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传播位能原理与转化策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传播位能原理与转化策略
  • 谭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101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农村-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传播位能原理与转化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的缘起1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3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4

1.2 研究设计4

1.2.1 研究目标4

1.2.2 研究问题5

1.2.3 研究内容5

1.2.4 研究方法6

1.2.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9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2

2.1 相关概念12

2.1.1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含义12

2.1.2 信息传播上位与信息传播下位13

2.1.3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14

2.1.4 位能、信息传播位能14

2.1.5 信息传播位能指数15

2.1.6 信息分量15

2.1.7 信息收发平台16

2.2 理论基础16

2.2.1 传播学效果理论16

2.2.2 发展学与社会学理论21

2.2.3 信息经济理论26

2.3 研究进展27

2.3.1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使用27

2.3.2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的表意与本义、引申义28

2.3.3 “自下而上”语言符号成为话语的传播意义34

2.3.4 “自上而下”的对农信息传播研究现状38

2.3.5 乡村“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范式研究53

2.3.6 作为信息上传下达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研究60

2.4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65

2.4.1 存在的不足65

2.4.2 发展方向69

第三章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提出71

3.1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内涵72

3.1.1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基本内涵72

3.1.2 信息传播位能量增强的前提和条件73

3.1.3 信息传播位能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74

3.2 信息传播位能的计算83

3.2.1 信息分量测度84

3.2.2 信息传播速率的测度91

3.2.3 信息收发平台的测度92

3.2.4 信息传播位能的计算97

3.3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位能理论假说103

3.3.1 “自下而上”信息传播位能的关键因素103

3.3.2 “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位能理论假说114

第四章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应用与检验116

4.1 案例1描述:“自下而上”的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信息传播116

4.1.1 案例1的选择116

4.1.2 案例1:山西应县龙泉村简介118

4.1.3 村委会的信息传播位能应用124

4.1.4 应县龙泉村村委会某条信息的信息传播位能计算149

4.1.5 小结149

4.2 案例2描述:“自下而上”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信息传播151

4.2.1 案例2的选择151

4.2.2 案例2:浙江“忘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153

4.2.3 “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传播位能应用159

4.2.4 农民专业合作社某条信息传播位能计算171

4.2.5 小结171

4.3 龙泉村村委会与浙江“忘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位能比较172

4.3.1 相同类型信息传播下位者在信息传播位能转化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性172

4.3.2 信息传播主体总信息传播位能比较177

第五章 信息传播下位转化至信息传播上位的影响因素178

5.1 客观因素的影响179

5.1.1 生态环境179

5.1.2 经济环境180

5.1.3 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181

5.1.4 文化环境与信息环境183

5.2 主观因素的影响187

5.2.1 信息意识与带头人的观念187

5.2.2 自信与意愿196

5.2.3 自我认知与基本需求200

5.2.4 主动学习与创新204

第六章 信息传播下位者转为信息传播上位者的策略研究208

6.1 他助式信息传播位能转化:外界干预209

6.1.1 政府辅助209

6.1.2 信息技术培训215

6.1.3 社会支持与激励218

6.2 自助式信息传播位能转化:自主学习223

6.2.1 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225

6.2.2 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对提升信息传播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230

6.2.3 增强农民创新精神232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237

7.1 研究结论237

7.1.1 信息传播位能理论的内涵及要素特征237

7.1.2 信息传播位能转化的过程发现239

7.1.3 信息传播位能提升的策略243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45

7.2.1 创新点245

7.2.2 研究的不足246

7.3 讨论:未来研究方向247

7.3.1 建立完善的“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体系247

7.3.2 健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对接机制249

7.3.3 提升弱势群体的信息传播位能需要政府的扶持与配合250

参考文献251

附录262

附录1 龙泉村“胡萝卜村”个例分析262

附录2 浙江涌泉柑橘产业合作社个例分析266

附录3 信息传播位能指数评估参考269

附录4 参与式农户媒介接触偏好评估法271

附录5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龙泉村实地调研访谈提纲272

附录6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功能的调查问卷275

附录7 对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的访谈提纲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