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见义勇为及其行政法规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见义勇为及其行政法规制
  • 方世荣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0953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公用事业-行政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见义勇为及其行政法规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

三、研究意义13

第一章 见义勇为概述1

第一节 见义勇为的界定1

一、“见义勇为”的词源学考证1

二、对国内外有关“见义勇为”定义的分析3

三、见义勇为的科学界定14

四、见义勇为与其他概念的区分17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23

一、主体要件23

二、主观要件25

三、客体要件25

四、客观要件26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理论基础27

一、自我实现论27

二、互助论30

三、公共负担平等理论36

四、合作共治理论40

五、人性善论44

第二章 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历史与现状47

第一节 我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47

一、对见义勇为人的保护48

二、对见义勇为人的奖励与抚恤50

三、对见危不救者的惩罚52

第二节 我国现行各部门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54

一、民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54

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57

三、行政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62

第三章 我国现行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缺陷70

第一节 见义勇为立法层级较低、各地立法不平衡70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行政法制度缺陷72

一、制度违反平等原则72

二、相关行政程序制度存在缺陷78

三、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83

四、见义勇为经费筹集、管理机制不灵85

第三节 有关见义勇为的各种立法之间的衔接不畅87

一、有关地方立法与民法、行政法规定的衔接存在问题87

二、有关地方立法与刑法规定的衔接存在问题89

三、见义勇为法规范之间存在冲突90

第四章 见义勇为现行立法的若干认识误区103

第一节 不冒人身危险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见义勇为103

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行为必须给予物质奖励105

第三节 鼓励流血牺牲106

第四节 见义勇为者遭受的损害主要由社会负担110

第五节 见义勇为法律制度是地方性的问题113

第五章 见义勇为行政法制度的完善115

第一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形式改革:统一立法115

一、中国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提出与难点115

二、国家对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必要性122

三、国家对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可行性125

第二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价值更新126

第三节 见义勇为立法的制度完善129

一、创立对见义勇为的行政指导制度129

二、完善见义勇为的行政确认制度130

三、完善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130

四、完善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131

五、完善见义勇为行政给付制度131

六、完善见义勇为行政保护制度131

七、完善与见义勇为有关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131

第六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指导制度133

第一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指导的必要性133

一、预防与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134

二、辅导与促进民间见义勇为行动136

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指导的可行性138

一、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实践138

二、指导民间见义勇为组织的经验140

第三节 见义勇为行政指导制度的初步构建144

一、见义勇为行政指导主体144

二、见义勇为行政指导内容144

三、见义勇为行政指导方法145

第七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确认制度147

第一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主体147

一、确认主体的专门设置147

二、确认主体的职权与职责149

第二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标准149

一、行为标准150

二、证明标准152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确认程序154

一、确认程序的提起与受理154

二、审查158

三、决定159

四、费用160

五、确认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160

第四节 对见义勇为行政确认的法律监督161

第八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奖励制度163

第一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的价值定位164

第二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168

一、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169

二、论功行赏原则170

三、奖励公开、公正、公平原则172

四、信赖保护原则173

第三节 见义勇为的奖励标准174

一、奖励标准的统一174

二、奖励标准的确定175

第四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种类176

一、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176

二、普遍性奖励与限额奖励180

第五节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程序与监督机制181

一、奖励程序的启动181

二、奖励等级的确定181

三、奖励决定的作出183

第九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补偿制度184

第一节 见义勇为行政补偿的理论依据184

第二节 见义勇为偿付体系的转换186

一、现行见义勇为的偿付体系186

二、偿付体系的转换依据188

三、以国家义务为主导的偿付体系189

第三节 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189

一、见义勇为行政补偿的义务机关189

二、对见义勇为行政补偿的标准190

三、见义勇为的分类补偿措施192

四、对见义勇为行政补偿的程序195

五、对见义勇为行政补偿不服的救济196

第十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概况197

第一节 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依据分析197

一、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现实依据197

二、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制度依据198

三、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理论依据199

第二节 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种类201

一、抚恤201

二、物质帮助202

三、优待202

四、法律援助203

五、司法救助205

六、保险205

第三节 见义勇为行政给付的制度完善206

一、后续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206

二、抚恤标准的统一209

三、抚恤依据的统一211

四、抚恤家属范围规定的统一212

五、见义勇为人牺牲人员评定烈士规则的统一213

第十一章 见义勇为的行政保护制度216

第一节 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的救治与经费保障216

一、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的及时救治216

二、见义勇为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219

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人的保密机制224

一、保密事由224

二、保密责任225

第三节 防范和惩治对见义勇为人的打击报复226

第四节 见义勇为违反行政法责任的免除227

第五节 见义勇为纠纷的行政调解230

第十二章 与见义勇为有关的法律责任234

第一节 相关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法律责任235

一、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235

二、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法律责任的承担237

第二节 见义勇为人所在工作单位的法律责任239

一、见义勇为人所在工作单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240

二、见义勇为人所在工作单位法律责任的追究240

第三节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243

第四节 违反作证义务的法律责任246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法律责任251

一、见义勇为基金会及其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251

二、骗取见义勇为奖励与给付的法律责任253

第十三章 见义勇为的法律调整与法规范整合255

第一节 见义勇为的法律调整255

一、见义勇为的民法调整256

二、见义勇为的刑法调整260

三、见义勇为的行政法调整263

第二节 见义勇为法规范的整合280

一、各部门法规范的衔接与协调280

二、同位阶见义勇为法规范的协调281

三、见义勇为法规范的法典化282

中外见义勇为相关法规选录285

国内部分285

一、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及实施办法285

二、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295

三、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300

四、黑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规定304

五、湖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草案)314

国外部分320

一、美国各州见义勇为法节选320

二、加拿大好撒马利亚人法节选323

参考文献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