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发展经济学
  • 马春文,张东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864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发展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3

第一节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3

一、西方世界的兴起3

二、现代经济增长6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9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及分类9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1

第三节 经济发展14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14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5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17

四、千年发展目标19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1

第一节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21

一、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21

二、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25

三、“静态的插曲”26

四、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26

五、早期经济发展思想的缺陷27

第二节 当代发展理论27

一、当代发展理论的分类27

二、发展理论的演变29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34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34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34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35

三、科学发展: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35

增长篇39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39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39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39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39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41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41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41

二、索洛模型43

三、新增长理论47

第三节 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50

一、增长与波动50

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52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55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55

一、1820年以来各国的加速增长与增长之间的差异55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57

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63

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63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64

三、结构性弱点65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65

五、制度因素66

六、其他外部因素66

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67

一、全要素生产率67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67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73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增长73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73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75

资源与技术篇79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79

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79

一、资本的含义79

二、资本匮乏与贫困80

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81

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86

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86

二、储蓄与资本形成87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89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92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92

一、人口变动趋势92

二、人口转变理论93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95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97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98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98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99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101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选择103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104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104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105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107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108

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108

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109

三、中国的就业11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13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113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13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16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118

一、增长极限论118

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121

三、资源诅咒123

四、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123

五、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125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26

一、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126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28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30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130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130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131

三、技术进步的源泉133

四、技术进步的影响135

五、技术进步的途径138

第二节 技术引进139

一、技术引进的必要性139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140

三、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143

结构篇147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147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147

一、刘易斯以前的二元结构理论147

二、刘易斯模型——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48

三、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151

四、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152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153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153

二、乔根森模型154

三、迈因特模型156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158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159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159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161

三、走出二元经济162

第十章 农村发展164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164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164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166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168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68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170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171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173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173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175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176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177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177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178

三、“三农”问题180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183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83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83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85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188

第二节 城市化190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190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2

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193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194

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194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6

战略篇201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201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201

一、平衡增长战略201

二、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203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204

四、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205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205

一、区域发展理论205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209

三、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211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215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215

一、国际经济秩序215

二、对外贸易216

三、利用外资219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224

一、进口替代战略224

二、对出口和增长的影响225

第三节 外向型发展战略226

一、出口替代战略226

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利弊227

三、内向型战略与外向型战略的比较228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229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29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229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231

第一节 增长与分配理论231

一、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231

二、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234

第二节 增长与分配战略的类型236

一、先增长后分配战略236

二、先分配后增长战略237

三、边增长边分配战略239

四、满足基本需要战略240

第三节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241

一、改革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战略241

二、改革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战略242

制度篇245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245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245

一、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245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246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248

一、分工与交易248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250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涵252

一、制度的含义及作用252

二、制度变迁254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56

第十六章 市场与政府263

第一节 市场与经济发展263

一、市场及其效率263

二、经济发展与市场成长266

第二节 市场的局限性266

一、市场失效266

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268

第三节 政府的作用269

一、政府的作用及形式269

二、政府失效271

第四节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273

一、传统经济体制的特征273

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273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质量275

参考文献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