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损害赔偿法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损害赔偿法原理
  • 曾世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10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损害赔偿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民事责任之基本观念3

第一节 民事责任之意义3

第二节 民事责任之分类4

第三节 民事责任之基础5

第四节 民事责任之功能7

第二章 损害赔偿之基本观念9

第一节 损害赔偿之发生原因9

第二节 损害赔偿发生原因之检讨13

第三节 损害赔偿之最高指导原则14

第四节 损害赔偿之制度设计17

第一项 概说17

第二项 制度之一般结构18

第三项 赔偿全部损害之制度25

第四项 赔偿普通损害之制度26

第五节 损害赔偿之研究切入29

第三章 损害赔偿之主体30

第一节 赔偿关系人之结构30

第二节 赔偿权利人31

第三节 赔偿义务人33

第四节 非终局之赔偿权义人36

第四章 损害赔偿之客体39

第一节 赔偿客体之要件39

第二节 赔偿客体之分类41

第三节 赔偿客体之问题43

第一项 债权得否为侵权行为之赔偿客体43

第一目 肯定否定二面事理43

第二目 肯定得为赔偿客体45

第二项 非财产上不利益得否为赔偿客体48

第一目 非财产上不利益之内涵48

第二目 肯定所衍生之问题49

第一目 期待权、期待法益与单纯期待利益50

第三项 预期性不利益得否为赔偿客体50

第二目 肯定所衍生之问题51

第四项 微额不利益得否为赔偿客体53

第一目 否定微额不利益之事理53

第二目 否定所衍生之问题54

第五章 损害赔偿之构成要件56

第一节 因自侵权行为之构成要件56

第二节 因自违反契约之构成要件58

第三节 因自法律规定之构成要件60

第六章 肇事事实62

第一节 肇事事实之意义62

第二节 作为不作为63

第三节 有无意识之行为66

第四节 他人之行为67

第五节 物之所有与占有69

第一节 有关过失论说之现况72

第七章 过失、可归责72

第二节 比较法之启示73

第一项 法国法之情形74

第二项 德国法之情形75

第三项 英国法之情形77

第三节 过失之真谛79

第四节 过失之类阶82

第五节 举证责任之减轻83

第八章 违法85

第一节 有关违法论说之现况85

第二节 违法之认识86

第三节 阻却违法之事由87

第一项 一般规定87

第二项 自甘冒险行为88

第一项 违法牵连91

第四节 违法之关联问题91

第二项 推定过失93

第九章 因果关系95

第一节 含义、地位与功能95

第二节 各种学说96

第一项 条件说96

第二项 相当因果关系说97

第三项 预见说99

第三节 台湾地区采用之学说102

第四节 学说检讨103

第一项 条件说之检讨103

第二项 相当因果关系说之检讨104

第三项 预见说之检讨110

第五节 总评——法规目的说112

第一节 损害之意义118

第一项 利益说(差额说)118

第十章 损害118

第二项 利益说之弊端120

第三项 组织说124

第四项 组织说之弊病128

第五项 损害观念之总评129

第二节 损害之分类131

第三节 损害分类中之特别问题141

第十一章 损害赔偿之方法146

第一节 法律规定梗概146

第二节 相对完善之方法147

第三节 回复原状148

第一项 特色148

第二项 回复原状之特殊问题149

第四节 金钱赔偿151

第五节 回复原状或金钱赔偿153

第一节 范围界定155

第十二章 损害赔偿之范围155

第二节 所受损害156

第三节 所失利益157

第十三章 损害赔偿之计算—主观计算与客观计算161

第一节 概说161

第二节 损害之构成因素161

第三节 主观、客观计算之一般例证164

第四节 主观、客观计算之限制168

第五节 台湾地区法上之计算方式169

第一项 买卖170

第二项 运送173

第三项 保险176

第四项 票据176

第五项 利息177

第六项 公法上之损失补偿178

第一项 准许客观计算之理由179

第六节 客观计算之论据179

第二项 关于运送迟延与客观计算之检讨182

第三项 总评—普遍性客观计算之理由是否存在之问题183

第七节 客观计算扩充适用之可能性及其标准185

第一项 扩张适用之可能性185

第二项 扩张适用之标准191

第十四章 修补因果关系192

第一节 概说192

第二节 涉及之法律问题194

第三节 一般所接受之几个论点195

第四节 历来学说(权威学说除外)198

第五节 权威学说200

第六节 问题之解决202

第一项 概说202

第三项 主观损害赔偿案件203

第二项 客观损害赔偿案件203

第四项 主观损害赔偿案件之例外情形207

第五项 非法行为与想像上合法行为竞合之案件210

第十五章 第三人损害之赔偿212

第一节 问题之发生212

第二节 第三人损害赔偿之特色213

第一项 通说213

第二项 特色214

第三项 例证215

第三节 赔偿可能性及解决方法217

第四节 台湾地区法之情形219

第五节 一般承认第三人损害应予赔偿之案件220

第六节 解决方法之商榷(一)224

第七节 解决方法之商榷(二)——第三人放弃请求权之例外情形228

第八节 第三人损害赔偿之类似案件229

第一项 概说229

第二项 附有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被违反时之责任问题230

第三项 货物制造者之责任问题233

第十六章 损益相抵236

第一节 概说236

第二节 理论依据237

第三节 损益相抵之限制238

第四节 权威学说之演变241

第五节 构成利益之因素245

第六节 客观损害赔偿案件中损益相抵之限制245

第七节 主观损害赔偿案件中之损益相抵247

第一项 适用上无问题者248

第二项 疑难问题255

第八节 相抵之方法257

第十七章 过失相抵259

第一节 意久及理论根据259

第二节 类似问题之分辨260

第三节 适用范围263

第四节 他人之与有过失267

第五节 效力269

第十八章 特殊问题之研究270

第一节 损害事故发生前之费用270

第二节 机会丧失275

第三节 赦免与损害赔偿责任280

第十九章 举证责任281

第一节 举证责任之分配281

第一项 分配之原则281

第二项 初步证明283

第三项 举证责任之转换285

第二节 自由心证之原则287

下篇291

第一章 绪言291

第一节 非财产上损害之用辞292

第二章 非财产上损害之辞义292

第二节 非财产上损害之含义293

第三节 边际问题295

第一目 边际问题之存在295

第二目 边际问题之评论299

第三章 非财产上损害之种类301

第一节 非财产上损害之分类301

第二节 非财产上损害分类之特殊性304

第三节 非财产上损害分类所引发之一些问题305

第四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性质308

第一节 概说308

第二节 作用之多元性308

第三节 存在之独立性312

第四节 存在之单一性313

第五节 行使之专属性314

第一节 概说318

第五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制度318

第二节 德国法之制度319

第三节 瑞士法之制度320

第四节 法国法之制度321

第五节 日本法之制度322

第六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制度之趋势324

第一节 概说324

第二节 列举主义渐被摒弃324

第三节 概括主义难获共鸣327

第四节 潮流之趋势328

第七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主体330

第一节 赔偿权利人330

第一目 自然人330

第二目 胎儿332

第三目 法人334

第二节 赔偿权利人与被害人338

第三节 赔偿义务人339

第四节 赔偿义务人与加害人340

第八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主体之关联问题342

第一节 第三人休克损害之问题342

第二节 死后人格损害之问题348

第三节 著作人格权保护之问题350

第九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客体354

第一节 人格权受侵害354

第二节 身份权受侵害356

第十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客体之关联问题359

第一节 第184条第1项后段之适用问题359

第二节 违反契约之问题362

第一目 违反契约依法不得请求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商榷363

第二目 违反契约依约定请求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可能性365

第三目 违反契约依约定请求——非财产上损害赔偿性质——违约金之可能性366

第三节 物之毁损问题368

第十一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与危险责任370

第一节 过失责任、无过失责任与危险责任370

第二节 危险责任存在之理由372

第四目 非法人之团体373

第三节 危险责任存在之范围374

第四节 危险责任下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376

第一目 肯定之理由376

第二目 否定之理由378

第三目 检讨——结论380

第十二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方法383

第一节 概说383

第二节 回复原状有无适用383

第三节 回复原状或违法状态之排除387

第四节 金钱赔偿390

第六节 金钱赔偿之分期给付392

第五节 违法状态之排除与金钱赔偿392

第十三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请求权之特质问题395

第一节 专属性395

第二节 依契约承诺或起诉396

第三节 行使专属相关之问题398

第四节 附条件让与之可能性402

第五节 抵消之可能性404

第十四章 非财产上损害赔偿之计算408

第一节 计算之基本原则408

第二节 计算上之特色409

第三节 计算之标准411

第一目 时间之标准411

第二目 地点之标准412

第三目 依凭之标准413

参考书目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