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解释(三)、清算纪要理解与适用 注释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奚晓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7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解释(三)、清算纪要理解与适用 注释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司法解释条文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2014年2月17日修正)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11
附: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11
第二部分 《公司法解释(三)》条文释义23
第一条〖公司发起人界定〗23
【条文主旨】23
【条文理解】23
【背景依据】24
一、我国相关规定24
(一)发起人的基本界定24
(二)发起人的特殊限制2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6
(一)发起人的范围界定26
(二)发起人的限制26
(三)发起人的责任27
【相关原理】28
一、公司发起人概述28
(一)公司发起人的概念28
(二)发起人的资格29
二、发起人的职责29
(一)发起人的权利30
(二)发起人的义务30
(三)发起人的责任30
三、发起人与其他主体的关系33
(一)发起人之间的关系33
(二)发起人与设立中公司的关系33
(三)发起人与成立后公司的关系34
(四)发起人与股东的关系34
四、发起人协议与公司章程35
(一)公司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关系35
(二)公司成立后设立协议的效力36
第二条〖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时的责任承担〗37
【条文主旨】37
【条文理解】37
【背景依据】38
一、我国相关规定38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9
【相关原理】39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39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概述39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价值40
二、合同相对性的例外及其价值41
(一)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概述41
(二)合同相对性的例外的价值42
(三)合同相对性的例外的范围43
三、代理法律制度46
(一)代理制度概述46
(二)代理制度的法律特征47
(三)代理行为的性质49
(四)代理的种类52
四、隐名代理制度53
(一)隐名代理概述53
(二)隐名代理的分类53
(三)隐名代理的法律特征54
(四)隐名代理与相关概念的比较55
第三条 〖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时的责任承担〗57
【条文主旨】57
【条文理解】57
【背景依据】58
一、我国相关规定58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59
【相关原理】62
一、滥用代理权制度62
(一)滥用代理权的法律基础62
(二)滥用代理权的类型62
(三)滥用代理权与表见代理的区别63
二、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65
(一)善意第三人保护与民法法理之冲突65
(二)善意第三人保护的理论依据66
三、公司名称68
(一)境外公司名称制度69
(二)我国的公司名称制度69
第四条 〖公司未成立时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74
【条文主旨】74
【条文理解】75
【背景依据】76
一、我国相关规定76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77
【相关原理】78
一、公司不能成立的原因78
(一)公司不能成立的主观原因79
(二)公司不能成立的客观原因79
二、公司不能成立的法律后果80
(一)公司发起人的法律地位81
(二)发起人的民事责任82
三、连带之债的基本理论86
(一)连带之债的概念与特征86
(二)连带之债的发生原因86
(三)连带之债的效力87
第五条 〖发起人因设立公司而发生的职务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89
【条文主旨】89
【条文理解】90
【背景依据】91
一、我国相关规定91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92
【相关原理】93
一、发起人的职务侵权行为93
(一)职务侵权行为概述93
(二)职务侵权行为构成要件94
(三)职务侵权责任与雇主责任95
二、发起人的职责范围97
三、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98
(一)合伙说98
(二)非法人团体说99
(三)无权利能力社团说99
四、设立中公司与成立后公司的关系100
(一)分离说100
(二)同一体说101
(三)修正同一体说101
第六条 〖股份公司认股人股款缴纳义务及发行人另行募集权〗103
【条文主旨】103
【条文理解】103
【背景依据】104
一、我国相关规定104
(一)认股人缴纳股款义务104
(二)认股人违反缴纳股款义务的责任10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06
【相关原理】108
一、公司设立方式108
(一)发起设立108
(二)募集设立109
二、认股人认股行为的法律性质110
三、股东的出资违约责任111
(一)股东出资违约责任的性质111
(二)股东出资违约责任的救济112
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分和竞合113
(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分113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115
第七条〖出资人以无处分权的财产及犯罪所得货币出资的效力及其处理〗116
【条文主旨】116
【条文理解】116
【背景依据】118
一、我国相关规定118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20
【相关原理】121
一、无权处分制度121
(一)从比较法的视角看无权处分的效力121
(二)我国无权处分效力规定122
二、善意取得制度124
(一)善意取得制度概述124
(二)善意取得构成要件125
(三)善意取得的效力126
三、货币所有权流转的特殊性129
(一)货币的特殊法律属性129
(二)货币所有权转移的特殊性129
第八条 〖以划拨和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效力〗131
【条文主旨】131
【条文理解】131
【背景依据】133
一、我国相关规定133
(一)关于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问题133
(二)关于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问题136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37
【相关原理】137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137
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理论基础139
(一)土地使用权出资的经济学基础139
(二)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法学基础139
三、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的程序140
四、土地使用权权利负担种类与解除条件141
五、股东出资义务143
(一)我国资本制度下的股东出资义务143
(二)股东出资义务的履行与违约形式144
第九条 〖非货币财产未依法评估与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145
【条文主旨】145
【条文理解】145
【背景依据】147
一、我国相关规定147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48
(一)披露机制下的董事商业判断模式148
(二)披露机制下的强制性专家评估与例外豁免模式149
(三)披露机制下的法院选任检查人或公证人调查审计等结合模式149
【相关原理】150
一、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150
(一)非货币财产出资评估概述150
(二)非货币资产评估模式152
二、非货币财产评估的基本方法154
(一)市场法154
(二)成本法155
(三)收益法155
三、发起人出资义务与责任156
(一)违反出资义务的表现形式156
(二)出资责任的类型分析157
第十条 〖以需要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财产出资、未办理手续或未实际交付时的法律后果〗159
【条文主旨】159
【条文理解】160
【背景依据】162
一、我国相关规定162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62
【相关原理】164
一、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法律要件164
(一)实体性要件164
(二)程序性要件165
二、不动产物权登记理论166
(一)不动产物权的概念与特征166
(二)不动产物权登记是物权公示原则的必然要求167
(三)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168
三、知识产权出资170
(一)知识产权概述170
(二)知识产权出资形式171
(三)知识产权出资方式172
(四)知识产权出资的履行174
第十一条 〖出资人以其他公司股权出资效力认定〗175
【条文主旨】175
【条文理解】175
【背景依据】178
一、我国相关规定178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80
【相关原理】180
一、关于股权的基本理论180
(一)股权的概念180
(二)股权的类型181
(三)股权的性质182
二、股权出资的适法性183
三、股权出资的限制与禁止186
(一)股权出资的限制情形186
(二)股权出资的禁止情形190
四、股权出资的履行192
第十二条 〖股东抽逃出资认定〗193
【条文主旨】193
【条文理解】193
【背景依据】194
一、我国相关规定194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195
(一)禁止违法分配利润195
(二)公司不得收购其已发行的股票196
(三)限制有利害关系的交易196
【相关原理】197
一、股东抽逃出资的概念分析197
(一)股东抽逃出资的含义197
(二)股东抽逃出资的实质198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99
二、股东抽逃出资的特点202
(一)股东已经出资202
(二)违法性202
(三)隐蔽性、欺诈性202
(四)多为控股股东所为203
三、禁止股东抽逃出资的法理依据和现实需要203
(一)禁止股东抽逃出资的法理依据204
(二)禁止股东抽逃出资的现实需要206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207
五、股东抽逃出资的构成要件210
(一)主体210
(二)主观方面210
(三)客体210
(四)客观方面211
第十三条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责任〗213
【条文主旨】213
【条文理解】214
【背景依据】215
一、我国相关规定21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16
【相关原理】217
一、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形态217
二、发起人的资本充实责任218
(一)发起人的法律地位218
(二)资本充实责任219
三、债权人权益220
(一)债权人代位权理论220
(二)侵害债权理论222
四、董事、高管的忠实、勤勉义务223
(一)公司管理层的法律地位223
(二)公司管理层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226
第十四条〖股东抽逃出资责任〗229
【条文主旨】230
【条文理解】230
【背景依据】231
一、我国相关规定231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32
【相关原理】233
一、抽逃出资与虚假出资辨析233
二、抽逃出资股东的责任234
(一)抽逃出资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234
(二)抽逃出资者对公司的责任236
(三)抽逃出资者对债权人的责任238
三、关于补充责任理论240
(一)补充责任的概念与特征240
(二)补充责任作为独立责任形式的讨论242
(三)承担补充责任的一般规则244
第十五条 〖已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因客观因素贬值时出资人责任〗245
【条文主旨】245
【条文理解】245
【背景依据】246
一、我国相关规定246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48
【相关原理】250
一、财产移转的风险负担理论250
(一)概述250
(二)风险的内涵及其外延250
(三)合同法风险负担的立法例及其分析251
(四)公司法上非货币财产出资的风险负担254
二、股东有限责任理论255
(一)概述255
(二)股东有限责任理论立法例255
(三)有限责任制度的法理基础256
(四)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意义256
(五)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对该条司法解释的影响256
第十六条 〖未尽出资义务股东的股东权利限制〗257
【条文主旨】257
【条文理解】257
【背景依据】259
一、我国相关规定259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60
【相关原理】260
一、限制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正当性260
(一)股东权利的性质260
(二)股东权利的基础263
(三)对股权部分权能的限制265
二、股权权能类型分析266
三、可被限制的股权权能类型268
(一)股东自益权原则上应当限制268
(二)股东共益权原则上不应限制269
(三)对表决权行使的特殊考虑269
第十七条〖股东除名行为效力〗270
【条文主旨】270
【条文理解】270
【背景依据】272
一、我国相关规定272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73
(一)德国法上的股东除名制度273
(二)美国法上的股东除名制度275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东除名制度275
【相关原理】276
一、股东除名制度概述276
(一)公司除名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276
(二)股东除名权的特征279
二、除名权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281
(一)股东除名与股权转让281
(二)股东除名与股权回购282
(三)股东除名与解散公司282
三、除名权的法律基础和功能283
(一)除名权的法理基础283
(二)除名权的功能分析285
四、股东除名的适用情形286
(一)股东自身的原因286
(二)股东不履行股东的其他义务287
(三)股东不履行出资义务287
第十八条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出资责任承担〗288
【条文主旨】288
【条文理解】288
【背景依据】290
一、我国相关规定290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292
【相关原理】293
一、股东出资义务法律分析293
(一)股东出资义务的概念及法律特征293
(二)股东出资义务的履行原则294
(三)股东出资义务的违反形态294
(四)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后对不同权利主体的民事责任295
二、出资瑕疵股东的资格认定296
三、股东转让瑕疵股权的处理原则297
(一)受让人不知的处理原则297
(二)受让人明知或应知的处理原则297
(三)不得对抗第三人298
四、转让股东的瑕疵担保责任298
(一)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概述298
(二)瑕疵担保责任与一般违约责任299
(三)我国民法对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300
(四)瑕疵股权转让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300
五、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301
(一)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充分性与适度性的统一302
(二)民法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302
(三)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302
(四)我国《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制度303
六、附随义务理论305
(一)附随义务的特征306
(二)附随义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306
(三)股权转让中的附随义务308
(四)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309
第十九条 〖股东出资责任之诉不适用诉讼时效〗309
【条文主旨】309
【条文理解】309
【背景依据】311
一、我国相关规定311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13
【相关原理】315
一、诉讼时效法律制度315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315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316
(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316
(四)人民法院能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进行裁判317
(五)诉讼时效制度的限制317
(六)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320
二、诉讼抗辩事由320
(一)抗辩权的概念和特征320
(二)基于合同请求权的抗辩事由321
(三)基于侵权行为的抗辩事由322
(四)诉讼时效作为抗辩事由323
第二十条 〖股东是否履行出资义务的举证责任承担〗324
【条文主旨】324
【条文理解】324
【背景依据】325
一、我国相关规定32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27
【相关原理】329
一、举证责任制度329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329
(二)举证责任分配329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330
二、证据规则制度及理论332
(一)证据规则定义332
(二)证据规则的功能332
(三)构建完善的证据规则的重要意义333
(四)我国现有的证据规则333
三、法人人格否认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335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335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依据336
(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337
(四)原告的举证责任338
第二十一条〖股东资格确认之诉中如何列当事人〗339
【条文主旨】339
【条文理解】339
【背景依据】340
一、我国相关规定340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41
(一)关于当事人适格问题341
(二)关于第三人诉讼问题342
【相关原理】343
一、公司诉讼的相关理论343
(一)公司诉讼的概念及特征343
(二)公司诉讼的类型344
(三)公司诉讼的种类346
二、股东资格确认之诉349
三、第三人相关理论350
(一)第三人的含义及特征350
(二)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351
(三)有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351
第二十二条 〖股权归属确认之诉中应证明的事实〗353
【条文主旨】353
【条文理解】353
【背景依据】354
一、我国相关规定354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55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355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355
【相关原理】356
一、股权取得的实质要件356
(一)股权取得的方式356
(二)交付出资证明书360
(三)行使股东权利361
二、股权取得的形式要件361
(一)公司章程的记载361
(二)股东名册的记载361
(三)工商机关的登记362
第二十三条〖公司违反股权登记义务时对股东的救济〗363
【条文主旨】363
【条文理解】364
【背景依据】365
一、我国相关规定36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66
【相关原理】367
一、股权登记的性质367
二、公司侵权行为368
(一)公司的侵权行为能力368
(二)公司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369
三、不作为侵权行为369
(一)不作为侵权行为和不作为侵权责任的含义369
(二)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法理依据370
(三)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371
(四)不作为侵权的责任形态372
(五)不作为侵权的责任方式373
四、公司不作为侵权的责任373
(一)公司的责任373
(二)行为人(工作人员)的责任373
五、董事的信义义务376
(一)信义义务的一般理论376
(二)公司董事的信义义务376
第二十四条 〖公司实际出资人投资权益与股东资格取得〗378
【条文主旨】378
【条文理解】378
【背景依据】380
一、我国相关规定380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82
【相关原理】384
一、实际出资人之法律涵义——隐名股东概念之厘清384
二、隐名股东之法律地位——隐名投资中法律关系之厘清385
三、隐名出资协议——代持股协议388
四、实际出资人股东资格的取得——隐名股东显名化391
第二十五条 〖名义股东对其名下股权处分效力〗393
【条文主旨】393
【条文理解】393
【背景依据】395
一、我国相关规定395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396
【相关原理】397
一、隐名投资的对外效力——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397
二、名义股东处分股权之法律效力400
(一)名义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对外转让股权402
(二)实际出资人转让股权的情形404
三、隐名投资中股权的强制执行405
(一)隐名投资中股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405
(二)强制执行中的权利保护407
第二十六条 〖名义股东承担未履行出资义务时的相应责任〗408
【条文主旨】408
【条文理解】408
【背景依据】409
一、我国相关规定409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410
【相关原理】412
一、名义股东之法律地位——名义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法律关系412
二、名义股东的出资瑕疵责任415
(一)不知道实际出资人的情形416
(二)知道实际出资人的情形——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之间的连带责任417
第二十七条 〖股权转让后原股东再次处分股权〗418
【条文主旨】418
【条文理解】418
【背景依据】420
一、我国相关规定420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420
【相关原理】421
一、股权变动的模式与无权处分421
(一)股权变动模式之争421
(二)股权转让协议之内部效力——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股权转让效力423
(三)股东名册变更之对抗公司效力424
(四)工商登记之对抗第三人效力424
(五)变更登记手续不完备对股权转让效力之影响424
二、股权善意取得确立的理论基础425
(一)传统民法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425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426
三、股权善意取得之要件428
四、受让人之权益保护429
第二十八条〖被冒名登记为股东情形下的责任承担〗432
【条文主旨】432
【条文理解】432
【背景依据】433
一、我国相关规定433
二、境外相关立法与实践433
【相关原理】435
一、冒名登记中的相关法律关系435
(一)冒名股东的概念与特征435
(二)冒名登记的原因436
(三)冒名股东的法律地位437
(四)被冒名者的救济途径438
二、借名登记中的相关法律关系439
(一)借名股东之概念439
(二)实际出资人借名的原因439
(三)股东资格的认定440
(四)被借名股东的法律责任442
第三部分《清算纪要》的理解适用446
一、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应当遵循的原则446
【条文主旨】446
【条文理解】446
一、关于清算程序公正原则446
二、关于清算效率原则449
三、关于坚持利益均衡保护原则450
【背景依据】452
【相关原理】453
【审判实务】454
二、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管辖455
【条文主旨】455
【条文理解】456
【背景依据】456
【相关原理】457
【审判实务】458
三、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案号管理459
【条文主旨】459
【条文理解】460
【背景依据】460
【相关原理】461
【审判实务】461
四、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审判组织461
【条文主旨】461
【条文理解】461
【背景依据】462
【相关原理】463
【审判实务】464
五、关于强制清算的申请464
【条文主旨】464
【条文理解】465
一、提起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实质要件465
(一)公司强制清算的申请主体465
(二)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被申请人466
(三)公司强制清算的启动事由467
二、提起强制清算案件的形式要件471
【背景依据】472
(一)英国472
(二)日本473
(三)我国台湾地区474
【相关原理】474
一、相关概念厘清474
(一)强制清算与公司解散诉讼474
(二)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475
(三)强制清算与特别清算476
二、清算义务人476
三、清算组478
【审判实务】479
一、有权提起强制清算申请的债权人479
二、有权提起强制清算申请的股东范围480
三、对于拖延清算、违法清算的认定480
【条文主旨】481
【条文理解】481
一、申请人应提交的材料482
(一)逾期不成立清算组的情况482
(二)已经成立清算组,但清算组故意拖延清算或者违法清算的情况482
二、申请人更正和补充申请材料482
(一)初步审查时责令申请人对申请材料进行更正、补充的情形483
(二)实质审查时责令申请人对申请材料进行更正、补充的情形483
三、采取通知的形式告知申请人484
四、关于延长提交补充、更正材料期限的问题484
【背景依据】485
【相关原理】486
(一)释明的原因486
(二)对证据材料进行更正和补充的释明487
(三)释明的限度487
【审判实务】487
六、关于对强制清算申请的审查488
【条文主旨】488
【条文理解】488
(一)强制清算申请听证审查的启动488
(二)强制清算申请书面审查的适用条件489
(三)被申请人的异议权489
【背景依据】489
(一)境外立法例489
(二)建立听证审查的必要性490
【相关原理】491
一、听证制度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491
(一)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及历史演变491
(二)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492
二、以听证审查为原则、书面审查为例外的制度价值493
【审判实务】493
【条文主旨】494
【条文理解】494
一、法院召开听证会的通知期限及事项494
二、审查的内容494
(一)审查收到强制清算申请的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495
(二)审查申请主体是否具有申请资格495
(三)审查强制清算申请的事由是否成立499
(四)审查被申请强制清算的公司是否达到破产界限499
三、证据不足时的处理方式500
四、公司及清算组的法律地位500
【背景依据】502
一、境外法律体系中解散与清算的关系502
(一)德国502
(二)日本502
(三)英国502
(四)美国503
二、《清算纪要》的选择以及各地法院的审判实践503
【相关原理】504
(一)清算障碍时如何启动强制清算程序504
(二)听证会的具体程序设计505
【审判实务】506
【条文主旨】507
【条文理解】507
【背景依据】508
【相关原理】508
(一)书面审查的制度价值508
(二)异议权的立法渊源509
(三)赋予被申请人异议权的必要性509
(四)强制清算中对各方利益主体的保护510
【审判实务】511
七、关于对强制清算申请的受理512
【条文主旨】512
【条文理解】512
【背景依据】513
(一)关于诉讼案件的受理期限和法律文书的规定513
(二)关于破产案件的受理期限和法律文书的规定513
(三)本条规定对有关问题的考量515
【相关原理】515
(一)强制清算案件的受理515
(二)民事裁定与民事决定的区别516
【审判实务】516
【条文主旨】517
【条文理解】517
【背景依据】519
一、我国《企业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519
二、境外立法例519
【相关原理】520
一、债权认定中的吸收合并审判主义或者分别审判主义520
二、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和撤销的法律性质520
【审判实务】521
【条文主旨】523
【条文理解】523
【背景依据】524
【相关原理】525
【审判实务】526
【条文主旨】526
【条文理解】526
【背景依据】526
【相关原理】527
一、驳回起诉概述527
二、驳回起诉与不予受理、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528
【审判实务】529
(一)驳回强制清算申请的时间529
(二)驳回强制清算申请后,已经发生的清算费用的承担530
【条文主旨】530
【条文理解】530
【背景依据】531
【相关原理】531
【审判实务】532
八、关于强制清算申请的撤回532
【条文主旨】532
【条文理解】532
(一)撤回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法律内涵532
(二)撤回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性质533
(三)撤回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要件534
(四)撤回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程序534
【背景依据】535
【相关原理】535
(一)撤诉的概念与内涵535
(二)撤诉制度中贯彻的现代诉讼理念536
(三)我国撤诉制度应予完善537
【审判实务】538
【条文主旨】539
【条文理解】539
(一)公司解散与公司清算之间的关系539
(二)公司自愿解散的,法院受理强制清算申请后准许申请人撤回申请的依据540
(三)公司自愿解散的,法院受理强制清算申请后准许申请人撤回申请的要件541
(四)公司自愿解散的,法院受理强制清算申请后准许申请人撤回申请的程序542
【背景依据】543
【相关原理】543
(一)公司自愿解散的法律内涵543
(二)公司自愿解散的法理基础544
(三)公司自愿解散与强制清算申请的撤回544
【审判实务】545
【条文主旨】545
【条文理解】546
(一)立法理由546
(二)公司强制解散的,法院受理强制清算申请后准许申请人撤回申请的要件547
(三)公司强制解散的,法院受理强制清算申请后准许申请人撤回申请的程序548
【背景依据】549
【相关原理】549
一、吊销营业执照549
二、责令关闭550
三、撤销公司登记551
四、解散公司之诉551
【审判实务】552
九、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申请费553
【条文主旨】553
【条文理解】554
【背景依据】555
【相关原理】556
【审判实务】557
【条文主旨】558
【条文理解】558
【背景依据】558
【相关原理】558
【审判实务】559
十、关于强制清算清算组的指定559
【条文主旨】559
【条文理解】559
【背景依据】560
【相关原理】562
【审判实务】563
【条文主旨】564
【条文理解】564
【背景依据】565
【审判实务】566
十一、关于强制清算清算组成员的报酬566
【条文主旨】566
【条文理解】566
【相关原理】567
【审判实务】567
【条文主旨】568
【条文理解】568
【背景依据】568
【相关原理】569
【审判实务】570
十二、关于强制清算清算组的议事机制570
【条文主旨】570
【条文理解】571
【背景依据】571
【相关原理】572
【审判实务】572
十三、关于强制清算中的财产保全573
【条文主旨】573
【条文理解】573
【背景依据】574
【相关原理】575
【审判实务】576
十四、关于无法清算案件的审理577
【条文主旨】577
【条文理解】577
【背景依据】579
【审判实务】580
(一)对被申请人股东、董事等直接责任人员不配合清算的行为,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580
(二)对现有财产进行清偿,应当参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581
【条文主旨】581
【条文理解】581
【背景依据】583
【相关原理】583
(一)清算义务人的界定583
(二)清算义务人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法理基础584
(三)股东向实际控制公司的主体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584
【审判实务】585
十五、关于强制清算案件衍生诉讼的审理586
【条文主旨】586
【条文理解】586
【背景依据】587
(一)有关破产程序衍生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同立法例587
(二)我国旧破产法关于衍生诉讼的管辖原则588
(三)我国《企业破产法》关于衍生诉讼的管辖原则588
【相关原理】589
(一)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589
(二)我国破产程序衍生诉讼管辖确定原则的指导思想590
【审判实务】590
【条文主旨】591
【条文理解】591
【背景依据】593
(一)集中管辖与其他管辖规定之间的关系593
(二)衍生诉讼在法院内部的职能分工问题594
【相关原理】594
一、衍生诉讼集中管辖的性质属于专属管辖594
二、集中管辖与其他管辖之间的关系595
(一)集中管辖的效力595
(二)集中管辖与其他管辖之间的冲突协调596
三、指定管辖与管辖权转移597
【审判实务】597
十六、关于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的衔接599
【条文主旨】599
【条文理解】599
(一)通过协定机制达成债务清偿方案599
(二)强制清算程序转破产清算程序601
【背景依据】601
一、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601
(一)关于特别清算与协定601
(二)关于清算程序转破产终结602
二、本规定的用意602
【相关原理】602
一、公司清算的相关概念比较602
(一)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602
(二)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603
(三)自行清算、强制清算与特别清算603
二、设置强制清算向破产清算程序转换之制度价值604
【条文主旨】605
【条文理解】605
【背景依据】605
(一)我国和境外的立法情况605
(二)国内实践情况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605
(三)本条规定的用意606
【相关原理】606
(一)关于强制清算与破产清算的区别606
(二)关于破产原因607
【审判实务】607
【条文主旨】608
【条文理解】608
【背景依据】610
【相关原理】612
【审判实务】613
【条文主旨】614
【条文理解】614
【背景依据】615
【相关原理】616
【审判实务】617
十七、关于强制清算程序的终结617
【条文主旨】617
【条文理解】617
一、本条规定的意义617
二、清算组制作清算报告619
三、人民法院对清算报告的确认620
四、终结清算程序621
五、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注销登记621
【背景依据】623
一、何为强制清算程序的终结623
二、强制清算终结程序的重要作用624
三、破产清算终结程序的规定不能全部准用626
四、行政规章关于公司强制清算的规定借鉴有限627
【相关原理】627
【审判实务】629
一、档案的保管629
二、注销登记公告630
【条文主旨】631
【条文理解】631
【背景依据】638
【相关原理】640
(一)公司存续的社会意义640
(二)利益平衡是审理公司案件的基本原则640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清算组在强制清算程序中的地位641
(四)禁止申请人权利的滥用641
【审判实务】642
(一)被申请人如何申请642
(二)人民法院如何审查被申请人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的申请643
(三)公司强制清算程序终结时,公司资产状况不好的处理644
十八、关于强制清算案件中的法律文书644
【条文主旨】644
【条文理解】644
一、裁定书的适用范围645
二、决定书的适用范围646
三、其他所涉有关法律文书647
(一)本条未列举应当适用裁定书的行为647
(二)本条未列举应当适用决定书的情形647
(三)适用通知的情形648
(四)函件648
四、“其他所涉有关法律文书”参照适用破产文书649
【背景依据】650
【相关原理】651
(一)法律文书的特点651
(二)强制清算法律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653
(三)区分裁定书与决定书的原理653
【审判实务】653
十九、关于强制清算程序中对破产清算程序的准用655
【条文主旨】655
【条文理解】655
一、公司强制清算与企业破产清算在具体程序操作上的相似性655
二、关于“准用”与“参照规定”的关系658
三、本条列明可以准用破产清算程序的问题658
(一)清算中公司的有关人员未依法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资料658
(二)清算组未及时接管清算中公司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659
(三)清算中公司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实的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660
(四)清算中公司拒不向清算组移交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财产证据材料而使财产状况不明661
(五)股东未缴足出资、抽逃出资661
(六)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非法侵占公司财产661
四、本条未列举的情形准用破产清算程序661
【背景依据】663
(一)建立完整的强制清算非诉程序的需要663
(二)破产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操作性强的企业破产清算非诉程序664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664
(四)准用的规定,为完善公司强制清算程序留取了空间665
【相关原理】665
【审判实务】667
(一)如何引用法律条文667
(二)发现“未予涉及的情形”,应当参照企业破产清算程序667
(三)本条中“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的真正含义668
二十、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68
【条文主旨】668
【条文理解】668
一、公司强制清算案件是新类型案件668
(一)公司强制清算案件是全新的民事案件668
(二)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相对复杂669
二、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中的功能定位670
(一)处理好审判独立与党的领导的关系670
(二)处理好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671
(三)处理好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672
三、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审理质量的评价标准672
四、本条与第1条的关系672
【背景依据】673
(一)当前民商审判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673
(二)企业破产清算积累的成功经验674
【相关原理】675
【审判实务】676
热门推荐
- 1527489.html
- 3022299.html
- 1865973.html
- 2270062.html
- 1226402.html
- 3041089.html
- 2827380.html
- 3820196.html
- 2265580.html
- 1363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7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7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8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2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2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7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