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参与 场域视野下的观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参与 场域视野下的观察
  • 戴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958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公民-参与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参与 场域视野下的观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奥运公共文明参与引发的思考1

第二节 公共参与的概念及内涵8

第三节 公共参与的理论范式10

第四节 影响公共参与的现实因素分析19

一、个人因素19

二、社会环境因素22

第五节 公共参与研究的文化走向26

第二章 公共参与场域——解读公共参与问题的理论视角31

第一节 场域的基本概念31

一、场域的概念32

二、场域的特征33

三、场域与资本35

四、场域与惯习37

五、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40

第二节 公共参与场域41

一、公共参与及公共参与场域的基本含义41

二、公共参与场域的结构43

三、公共参与场域的运行逻辑48

第三节 公共参与研究的思路及框架48

第四节 研究设计51

一、调查总体与样本51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55

三、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演变61

四、研究方法的选取63

第三章 家庭场域参与——封闭空间的责任取向参与66

第一节 家庭场域及其性质66

一、家庭物理空间的封闭性66

二、家庭心理空间的情感性69

三、家庭行动空间的自利性73

第二节 家庭场域公共参与的特点75

一、家庭场域中总体参与水平较高75

二、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的干预性参与高于自觉性参与76

第三节 影响家庭场域公共参与的因素77

一、家庭公共卫生参与:父母教育、性别、婚姻影响78

二、家庭公共讨论参与:取决于家庭教育79

三、家庭公共秩序参与:与情感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印象管理因素负相关80

四、家庭公共合作参与:重在诚信82

第四节 相对封闭空间的责任取向参与83

一、对家庭场域的公共事务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83

二、当个人利益和家庭整体利益具有一致性时,人们的责任意识更强85

三、父母教育是影响人们家庭场域责任意识的重要因素86

四、人们在家庭场域的责任意识显示出一定的自主性87

第五节 小结88

第四章 社会场域参与——开放空间的道德取向参与90

第一节 社会场域及其理性选择90

一、社会物理空间的理性选择92

二、社会心理空间的理性选择94

三、社会行动空间的理性选择98

第二节 社会场域公共参与的特点100

第三节 影响社会场域公共参与的因素101

一、社会公共卫生参与:家庭教育因素、惩罚性因素、道德感影响102

二、社会公共秩序参与:自我形象因素影响104

三、社会公共合作参与:诚信因素影响105

四、社会公共讨论参与:从众心理及利益因素影响106

第四节 开放空间的道德取向参与108

一、社会公德影响公共卫生的自觉性参与109

二、职业道德影响公共卫生的干预性参与109

第五节 小结114

第五章 社区场域参与——过渡空间的身份取向参与115

第一节 社区场域及其性质115

一、社区物理空间的过渡性116

二、社区心理空间的过渡性123

三、社区行动空间的过渡性128

第二节 社区场域公共参与的特点130

一、社区场域公共参与具有过渡性130

二、社区场域的自觉性参与高于干预性参与131

第三节 影响社区场域公共参与的因素132

一、社区公共卫生参与:父母的教育与道德感影响并重133

二、社区公共秩序参与:性别、年龄影响135

三、社区公共讨论参与:性别、年龄、邻里状况影响136

四、社区公共合作参与:情感影响138

第四节 过渡空间的身份取向参与139

第五节 小结143

第六章 家庭、社区、社会场域公共参与的比较分析145

第一节 家庭、社区、社会场域公共参与的差异性145

第二节 家庭、社区、社会场域公共参与的趋同性147

一、个体参与的趋同性147

二、参与逻辑的趋同性149

三、影响因素的趋同性149

第三节 公共参与行为:场域与惯习的互构153

一、责任资本导致场域参与的差异性153

二、责任惯习导致场域参与的趋同性158

三、场域与惯习互构的公共参与行为168

第四节 小结171

第七章 家文化与公共参与场域173

第一节 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74

一、家文化的内涵174

二、家文化的表现形式175

第二节 家文化与公共参与场域179

一、家文化对公共参与的影响179

二、家文化对公共参与场域结构的影响187

三、家文化对个体公共参与惯习的影响190

第三节 家文化的现代转向194

一、家庭领域意识转向公民社会领域意识197

二、压抑自我的和谐意识转向自主的和谐意识198

三、等级性的权威意识转向平等的权威意识199

四、绝对的利他意识转向相对的利他意识200

第四节 现代家文化视角下公共参与场域的构建202

一、增加社区公民参与网络,提升社区参与功能203

二、推进家文化转向,改善公共参与惯习206

余论210

附录1 公共参与问卷调查222

附录2 访谈提纲232

参考文献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