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孟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ISBN:978750472911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节日-风俗习惯-中国;饮食-风俗习惯-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立春3
一、忆立春3
二、迎春接福求吉瑞,鞭打土牛话立春4
(一)迎春4
(二)打春牛6
(三)抬春、探春、采春、戴春7
(四)立春的禁忌7
三、春日春风动,食俗庆立春8
(一)咬春迎新祝春福8
(二)一物三名说尝春—春盘、春饼和春卷8
四、佳气山川秀,和风咏立春13
五、年年春日莫然忘,备下青韭尝春盘—品立春16
(一)蒸春饼、烙春饼16
(二)备春盘16
(三)春饼的吃法17
(四)饮春酒18
元宵节21
一、忆元宵21
(一)名称来历21
(二)历史演变21
二、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话元宵23
(一)神鸟引灯来,团聚为“元宵”23
(二)民间传说“照田蚕”24
(三)文帝登基平吕乱,与民同乐惜盛世25
(四)天官赐福与佛祖降魔—道教和佛教对灯节的解释25
(五)彩虹为桥去扬州,璀璨花灯引鹤来26
(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26
(七)开创民国为民主,千年元宵预“袁消”26
三、天官赐福禄,灯节庆元宵27
(一)祈福祭祖、求子问情27
(二)百戏狂欢庆元宵29
(三)富足闲情捏生肖33
(四)天涯共此时,团圆事事同—台湾的元宵节34
(五)逐渐淡去的元宵习俗34
四、民谣墨客多描述,吹落星雨咏元宵35
五、桂花香馅裹胡桃,试灯风里品元宵37
(一)元宵的分类与命名38
(二)汤圆名品40
(三)如何“煮”汤圆40
春龙节43
一、忆二月二43
(一)名称来历43
(二)古今解释43
(三)历史演变44
二、降龙救龙泪为雨,金豆开花话春龙46
(一)降龙的故事46
(二)龙女的故事46
(三)救龙王的故事47
三、宴饮挑菜龙须面,炒豆剃头照房梁—二月二民风民俗48
(一)饮食习俗48
(二)剃龙头和引龙回49
(三)二月二接姑奶奶50
四、二月二日新雨晴,轻衫细马咏春龙51
(一)诗词中的春龙节51
(二)短信民谣52
五、心到神知,敬神乐人—品二月二53
(一)吃龙鳞54
(二)吃“龙须面”54
(三)啃龙骨—脆麻花55
(四)吃龙胆—炸油糕56
(五)揭龙皮—煎饼56
(六)吃炒豆57
(七)吃猪头肉57
(八)驴打滚59
(九)吃芥菜饭59
清明63
一、忆清明63
(一)名称来历63
(二)清明与墓祭64
(三)寒食与清明65
二、禁烟时节故事有,绿野晴天话清明66
(一)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忠君爱国的介子推66
(二)改火与新火相传66
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的习俗67
(一)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67
(二)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清明春游和植树68
(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清明节的游戏70
四、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咏清明72
五、人生有酒须当醉,风雨梨花品清明74
(一)大麦粥、杏仁麦粥、桃花粥74
(二)枣锢飞燕、五侯鲭75
(三)子推馒、环饼75
(四)青精饭与青团76
(五)吃鸡蛋77
(六)清明狗78
(七)润饼菜78
(八)福建芥菜饭和畲族乌稔饭79
端午83
一、忆端午83
(一)名称来历83
(二)诸家解读83
二、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话端午84
(一)纪念屈原84
(二)纪念伍子胥85
(三)纪念孝女曹娥85
(四)古越民族图腾—龙的节日说85
(五)纪念秋瑾86
(六)夏至说86
(七)恶日说86
三、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节的习俗87
(一)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辟邪益人的端午饮食87
(二)先鸣余勇争鼓舞,乱流齐进声轰然—敬贤娱人的赛龙舟89
(三)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防疫驱毒的端午91
四、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咏端午94
(一)端午诗词94
(二)短信民谣99
五、菖蒲酒美清尊共,五色新丝缠角粽—品端午100
(一)端午的标志食品—粽子100
(二)辟邪制蛊雄黄酒106
(三)稀世琼浆菖蒲酒107
七夕111
一、忆七夕111
(一)名称来历111
(二)历史演变111
二、牛郎织女爱无悔,千古姻缘话七夕114
三、七夕抬头望碧霄,喜鹊双双拱鹊桥。家家乞巧对秋月,无尽心丝君知晓—庆七夕116
(一)织女牛郎香桥会,求巧亦盼魁星到116
(二)各地的乞巧活动118
四、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咏七夕120
五、玉庭乞巧开粉席,罗袖捧来品七夕123
中秋127
一、忆中秋127
(一)名称来历127
(二)历史演变127
二、千里清光又依旧,为情为容话中秋131
(一)嫦娥奔月131
(二)吴刚伐桂132
(三)无盐拜月132
三、海上岁岁生明月,天下年年庆中秋132
(一)赏月中秋夜,风露助清幽133
(二)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134
(三)中秋明月夜,习俗各不同134
四、月明人尽望,颂吟咏中秋139
(一)汉魏话月139
(二)诗词话月140
五、举杯邀明月,诗酒品中秋145
(一)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145
(二)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149
(三)中秋的地方食俗152
重阳157
一、忆重阳157
(一)名称来历157
(二)历史演变157
(三)重阳俗谚159
二、漫说陶潜篱下醉,秋风有意话重阳159
(一)孟嘉落帽159
(二)陶公咏菊160
(三)“题糕”避讳160
(四)恒景避灾161
三、红叶渐随清流去,菊开远眺庆重阳162
(一)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登高送糕、延寿品酒162
(二)讲武习射和赛风筝、彩旗大会167
(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敬老活动168
四、但将酩配酬佳节,登高莫忘咏重阳169
五、金菊开时稻花香,蒸出枣糕品重阳172
(一)重阳糕172
(二)餐菊176
(三)饮菊花酒181
冬至185
一、忆冬至185
(一)名称来历185
(二)冬至别称186
(三)历史演变187
(四)冬至俗谚189
二、肥冬食材多,丰裕话冬至190
(一)饮食传说190
(二)各地饮食习俗193
三、天时日相催,拜圣庆冬至194
(一)祭天祭祖194
(二)敬师拜孔195
(三)添岁赠鞋196
(四)其他民俗196
四、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初回—咏冬至197
(一)冬至诗词197
(二)冬至九九歌202
五、诸节美味汇冬至,何须等到贺新年—品冬至204
(一)冬至吃汤圆204
(二)冬至吃饺子205
(三)冬至吃馄饨205
(四)吃冬至肉210
(五)冬至进补211
(六)冬至吃“头脑”211
(七)冬至吃年糕212
腊八215
一、忆腊八215
(一)名称来历215
(二)历史演变215
二、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漫话腊八粥218
(一)腊八粥与祭祀腊神218
(二)腊八粥与佛教流传218
(三)腊八粥与民族英雄219
(四)腊八粥与乞丐皇帝220
(五)腊八粥与贫穷书生220
(六)腊八粥与勤俭持家220
(七)腊八粥与爱惜粮食221
三、腊八家家煮粥多,习俗简单庆腊八221
(一)煮粥庆丰收221
(二)吃冰与窖冰222
四、凝寒清祀意已春,物阜年丰咏腊八223
五、今朝佛粥更相馈,细数节物品腊八228
(一)腊八粥228
(二)腊八蒜233
(三)腊八面233
(四)腊八豆腐234
(五)煮“五豆”234
(六)状元及第粥235
小年239
一、忆小年239
(一)名称来历239
(二)历史演变240
(三)敬灶祭灶242
二、“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的来历244
(一)盘锅台的“张灶王”245
(二)休妻的灶王246
(三)玉帝三皇子的灶王246
(四)“元皇灶君”246
三、年年腊月二十三,神州处处庆小年247
(一)小年祭灶247
(二)小年至除夕的习俗248
四、敬灶祭灶小年忙,送灶接灶咏灶王253
五、人间子弟争相送,美食怡心品小年255
(一)十全十美的水饺256
(二)长寿接风的面条264
除夕269
一、忆除夕269
二、听烧爆竹童心在,沉香庭燎话除夕270
(一)话说守岁270
(二)话说爆竹272
(三)话说红包274
(四)话说门神275
(五)话说春联276
(六)话说福字279
(七)话说年画280
(八)话说供花281
(九)话说唐花283
(十)话说封印283
三、故节当歌守,把烛庆除夕284
(一)上供祭祖284
(二)燃放花炮286
(三)吃年夜饭287
(四)除夕守岁287
(五)接神迎新288
四、殷勤惜此夜,佳时咏除夕290
五、故岁今宵尽,把酒品除夕294
(一)除夜迎新年,飘香年夜饭294
(二)菜肴分南北,春节食俗多297
(三)除夕饮屠苏,将春让少年299
春节303
一、忆春节303
(一)名称来历303
(二)历史演变303
二、普天同庆中国年,佳节到处话春节304
(一)周而复始千载过,春为岁首“万年历”304
(二)男女依次拜长辈,亲友相贺谓拜年305
(三)崇文尚武皆为利,正月初五话财神308
(四)年年拜街到此日,趋吉避困送穷神311
(五)游人纷沓聚集处,百艺杂陈逛庙会312
(六)盼吉祥四海一心,各地贺老鼠嫁女312
三、天增岁月人增寿,福寿满园庆春节314
(一)大年初一:元旦日314
(二)大年初二:迎婿日316
(三)大年初三:天庆节317
(四)大年初四:接神317
(五)大年初五:接财神318
(六)大年初六:开市319
(七)大年初七:人日节319
(八)正月初八:谷日节320
(九)正月初九:天日节321
(十)正月初十:地日节321
四、天地含春风霜尽,雄鸡新岁唱春节322
(一)春节诗歌322
(二)短信拜年民谣324
五、八神奉命调金鼎,共饮椒柏品春节325
(一)春节第一餐326
(二)春节与酒327
(三)年糕328
二十四节气及相应食俗332
参考文献333
后记334
热门推荐
- 2340544.html
- 567135.html
- 2012519.html
- 607519.html
- 1713576.html
- 1016914.html
- 533548.html
- 3748996.html
- 2879088.html
- 3453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0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1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6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1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2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1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8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