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廖东声,熊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0443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对外投资-直接投资-研究-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世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态势1
二、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
三、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前景3
第二节 研究意义3
一、突破中国—东盟市场融合融资瓶颈3
二、降低中国—东盟区域市场融资风险4
三、打造中国—东盟区域产业核心集群4
四、拓展深化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空间4
五、稳定巩固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关系4
第三节 文献综述5
一、关于投资货币制度的研究5
二、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6
三、关于国际金融投资的研究8
四、关于投资规范制度的研究9
第四节 研究内容11
第五节 研究方法13
一、归纳与推理分析相结合13
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3
三、SWOT法与预测相结合14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14
一、研究创新14
二、研究不足14
第一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问题研究理论基础15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15
一、区域组织概念界定15
二、投资相关概念界定17
第二节 理论基础20
一、投资发展周期论20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21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21
四、技术产业升级论21
五、产品市场周期论22
六、投资诱发要素论23
第三节 研究数据说明23
一、统计数据23
二、调查数据24
第二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经济社会基础25
第一节 资源基础25
一、自然资源25
二、农业资源26
三、林业资源27
四、海洋资源28
五、矿产资源29
第二节 经济基础30
一、经济发展程度30
二、产业集群分布33
三、产业结构构成35
四、贸易结构水平36
第三节 社会基础37
一、自由贸易区37
二、CAFFA制度37
三、人文地理38
四、人力资本40
五、科学技术40
第三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体系41
第一节 制度体系建设历程41
一、启萌建设阶段:20世纪60—80年代41
二、发展建设阶段:20世纪90年代42
三、完善建设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42
第二节 制度体系建设内容43
一、行业投资制度43
二、待遇优惠制度44
三、投资监管制度45
四、税收优惠制度46
五、土地征用制度48
第三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现状49
一、投资变化态势49
二、投资区域分布51
三、投资产业结构52
第四节 制度体系建设问题53
一、法制环境制度尚未完善53
二、市场发育制度尚未健全54
三、金融资本制度建设滞后54
四、制度政治风险局部升高55
第四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重点领域及优先序57
第一节 农业投资重点领域62
一、粮食种植领域62
二、经济作物领域63
三、林业加工领域63
四、畜牧养殖领域64
五、农业机械领域65
六、农业加工领域65
七、农资市场领域66
八、疫病疫情领域67
九、药用植物领域68
十、农业生态领域68
第二节 工业投资重点领域69
一、制造产业领域69
二、矿产资源领域69
三、电力开发领域70
四、汽车发展领域71
五、纺织产业领域72
六、环保产业领域72
七、能源合作领域75
第三节 服务投资重点领域76
一、经贸合作领域76
二、交通建设领域76
三、工程承包领域78
四、旅游开发领域79
五、科学技术领域80
六、金融资本领域81
七、教育文化领域82
第四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优先序84
一、农业投资优先序84
二、工业投资优先序85
三、服务投资优先序87
第五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建设贡献分析90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经济贡献90
一、中国经济发展贡献90
二、东盟经济发展贡献92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产业贡献93
一、产业结构完善贡献93
二、产业结构调整贡献94
三、产业结构升级贡献94
第三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贸易贡献96
第四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就业贡献98
第五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技术贡献100
一、技术示范模仿贡献101
二、技术市场竞争贡献102
三、技术溢出扩散贡献103
第六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预测105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SWOT分析105
一、优势分析105
二、劣势分析108
三、机会分析113
四、威胁分析114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趋势预测115
一、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115
二、投资合作进一步活跃115
三、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116
四、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116
第七章 完善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的政策建议119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建设政策建议119
一、建设国际物流制度,提高货物信息流通速度119
二、完善财政金融制度,促进区域金融市场发展120
三、完善税收协调制度,突破自由贸易区非关税壁垒122
四、建设产业贸易制度,提高双边投资资源效益124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环境建设政策建议125
一、明确双边投资合作规则,加强区域投资法制建设125
二、健全法律法规协调体系,完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126
三、培养引进跨国经营人才,健全资源社会服务体系126
四、加快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127
第八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特区构想129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特区立足点129
一、充分利用西部开发新机遇,发挥开发牵引增长作用129
二、发挥经济通道和口岸作用,开发死角转变成为活角130
三、引导进出口贸易规范发展,降低贸易摩擦影响程度130
四、扩大区域周边国家影响力,完善双边对等边贸政策130
五、促进沿边地区综合性发展,提高沿边社会发展水平130
第二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功能及功能区划131
一、投资特区的功能定位及目标131
二、投资特区功能区规划131
第三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建设障碍133
一、主权让渡敏感性133
二、跨境运作复杂性133
三、区域战略矛盾性133
四、法律制度差异性134
五、设施建设滞后性134
六、服务体系有限性134
第四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监管机制134
一、成立对投资区管理的专门机构135
二、建立产业链式集群管理体制135
三、建立服务组织机构合作机制136
四、创新投资特区整体管理方式136
五、强化投资特区海关监管力度137
第五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制度框架138
一、税收减免制度138
二、财政补贴制度139
三、土地利用制度139
四、融资结算制度140
五、信息服务制度141
六、人才引进制度14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43
附录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知识144
附录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150
参考文献162
后记167
热门推荐
- 3421051.html
- 3646178.html
- 3313188.html
- 153570.html
- 2976820.html
- 538791.html
- 3839987.html
- 2890944.html
- 1981869.html
- 92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1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0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5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2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3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5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4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