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 杨竞业,姜晓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229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全面发展(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研究人的发展问题1

一、人的发展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1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主题9

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9

第一章 社会开放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24

第一节 社会开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24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24

二、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崭新境界27

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举措29

第二节 社会开放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蕴35

一、人的独立性与人的社会本质的统一35

二、人的全面需要与人的社会责任的统一36

三、人的全面素质和人的创造能力的统一40

第三节 社会开放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41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42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44

第四节 社会开放中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49

一、建立开放性的生产方式49

二、完善开放性的经济关系51

三、发展开放性的政治关系53

四、推进开放性的交往关系54

第二章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开放视域58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性范畴58

一、阶段性范畴:人的全面发展的演进阶段58

二、能动性范畴: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质62

三、价值性范畴: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64

四、发展性范畴: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65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界历史视野68

一、社会开放: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68

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开放的终极动因74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哲学视野79

一、大开放时代的历史主体之思79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辩证法82

第四节 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视野88

一、“经验的预设”与人的本质89

二、“预设的经验”与人的本质92

三、多维哲学视野中人的本质94

四、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进路96

第三章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伦理视域98

第一节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责任价值98

一、封闭社会中“唯我范式”的责任价值99

二、开放社会中“唯他范式”的责任价值103

第二节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绝对道德108

一、存在性范式: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范式的复合建构108

二、生成性范式: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范式的复合建构116

三、绝对道德:“趋向为善”与“自然为善”的复合建构123

第三节 个体利益场域与人的全面发展124

一、个体利益场域的基本要素124

二、个体利益场域的衍生要素127

三、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129

第四节 社会信用与人的全面发展131

一、社会信用演化的历史考察133

二、社会信用演化的一般规律13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开放观与人的全面发展142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科学定位和实践价值142

一、市场经济:开放的社会经济关系143

二、市场经济对政治和文化的影响145

三、科学定位市场经济的实践价值148

第二节 社会改革开放的哲学思考152

一、事物运动的根本前提:质的恒常性152

二、社会改革开放:社会运动内生的恒常性154

三、社会主义方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前提158

第三节 列宁社会开放观的哲学探求161

一、列宁社会开放观的理论价值161

二、列宁社会开放观的理论特征164

第四节 和谐社会开放观的哲学审视170

一、和谐开放:社会开放观的现代转型170

二、深度开放:社会和谐观的现代逻辑172

三、扩大开放:社会文明观的现代构建176

第五章 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179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审思179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179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机理182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85

第二节 社会人际和谐的发展维度188

一、坚持“五个统筹”,建构科学发展模式189

二、人际和谐:“五个统筹”的发展维度191

三、整合生态伦理观,促进社会人际和谐196

第三节 人的全面创构的当代逻辑200

一、创构科学人的科学的逻辑200

二、创构文化人的思想的逻辑202

三、创构世界人的生态的逻辑205

四、创构未来人的现实的逻辑209

第四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逻辑211

一、秩序重构与信任重建:和谐的实践逻辑211

二、话语重塑与心态重调:和谐的交往逻辑220

三、和谐开放与改革重振:和谐的发展逻辑227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2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省思235

一、探究荣辱观:生活世界的重大命题236

二、理解荣辱观:精神皈依的可靠家园237

三、践行荣辱观:和谐社会的心理支撑239

四、高扬荣辱观:执政兴国的思想基础242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审读24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2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领域基本结构24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内涵24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美学审视251

一、科学执政新思想:从“道理合一”到“意志同盟”251

二、民主执政新精神:从“兼容并包”到“雅俗共赏”259

三、依法执政新举措:从“器物相宜”到“义利一致”261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世纪飞跃265

一、权为民所用:共产党执政目的的新概括265

二、情为民所系:共产党执政方法的新提升267

三、利为民所谋:共产党执政价值的新发展269

参考文献273

后记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