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科学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科学学导论
  • 崔卫国,汪建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44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科学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科学1

一、什么是科学1

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4

三、社会科学体系5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整体化趋势8

一、学科分化的意义和问题8

二、社会科学整体化的表现10

三、社会科学整体化的原因12

四、社会科学整体化的意义14

第三节 经济学帝国主义15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表观16

二、“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手法17

第四节 社会科学学的意义23

一、社会科学学的诞生23

二、研究社会科学学的意义26

第二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30

第一节 萌芽时期30

一、古代和中世纪社会思想的演进30

二、近代社会科学的萌芽34

第二节 成长时期36

一、孔德、斯宾塞与社会学36

二、配第、斯密、李嘉图和古典政治经济学37

三、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38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9

第三节 成熟时期40

一、兰克和实证主义历史学41

二、摩尔根、泰勒和进化学派民族学41

三、马歇尔、凯恩斯和西方经济学42

四、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心理学43

五、列宁、斯大林和他们的学说44

第四节 收获时期45

一、经济学上的新古典综合派和货币学派45

二、行为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学派46

三、文艺社会学派和心理学派47

四、西方和苏联东欧的教育学说48

五、新中国的社会科学49

第三章 社会科学的作用52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生产力52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科学的发展52

二、社会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53

三、社会科学的应用化趋势56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制度57

一、社会制度对社会科学的制约作用57

二、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59

三、社会科学的国家化、国际化趋势60

第三节 社会科学与精神文明61

一、社会科学对精神文明的导向功能62

二、文化传统对社会科学的制约64

第四章 社会科学与其他科学66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66

一、什么是思维与思维科学66

二、思维科学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标志68

三、思维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69

四、理论思维依赖于实践71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哲学72

一、什么是哲学72

二、哲学对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73

三、正确理解哲学的指导作用75

第三节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75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75

二、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用77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化趋势79

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81

第四节 社会科学与数学82

一、什么是数学82

二、社会科学的数学化83

三、数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85

四、数学化的局限性87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特性89

第一节 阶级性与社会性89

一、社会科学的阶级性89

二、社会科学的社会性90

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91

四、民族性、阶级性、社会性、世界性93

第二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94

一、社会科学的客观性94

二、社会科学的主观性96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97

第三节 历史性与时代性98

一、社会科学的历史性99

二、社会科学的时代性101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102

第四节 经验性与预见性103

一、社会科学的经验性104

二、社会科学的预见性104

三、经验性和预见性的统一106

四、同步性、超前性和滞后性108

第六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110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110

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110

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11

三、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112

四、理论发展的相对独立性113

第二节 不同观点与学派的论争115

一、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产生的原因115

二、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论争的作用117

三、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119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互动121

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121

二、创新是继承的发展124

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26

第四节 分化与综合的交替126

一、分化与综合是对立的统一126

二、分化与综合伴随着渗透128

三、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推动科学发展131

第七章 社会科学发展的模式133

第一节 假说模式133

一、假说模式的形成133

二、假说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形式134

三、假说的特征和表达方式134

四、假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35

五、假说的局限性136

六、社会科学假说的检验137

第二节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139

一、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过程139

二、“科学革命”模式及其局限性141

三、两条革命性的发展道路142

第三节 带头学科与科学中心144

一、带头学科的更替144

二、科学中心的转移147

第四节 加速增长与回采现象149

一、知识的加速增长规律150

二、回采现象151

三、注意力经济153

四、语言障碍154

第八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要素157

第一节 研究主体157

一、什么是研究主体157

二、研究主体的要素158

三、研究主体的社会历史性159

四、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化趋势160

第二节 研究客体161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地形成的162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163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164

第三节 参照系165

一、社会科学研究中参照系的意义165

二、社会科学运用参照系的原则168

第四节 研究工具170

一、社会科学研究工具的意义170

二、研究工具的现代化173

第九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175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原则175

一、研究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175

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76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179

第二节 价值中立原则184

一、价值中立原则的含义184

二、价值中立原则的思想基础185

三、关于价值中立原则的争议186

四、价值中立原则的现实意义188

五、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191

六、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192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假设193

一、为什么从假设出发193

二、假设的特性194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96

四、伦理学、法学的基本假设197

第四节 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200

一、科学抽象和数学模型200

二、比较、分类和类比202

三、归纳和演绎205

四、分析与综合207

第十章 社会科学论文的撰写209

第一节 社会科学论文的特点209

一、什么是学术论文209

二、撰写学术论文的意义210

三、理论的要素、结构与特征211

四、撰写和发表论文的步骤214

第二节 课题选择和文献搜集214

一、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214

二、搜集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216

三、翻译并借鉴外文资料219

第三节 文献资料的研究220

一、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220

二、文献研究的一般方法221

三、历史文献的研究221

四、统计资料的研究222

第四节 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224

一、观察和实验224

二、社会调查226

第五节 论文的撰写、评估与发表228

一、论文的撰写228

二、研究成果的评估232

三、论文的发表235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237

第一节 科研劳动的特点237

一、科研劳动的一般性质237

二、社会科学科研劳动的特性240

第二节 学术权力的管理243

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244

二、学术权力行政化245

三、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246

四、教授治校和专家治学247

第三节 比较优势的发挥248

一、绝对优势原则249

二、比较优势原则250

三、命令式与授权式领导251

第四节 人性化的管理252

一、情性区域253

二、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254

三、非正式组织255

四、学术氛围256

附录 网络文献及其利用258

一、网络文献的特点258

二、网络文献的分类258

三、一些有用的搜索工具259

四、网络文献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262

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