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讨价还价的博弈论模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埃尔文·E.,罗斯主编;王新荣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5096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博弈论-应用-市场经济模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讨价还价的博弈论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编者的介绍和综述1
第2章 达不成协议的讨价还价:不完全信息模型7
2.1引言7
2.2问题背景和建模方法8
2.3达不成协议的模型与不完全信息11
2.4效率问题16
2.5结论21
第3章 博弈和市场中的声誉24
3.1引言24
3.2概念30
3.3市场模型46
3.4结论52
第4章 研究某些非合作博弈环境的一种方法——特别关注讨价还价问题58
4.1引言58
4.2包含声誉的讨价还价模型59
4.3有学习机会的重复讨价还价62
4.4应用性的一般讨论63
4.5对该方法的一般评论64
第5章 单方不完全信息下的无限期界模型67
5.1引言67
5.2不完全信息下的无限期界讨价还价:研究现状69
5.3卖方出价70
5.4交替出价79
5.5讨价还价成本的规定80
5.6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序贯过程?扩展式的理论问题82
5.7关于信息结构的规定83
5.8结论84
第6章 不完全信息讨价还价博弈中推测的选择92
6.1引言92
6.2模型93
6.3完全信息模型的回顾95
6.4推测97
6.5模型中序贯均衡的一些性质99
6.6悲观的和乐观的推测100
6.7理性化的推测103
6.8最后的评论105
第7章 对不完全信息下的两个讨价还价问题的分析107
7.1引言107
7.2对称均匀交易问题:可行性108
7.3对称均匀交易问题:效率机制112
7.4对称均匀交易问题:中性解116
7.5柠檬问题:可行性和效率122
7.6均匀可加柠檬问题:中性解128
7.7中性解的推导131
第8章 序贯讨价还价机制139
8.1引言139
8.2模型的公式化142
8.3完美讨价还价机制143
8.4效率151
8.5对称均匀交易的情况:一个例子159
8.6结论164
第9章 风险回避在简单讨价还价模型中的作用168
9.1引言168
9.2单个群体内的讨价还价172
9.3两个群体的情况177
9.4存在初始需求选择的情况186
第10章 风险敏感性与讨价还价解的相关性质201
10.1引言201
10.2讨价还价解的敏感性203
10.3风险敏感性与扭曲敏感性206
10.4两人经典IIA解和IM解210
10.5 n人讨价还价解新的风险性质212
10.6总结和评论215
第11章 可变群体的讨价还价的公理理论:最新研究的综述217
11.1引言217
11.2讨价还价问题与解218
11.3单调性221
11.4保证与机会229
11.5稳定性234
11.6总结性评论240
第12章 关于讨价还价的聚点理论的研究243
12.1引言243
12.2回顾四个实验244
12.3聚点248
第13章 讨价还价与联盟252
13.1引言252
13.2两个参与人/一块蛋糕问题254
13.3三个参与人/三块蛋糕问题258
13.4非合作讨价还价模型264
13.5不可转移效用的夏普利值275
13.6雷法/卡莱一斯莫洛丁斯基解279
13.7公理化281
第14章 联盟谈判的公理化方法287
14.1引言287
14.2数学模型288
14.3解290
14.4公理化293
14.5讨论297
第15章 对科斯定理的一个评论302
15.1引言302
15.2讨价还价和外部性305
15.3权利投标312
15.4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选址315
15.5总结性评论317
第16章 证据的披露和争议的解决:谁应该承担举证的责任?320
16.1引言320
16.2模型321
16.3均衡的特征描述324
16.4福利的比较330
16.5另一种证明的思路337
16.6结论和扩展337
第17章 仲裁的作用和激励理论340
17.1引言340
17.2定义、假设以及概念之间的一致性342
17.3仲裁的实际作用和潜在作用346
17.4合同完成348
17.5安全网352
17.6信息缓冲和协调357
译后记365
热门推荐
- 3528193.html
- 2764742.html
- 3808964.html
- 3380182.html
- 644789.html
- 358005.html
- 2902356.html
- 1651759.html
- 2190007.html
- 2772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8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9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7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8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5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6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0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