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
  • 孟庆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35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1

一、中医学之称谓3

二、中医基础医学的概念5

三、中医学巡礼6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20

(一)生成论人体观20

(二)重视人体的时间结构24

(三)用模型研究人体的藏象经络25

(四)辨证论治25

(五)独特的医学发现与医学发明27

(六)养生理论与技艺28

(七)意会知识29

五、中医学的方法论30

(一)观察法30

(二)实验法31

(三)调查方法33

(四)经学方法33

(五)数学方法34

(六)比类方法及归纳法35

(七)揆度方法35

(八)模型方法36

(九)假说法36

(十)系统科学方法37

(十一)病案分析方法37

(十二)从容38

六、简短的结语39

下篇 各论41

一、阴阳43

(一)阴阳的概念43

(二)阴阳的起源45

(三)阴阳的表示48

(四)阴阳的基本规律50

(五)阴阳不同于对立统一规律54

(六)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55

(七)对阴阳的评价56

二、五行58

(一)五行的概念58

(二)五行的发生58

(三)五行学说的门派63

(四)五行的内涵及规律63

(五)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70

三、藏象概论74

(一)藏象的概念74

(二)藏象的起源77

(三)藏象的分类81

(四)藏象的特点87

(五)藏象的评价97

四、肝100

(一)肝的原型100

(二)肝的生理功能101

(三)肝的病证107

(四)胆111

五、心114

(一)心的功能114

(二)心的病证116

六、脾118

(一)脾及其解剖原型118

(二)脾的功能120

(三)脾的病证126

七、胃128

(一)胃的功能128

(二)胃的特点129

(三)胃的病证129

八、肺131

(一)肺的解剖原型131

(二)肺的功能132

(三)肺的病证134

(四)肺主悲忧135

(五)肺开窍于鼻135

九、肾137

(一)肾主藏精137

(二)肾主生殖138

(三)肾主纳气138

(四)肾主水138

(五)肾与膀胱相表里138

(六)肾阴与肾阳139

(七)肾开窍于耳139

(八)肾的病证140

十、三焦143

(一)关于解剖原型143

(二)三焦的功能146

(三)三焦理论的拓展147

十一、五脏的关系149

(一)心与脾的关系149

(二)心与肺的关系150

(三)心与肾的关系150

(四)心与肝的关系151

(五)肝与脾的关系151

(六)肝与肾的关系152

(七)肝与肺的关系153

(八)脾与肺的关系153

(九)肺与肾的关系154

(十)脾与肾的关系154

十二、精、气、神、血、津液157

(一)精157

(二)气158

(三)神162

(四)血163

(五)津液163

十三、经络与腧穴167

(一)经络的概念167

(二)经络的内容168

(三)经络的起源170

(四)关于经络理论的学说174

(五)腧穴特性及其研究现状176

(六)奇经八脉178

十四、体质184

(一)体质的概念184

(二)常见体质类型186

十五、病因188

(一)病因的分类188

(二)六淫致病的特点190

(三)七情196

(四)疫疠196

十六、病机202

(一)概念202

(二)来源202

(三)解读病机十九条204

(四)病机的意义214

十七、五运六气216

(一)五运六气的文化渊源216

(二)五运六气的产生及分期219

(三)五运六气的格局224

(四)五运六气推法226

(五)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的贡献229

十八、病证症与治则治法、辨证论治233

(一)病证症233

(二)治则治法235

(三)辨证论治242

十九、养生249

(一)养生的概念249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251

(三)养生理论252

(四)《内经》养生256

(五)实用养生歌诀三则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