一章 罚则311
第一节 本章条文311
第二节 解说312
一、刑事罚与行政罚313
二、两罚主义315
三、处罚的执行315
四、相关事项316
第三节 裁判例316
一、劳动基准法未规定发给资遣费期限316
二、未发资遣费处罚金316
三、违反应给资遣费规定处罚金318
四、犯罪事实应依证据诏定319
五、未向雇主终止契约表示自无资遣费320
六、经理人在执行职务范围内亦为公司负责人320
七、退休金计算标准之争议属民事问题321
八、过失行为之处罚以有特别规定者为限322
九、恶性尚非重大且坦承犯行从轻量刑323
十、改组或转让留用劳工由新雇主承受324
十一、法人之代表人须因执行业务违法始受罚325
十二、刑事谕知无罪,民事应予驳回325
十三、无故辞退劳工拒不给资遣费无刑事责任326
十四、宣布歇业未给资遣费处罚金327
十五、案件曾经判决确定应为免诉之判决328
十六、雇主处分劳工降薪并无违法329
十七、无证据不得推定其犯罪事实330
十八、民事纠纷应依循民事途径救济331
十九、诽谤罪须足以损害特定人之社会评价332
二十、犯单纯一罪不生想像竞合犯之情形333
二十一、和解之事实无解于犯罪之成立334
二十二、试用未达三个月解雇无资遣费335
二十三、累犯加重其刑336
二十四、牵连犯应从一重论处336
二十五、须为他人处理事务始构成背信罪337
二十六、刑法修订后适用有利于被告之法律338
二十七、不得以未改善提拨退休准备金而处罚339
二十八、行政罚应以故意或过失为要件340
二十九、责任未定不得扣发工资341
三十、劳资争议调解期间不得解雇劳工342
三十一、预备未出勤并不等于休假343
第十二章 附则345
第一节 本章条文345
第二节 解说346
一、劳资会议346
二、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348
三、特定工作者350
四、年资起算及资遣费、退休金分段计算351
五、施行细则之拟定352
六、施行日期352
七、相关事项353
第三节 裁判例356
一、公务员选择依劳动基准法退休前后年资之计算356
二、清洁队技工非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358
三、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者之法令适用359
附录361
一、劳动基准法主要增修订内容363
二、劳动基准法修正沿革365
三、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主要增修订内容389
四、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修正沿革391
热门推荐
- 3409008.html
- 500786.html
- 1747139.html
- 2869965.html
- 1396554.html
- 1060675.html
- 2599496.html
- 210805.html
- 3610722.html
- 1774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6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1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5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2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6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