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邓心安,王世杰,姚庆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518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生物技术-技术经济-关系-农业经济-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物经济与生物经济时代1
第一节 生物经济时代悄然来临1
一、生物经济概念的由来与发展1
二、生物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关系6
第二节 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与标志7
一、经济时代的演进7
二、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志8
三、生物经济时代的关联18
第三节 生物经济的特点及其时代特征24
一、生物经济的特点24
二、生物经济时代的特征28
第二章 农业的时代特征与新的使命34
第一节 农业概念的演进34
一、农业的时代特征34
二、农业形态及其“人本化”演进39
第二节 生物经济时代农业新的功能与使命50
一、生物经济时代农业领域的拓展50
二、农与“非农”的辩证统一53
第三章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59
第一节 农业发展理论概述59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59
二、农业生态理论62
三、农业区域开发与布局理论62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63
第二节 “易”之含义与事物转化规律66
一、“易”之含义:变易为本67
二、“易相”与现代农业发展观渊源69
三、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74
四、阴阳与五行:相互对立与联系74
第三节 “易”与农业的渊源关系78
一、中国古代农业“三才”思想78
二、中国古代农业“三宜”思想79
三、气与农业80
四、阴阳与天气81
第四节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及其内涵82
一、农业发展“范式”转变82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提出84
三、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概念与内涵86
第五节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农业问题的意涵89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89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意涵93
第四章 新型农业体系结构与内容96
第一节 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交融96
一、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结合:农业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96
二、农业院校演变趋势:农业领域拓展的一个侧面99
第二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结构100
一、新型农业体系的结构框架100
二、常规农业系统与新型农业体系其他子系统的关系101
三、新型农业体系其他子系统与“非农”领域相应系统的关系102
第三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内容105
一、食品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05
二、营养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21
三、健康医疗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25
四、资源环境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38
五、生态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55
第五章 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164
第一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技术系统性164
一、对现代技术的反思164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169
三、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的演进与整合172
第二节 通用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175
一、重塑自然的艺术家:转基因技术175
二、揭示生物信息的快速预言家:生物芯片178
三、生物识别与信号传导的观察员:生物传感器180
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晶:生物信息学181
五、生物超级复印机:克隆技术182
第三节 综合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185
一、遗传性状的优化大师:基因工程及DNA重组技术185
二、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纳米生物技术186
三、环境健康护理师:环境生物修复技术189
四、基因功能的解码器:基因打靶技术190
五、再生医学新模式:组织工程192
第四节 专项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194
一、组织与器官的裁剪制作:干细胞技术194
二、蛋白工厂:生物反应器196
三、基因功能的系统解译:农业基因组学199
四、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蛋白质组学200
五、育种新模式:染色体工程技术202
第五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生物技术伦理问题203
一、遗传污染与异种器官移植204
二、人工生命与超常长寿205
三、遗传专利207
四、优生与遗传歧视209
五、转基因动植物及食品211
六、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其他“超常”问题212
第六章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对策216
第一节 从生物经济时代视角来看农业发展问题的本质216
一、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再认识216
二、乡村与城镇的差别及融合220
三、农业发展问题的本质223
四、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与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在于“非农”225
第二节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策略226
一、倡导生物经济时代的发展理念与思维方式226
二、加强新型农业体系与常规农业系统的融合233
三、现代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环境建设相结合235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战略措施237
一、与新型农业体系相配套的制度建设238
二、激活城乡就业服务市场239
三、完善“技术—教育—市场”体系241
四、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建立新型农业推广制度244
五、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能源战略转移245
六、抗性生物与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247
七、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248
八、利用生物性能辅助改造城乡环境250
热门推荐
- 481104.html
- 3096092.html
- 3115565.html
- 1091675.html
- 2212668.html
- 243484.html
- 2510498.html
- 3100695.html
- 1610207.html
- 3226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4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6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8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6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5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