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通志 建筑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文化通志 建筑志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常青撰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2322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文化史 建筑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通志 建筑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古代城市10

第一节 原始聚落10

一、岩穴10

二、母系聚落11

三、父系聚落12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城市14

一、夏堡14

二、商邑14

三、周王城17

第三节 东周、秦汉的城市21

一、列国都城21

二、秦咸阳与汉长安24

三、汉洛阳26

第四节 魏晋至隋唐的城市27

一、曹魏邺城27

二、六朝建康27

三、北魏及唐洛阳30

四、隋唐长安31

五、大夏统万城32

一、两宋都城33

第五节 宋至元城市33

二、两宋府城35

三、辽金五京37

四、元大都37

第六节 明清城市·长城39

一、明清北京39

二、府城与县城42

三、长城44

第一节 宫室的原型49

一、释宫49

第二章 宫殿建筑49

二、穴居50

三、巢居53

四、干栏居54

第二节 夏商宫室56

第三节 西周宫室59

一、卜宫59

二、周制61

三、周原遗址62

第四节 东周、秦汉的宫室65

一、宫室与台榭65

二、东周宫室67

三、秦汉宫殿69

第五节 魏晋至隋唐的宫殿74

一、朝廷与“宫衙”74

二、大朝与东西堂75

三、横列的北朝宫殿76

四、纵列的隋唐宫殿76

第六节 宋元至明清的宫殿79

一、复古的宋宫79

二、“折中”的元宫81

三、集大成的明清故宫82

一、原始祭坛87

第一节 坛庙的原型87

第三章 坛庙建筑87

二、坛庙类型88

三、宗庙考源89

第二节 坛庙的演变90

一、汉朝的坛庙90

二、“万象神宫”95

三、天坛96

四、左祖右社100

第三节 祠庙103

一、祠堂103

二、文庙104

三、神祠106

第四章 陵寝建筑111

第一节 墓而不坟111

第二节 方上·兆域·陵寝113

一、“封之若堂”113

二、兆域图114

三、陵寝之始115

四、两汉帝陵117

五、砖石汉墓119

一、魏晋南北朝陵125

第三节 因山为陵125

二、唐陵127

三、五代陵130

第四节 陵寝的嬗变131

一、两宋陵131

二、金元陵132

三、明陵133

四、清陵137

第五章 民居建筑141

第一节 民居谱系141

一、《仪礼图》中的住宅144

第二节 古宅图像144

二、画像与明器中的住宅145

三、绘画中的住宅146

第三节 宅与风水151

一、《宅经》151

二、宅·气·堪舆151

三、风水图式152

第四节 居住等级155

一、周代的等级制155

二、唐宋的等级制156

一、北方民居157

三、明清的等级制157

第五节 各地民居157

二、南方民居161

三、各族民居167

第六章 园林建筑173

第一节 西周至秦汉的园林173

一、苑囿之初173

二、悬圃·三壶·上林苑174

三、兔园与菟苑176

一、苑囿之变177

第二节 魏晋至唐宋的园林177

二、士族文人园178

三、唐风的禅境180

四、宋韵的林泉180

第三节 明清的园林182

一、江南造园术182

二、私家园林186

三、皇家苑囿191

第一节 佛教建筑202

一、佛寺的源流202

第七章 宗教建筑202

二、佛殿与佛阁209

三、佛塔219

四、经幢234

五、石窟寺235

六、喇嘛庙238

第二节 道教建筑243

一、道观源流243

二、全真宫观244

三、武当宫观246

第三节 伊斯兰教建筑247

一、回族古寺247

二、回寺的演变251

三、维吾尔族礼拜寺与玛札253

第八章 建筑营造术259

第一节 测量技术259

一、取正259

二、定平261

三、营造尺262

第二节 土工技术263

第三节 木构技术264

一、木构变迁264

二、用材制度273

三、图样与模型278

四、木工工具280

第四节 建筑文献281

一、营造名著281

二、文史中的建筑287

三、建筑的文学形象291

第五节 名匠录要292

一、工官与工匠292

二、东周至秦汉的名匠294

三、魏晋至隋唐的名匠295

四、宋元至明清的名匠297

一、中国建筑与东方建筑302

第九章 中外建筑关系302

第一节 古代的建筑体系302

二、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303

三、居俗·西域·长城305

四、殿宇的“胡气”307

第二节 中印建筑因缘309

一、浮图东来309

二、昆仑与须弥、凯拉萨310

三、九宫与曼茶罗314

四、犍陀罗塔与永宁寺塔318

五、希呵罗与密檐塔320

第三节 东方的木构建筑326

一、坡屋顶的流变326

二、斗栱、揠戟的隐喻329

三、琉璃的源与流332

第四节 中西砖石意匠334

一、标表与希腊—印度艺术334

二、天禄辟邪与桑奇石雕336

三、砖石拱顶的嬗变338

结语——从古代建筑走向近现代建筑341

参考文献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