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与绘画 教学和研究集 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金观涛,毛建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03070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绘画史-思想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与绘画 教学和研究集 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书法起源的哲学思考&金观涛10
一、书法之谜10
二、审美:价值追求中的对象转移11
三、书写的双重目的13
四、书写方式和书写内容分离的困难14
五、草书的兴起:道德价值的逆反15
六、书法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形成17
刘青峰美术作品20
三家谈艺24
合影40
《非草书》与书法的起源&张东华46
绪论:从张芝学书说起46
第一章《非草书》文本解读48
第二章 价值逆反和书法正当性的出现55
第三章 草书的特点和学草书者的精神世界60
结论67
书法起源与“小学”赵超76
序76
一、“书法”考76
二、“草书”考79
三、书体称谓的出现与小学80
四、“小学”在东汉的起源82
五、天然的矛盾:“愈写愈简”的“书法”与“愈识愈繁”的“小学”86
结语87
传神论的衍变——传神与“气韵生动”&罗小珊92
第一节 传神与“气韵生动”的关系92
第二节 从形神二元论到形神一元论95
论“书”、“写”的融贯与书法的缘起&计锋102
一、“书”之原意102
二、书契与结绳103
三、书体与规范105
四、“书”与“写”的意义流转107
五、“草书”兴起的时代108
六、“草书”与书法112
《非草书》反映的“宇宙论儒学”与“价值逆反”——兼及赵壹《非草书》文本真伪问题&倪旭前120
引言120
一、《非草书》的版本及流播过程121
二、关于《非草书》文本真伪的讨论126
三、《非草书》反映的汉末社会思想128
四、结语138
董其昌“气韵生动”解&代娜148
一、宋代之前的“气韵生动”148
二、由宋至明的“气韵生动”151
三、《画旨》“画家六法”条解155
《历代名画记》研究(一)——张彦远对道统的追溯&建之栋168
一、道统的观念168
二、唐代的儒学与道统说170
三、张彦远的道统观的思想来源175
四、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道统观178
五、张彦远道统观的绘画思想史意义181
浅谈《真相画报》的画名&彭卿184
一、画名统计184
二、《真相画报》画名的独创性184
三、余下几种画名187
狂狷与绘画&陈秋东196
一、“狂狷”释义196
二、儒学与大一统帝国202
三、“狂诞”非“狂狷”——魏晋士人“狂诞”行为的依据203
四、儒学的新形态——“宋明理学”204
五、“狂狷”精神的释放者——王阳明205
六、狂狷精神的践履者——徐渭209
七、小结218
孔子圣迹图与佛教、道教叙事性绘画——对三家绘画形式与思想范式的初探&张宝信230
一、佛教、道教叙事性绘画对孔子圣迹图绘画形式的影响232
二、儒、佛、道绘画的教化功能235
三、儒、释、道三家绘画的不同“经世”取向238
“蒙养”、“生活”:石涛《画语录》中关于画家的修养问题&陈向向244
引言244
一、石涛之“蒙养”渊源考244
二、石涛对“蒙养”的阐发247
三、石涛对“生活”的阐发248
四、“蒙养生活”与笔墨的关系250
评高居翰论宋代“文人画”与“禅画”&郑儒儒256
一、高居翰先生举出这对关系256
二、日本的“学问僧”与中国的“士大夫”261
三、室町时代禅宗普及与水墨画盛行263
四、结语265
作为格致的视学:从徐光启到年希尧&朱倩文270
引言270
一、徐光启与视学270
二、王徵与视学272
三、寂寞的回响:《视学》274
浅析文徵明“古意”说的思想根源及其内涵&李晓晓282
一、“古意”考282
二、文徵明“古意”说的思想根源283
三、文徵明“古意”说的特殊内涵——与赵孟頫“古意”说的区别286
热门推荐
- 1945667.html
- 1132376.html
- 340943.html
- 3287717.html
- 768367.html
- 2451795.html
- 1482773.html
- 1455621.html
- 3852609.html
- 2059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8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1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3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0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2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