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民法庭审判实务与办案技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民法庭审判实务与办案技巧
  • 刘瑞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32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8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民法庭审判实务与办案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民法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一)人民法庭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必须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3

新时期人民法庭面临的新挑战3

(二)人民法庭的审判实践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民法庭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7

(一)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需要人民法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8

(二)市场经济要求人民法庭必须认真实践“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9

(一)人民法庭受理案件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案件类型会更新、审理难度更大11

三、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民法庭的司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二)国内外、境内外对人民法院审判过程及结果的反映将更加敏感,人民法庭的传统观念将受到一些冲击12

四、社会各界及新闻舆论对审判工作将更加关注13

(二)人民法庭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及新闻舆论监督14

(一)加强新闻舆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已经成为大的趋势14

二、确定人民法庭受案范围的依据19

一、人民法庭受案范围的含义19

第一章 人民法庭的受案范围和立案工作19

第一节 人民法庭的受案范围19

三、人民法庭受理案件的具体范围20

一、立案工作对人民法庭审判及相关工作的意义26

第二节 人民法庭的立案工作26

二、人民法庭立案工作的特点及职责范围27

三、人民法庭立案工作的原则28

四、人民法庭确立案件应明确的基本要素29

五、人民法庭立案的基本程序40

六、关于“驳回起诉”的法律适用43

七、“驳回起诉”的法定适用范围46

八、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7

一、起诉49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49

第二章 人民法庭如何适用普通程序49

二、受理52

第二节 审前准备58

一、开庭审理的方式61

第三节 开庭审理61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62

三、庭审笔录的要求65

一、延期审理66

第四节 延期审理和诉讼中止、诉讼终结66

二、诉讼中止67

三、诉讼终结68

一、撤诉70

第五节 撤诉、缺席判决与审限70

三、审限71

二、缺席判决71

一、民事判决书应包括的内容72

第六节 判决和裁定72

三、裁定73

二、先行判决73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76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76

第三章 人民法庭如何适用简易程序76

第二节 人民法庭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77

二、人民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意义77

一、人民法庭审理民事纠纷案件适和简易程序的范围78

二、人民法庭审理刑事自诉案件时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81

第三节 人民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可以简化的步骤和必须具备的程序步骤82

一、人民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对民事案件的审理83

二、人民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要求86

第四节 审判实践中人民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注意的问题87

二、督促程序的特征90

一、概念90

第四章 人民法庭如何适用督促程序90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90

一、人民法庭适用督促程序的范围92

第二节 人民法庭对督促程序的正确适用92

二、人民法庭适用督促程序的基本程序94

三、债务人就支付令的异议98

四、支付令错误的补救与矫正100

第三节 督促程序的终结及其与诉讼程序的关联101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102

第一节 举证制度102

第五章 人民法庭在审判中如何适用证据102

二、举证责任的划分103

三、指导当事人举证104

四、“谁主张、谁举证”的本质认识105

五、举证充足的标准及举证责任的动态转移107

六、举证责任倒置109

七、明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110

第二节 人民法院查证111

一、人民法院查证原则上依申请而为112

三、人民法院查证的执行主体113

二、人民法院查证范围113

四、人民法院查证的具体操作114

一、举证时限的设立与执行115

第三节 举证时限制度与证据交换115

五、证据保全115

二、庭前证据交换制度117

一、质证的科学内涵及构成要素122

第四节 完善质证制度,发挥承上启下作用122

二、质证的地位与作用123

三、质证在庭审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方式124

四、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127

一、认证的原则130

第五节 搞好证据的审核认定,提高认证质量130

二、认证的标准131

三、审判实践中认证的具体操作135

一、萌芽阶段140

第一节 诉讼调解的历史沿革140

第六章 人民法庭如何做好诉讼调解工作140

二、发展阶段141

三、形成阶段142

一、程序法方面的特别规定144

第二节 程序法、实体法对调解的特别规定144

二、实体法对调解的特别规定147

第三节 民事诉讼调解的分类148

二、按审判人员做调解疏导工作的目的分类149

一、按调解所处的不同诉讼阶段分类149

三、按当事人在调解中处分权利、承担义务、确认法律关系的情况分类150

一、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调解应当怎样进行151

第四节 诉讼调解的阶段、步骤和方法151

二、诉讼调解的具体步骤154

三、法庭审判人员做好调解疏导工作的基本方法155

一、执行的条件158

第一节 执行的条件与执行原则158

第七章 人民法庭如何做好执行工作158

二、执行工作的原则159

一、执行根据160

第二节 执行根据和执行权的行使160

一、执行异议161

第三节 执行异议、执行担保和执行承担161

二、执行权的行使161

二、执行担保163

三、执行承担164

一、委托执行165

第四节 委托执行和执行回转165

二、执行回转166

一、执行开始167

第五节 执行开始和执行措施167

二、执行措施169

三、继续执行制度180

四、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181

一、执行中止182

第六节 执行中止、执行终结和执行和解182

二、执行终结184

三、执行和解185

二、如何做好执行中的说服教育工作186

一、如何处理说服教育与强制执行的关系186

第七节 人民法庭在执行工作中如何做好说服教育工作186

第一节 法官不得以法无明文规定而拒绝受理案件191

第八章 论民事审判中的法官“找法”191

第一节 法官如何“找法”193

第三节 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都要学一点民法解释学195

第一节 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199

第九章 正确把握法律关系是审理好民事案件的前提199

第二节 如何正确把握民事法律关系201

第三节 法庭干部要强化合同观念202

一、婚姻、家庭的含义和历史类型206

第一节 概论206

第十章 如何审理好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06

二、婚姻法及其渊源207

三、现行婚姻法的时间效力208

一、婚姻自由原则的理解与适用209

第二节 审判实践中关于几个基本原则的理解与适用209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的理解与适用210

三、男女平等原则的理解和适用211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的理解和适用212

五、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原则的理解与适用213

一、如何处理符合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214

第三节 关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214

二、婚姻无效的情形和宣告程序215

三、可撤销婚姻的几个问题216

一、何为夫妻财产制217

第四节 关于夫妻财产制217

四、如何处理欺骗婚和乘人之危婚217

五、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217

三、哪些财产属于夫或妻一方所有?218

二、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理解夫妻共同财产平等处理权?218

五、在未成年子女给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如何承担民事责任219

四、夫妻如何约定双方的财产关系219

二、我国现行离婚制度的特点220

一、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220

第五节 关于离婚220

三、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221

五、离婚时对特别时期妇女的保护222

四、如何保护军婚222

六、如何审理和执行探望权纠纷案件223

二、关于公房承租225

一、在离婚诉讼中如何保护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225

第六节 离婚案件审理中财产分割问题225

四、正确适用离婚后困难补助制度226

三、正确适用离婚后夫妻义务补偿制度226

一、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规定及其构成要件227

第七节 审判实践中关于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规定的适用227

二、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时应注意的问题228

三、如何审查采用因配偶与他人同居引起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案中的证据229

四、在离婚诉讼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是否考虑过错230

五、如何处理离婚诉讼中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231

一、人民法庭审理继承案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32

第一节 概论232

第十一章 如何审理好继承案件232

三、继承开始234

二、继承案件的时效和管辖234

四、如何确定遗产的范围236

二、关于胎儿的继承份额问题241

一、怎样确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241

第二节 关于法定继承241

三、怎样在同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分配遗产242

四、怎样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243

一、遗嘱继承的有关问题244

第三节 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244

二、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245

三、审判实务中如何理解把握代位继承与转继承246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249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249

第十二章 如何审理好侵权损害赔偿案件249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252

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257

四、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抗辩事由260

五、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270

一、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272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272

二、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276

三、财产损害赔偿279

四、人身损害赔偿283

五、精神损害赔偿287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291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291

二、医疗故事损害赔偿案件295

三、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300

四、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303

五、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案件308

二、宅基地使用权314

一、宅基地314

第十三章 如何正确审理宅基地纠纷案件314

第一节 有关宅基地及其使用权的一般法律知识314

二、宅基地纠纷案件立案时应注意的问题318

一、宅基地纠纷案件及其特点318

第二节 审理宅基地纠纷案件应注意的共性问题318

三、审理宅基地案件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事项319

二、越界建筑物引起的纠纷322

一、因侵占、毁坏宅基地或妨碍施工引起的纠纷322

第三节 几类常见的宅基地纠纷案件的处理322

三、因借用宅基地产生的纠纷323

四、因空间宅基地使用权引起的纠纷324

一、因相邻防险关系引起的纠纷325

第四节 因宅基地相邻而产生的相领关系纠纷325

二、因相邻宅基地使用关系引起的纠纷326

三、因相邻排水关系引起的纠纷327

五、越界竹木引起的纠纷328

四、因不可量物侵害防免关系引起的纠纷328

六、因建筑间距关系引起的纠纷329

一、房地产案件的界定和特点331

第一节 房地产案件概说331

第十四章 如何审理好房地产案件331

第二节 房地产登记及其效力332

二、审理房地产案件应遵循的原则332

一、我国城镇用地制度改革及其主要内容333

第三节 如何审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案件333

二、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方式334

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履行及其违约责任335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335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条件335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和条件336

第四节 如何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案件336

一、商品房预售的概念和条件337

第五节 如何审理商品房预售(出售)案件337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原出让合同的关系337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后的登记337

二、商品房出售的条件338

四、预售(出售)方的瑕疵担保责任339

三、预售(出售)商品房中所有权转移及风险责任负担问题339

五、一房多卖如何处理340

七、预售(出售)方其他违约情形的处理341

六、预售(出售)方广告宣传的法律效力341

第六节 如何审理房屋租赁案件342

二、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的形式和期限343

一、房屋租赁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343

四、关于租赁物的风险负担344

三、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344

六、关于承租期间的添附345

五、关于租赁房屋的转租345

七、关于“买卖不击破租赁”原则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346

八、关于房屋租赁关系中的解除权349

二、房地产抵押权的特性350

一、房地产抵押概述350

第七节 如何审理房地产抵押案件350

三、房地产抵押权的设定范围351

四、房地产抵押权的设定352

五、房地产抵押权的效力354

六、房地产抵押权和租赁权的冲突与协调357

七、房地产抵押权与保证的关系358

九、房地产最高额抵押权359

八、房地产共同抵押权359

十、如何实现房地产抵押权360

一、相邻关系概述361

第八节 如何审理与房地产有关的相邻关系案件361

二、相邻关系与地役权362

四、几类房地产相邻关系案件的处理363

三、处理房地产相邻关系纠纷的原则363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概述366

第九节 如何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件366

二、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及其与相邻关系的调整367

三、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共有关系368

四、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团体关系369

一、概述370

第一节 农业承包合同的一般知识370

第十五章 如何审理好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370

二、主体及其权利义务372

三、涉及农业承包合同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75

一、审理原则376

第二节 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应注意的共性问题376

二、确定案件当事人及第三人时应注意的问题377

四、农业承包合同的无效与撤销378

三、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先予执行与证据保全378

五、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与解除380

六、涉及法官自由裁量的几个问题383

一、对发包方违反民主议定原则引起案件的审理386

第三节 几类特殊案件的审理386

二、对复合承包合同的审理388

四、对因占地补偿费引发纠纷的审理390

三、对因承包方拖欠承包金引发案件的审理390

五、对承包治理水土流失合同引起纠纷的审理391

一、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农地股份合作制392

第四节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几个前瞻性问题392

三、入股的承包经营权能否成为破产财产393

二、农地使用权的保护方式将物权化393

二、买卖合同与其他类似合同的区别395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特征395

第十六章 买卖合同案件审判实务395

第一节 买卖合同概述395

三、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396

四、买卖合同标的物的交付398

一、瑕疵担保责任概述400

第二节 买卖合同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400

二、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401

三、出卖人的质量瑕疵担保责任402

一、支付价款的数额404

第三节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付款义务404

四、支付价款的地点405

三、支付价款的时间405

二、支付价款的方式405

一、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406

第四节 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与风险承担406

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407

一、出卖人的违约行为409

第五节 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409

三、买卖合同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方式410

二、买受人的违约行为410

一、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的审理411

第六节 几种特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411

二、凭样品买卖合同纠纷的审理413

三、试用买卖合同纠纷的审理414

第七节 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415

二、合同法生效后成立的买卖合同的法律适和问题416

一、合同法生效之前成立的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416

第一节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概念特征418

第十七章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案件审判实务418

第二节 供用电合同的内容及履行地的确定419

第三节 供电人的义务与责任421

第四节 用电人的义务与责任422

一、借款合同的概念和特征424

第一节 借款合同概述424

第十八章 借款合同案件审判实务424

三、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425

二、借款合同的分类425

二、借款利率427

一、贷款人的主体资格427

第二节 银行借款合同纠纷审理中的有关问题427

四、对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银行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认定和处理428

三、对借款人还款,未明确是还本还是付息时如何处理428

六、借款合同诉讼时效的几个问题429

五、借款合同履行地的确定429

一、民间借款合同纠纷审理中的有关问题430

第三节 民间借款、企业之间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430

二、企业之间借款合同纠纷审理中的有关问题432

二、委托贷款的信托贷款纠纷案件的认定434

一、委托贷款的信托贷款的概念434

第四节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纠纷案件的审理434

一、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之一——保证435

第五节 借款合同的担保问题435

三、委托贷款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435

四、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纠纷案件的处理435

二、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之二——抵押441

三、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之三——质押445

四、担保合同无效与担保人的责任450

一、租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451

第一节 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451

第十九章 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案件审判实务451

二、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义务452

三、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义务454

五、房屋租赁合同审理中的有关问题457

四、租赁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457

一、融资租赁合同概述460

第二节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460

二、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462

三、审判实践中无效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和处理464

一、承揽合同的概念特征466

第一节 承揽合同概述466

第二十章 承揽合同案件审判实务466

二、承揽合同的种类467

三、承揽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468

五、承揽合同中的风险负担473

四、共同承揽人的责任473

二、注意正确区分价款和酬金474

一、注意正确区分买卖合同与承揽合同474

第二节 审理承揽合同纠纷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474

三、关于《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的适用问题475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种类和形式476

第二十一章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476

二、建筑许可制度和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资格477

三、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479

四、审判实务中如何理解、把握我国合同法关于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的规则480

五、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482

六、施工进度、质量的检查权和隐藏工程的检查(验收)通知义务484

七、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应当具备的条件485

八、审判实践中对施工人的违约责任和承包方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把握486

九、案件审理中关于发包人的违约责任和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正确认定488

二、订立技术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合同的基本内容491

一、技术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491

第二十二章 技术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491

第一节 技术合同的一般规定491

三、技术合同价款、报酬和使用费的支付方式493

四、实务中职务技术成果的确认条件、权利行使及对发明人的奖励494

五、非职务技术成果权利的行使495

六、审判实践中如何掌握技术合同无效的特殊条件496

七、WTO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原则目标及在我国司法审判中的适用497

一、技术开发合同的定义和种类及合作开发合同与技术联营合同之区别499

第二节 技术开发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499

二、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和责任500

三、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和责任502

四、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界定技术开发合同的解除条件和风险责任503

五、技术开发合同案件审判中如何把握技术成果权的归属和分享504

一、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506

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506

二、技术转让合同的限制性条款规定507

三、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和责任508

五、后续改进成果权益的分享和回授510

四、实务中关于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让与人的权利保证及对第三人的侵权责任认定问题510

一、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概念特征511

第四节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511

二、技术咨询合同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512

三、技术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与责任513

四、履行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技术成果归属问题514

一、保管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516

第一节 保管合同516

第二十三章 保管、仓储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516

二、保管人的主要义务517

三、寄存人的主要义务520

一、仓储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准用法律521

第二节 仓储合同521

二、保管人的主要义务和责任522

三、存货人的主要义务和责任524

一、委托合同的概念、特征526

第一节 委托合同526

第二十四章 委托、行纪、居间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526

二、受托人和委托人的义务527

三、实务中受托人亲自处理委托事务与转委托的两种情况529

四、审判实践中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代订合同(间接代时)情况的处理及委托人的介入权与委托人自动介入之区别531

五、我国合同法关于委托关系中的赔偿责任之规定532

六、委托合同终止的原因及法律后果534

一、行纪合同的概念特征及与委托合同之异同536

第二节 行纪合同536

二、行纪人的主要义务538

三、行纪案件审判中行纪人的介入权及介入要件的理解与适用541

四、实务中如何把握行纪人的委托物提存权及行使条件542

五、行纪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543

六、关于行纪人的报酬请求权和留置权的问题545

一、居间合同的概念、特征及与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的区别546

第三节 居间合同546

二、居间人的主要义务548

三、审判实践中居间合同报酬支付和居间费用负担及应注意的问题549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及范围552

第一节 概述552

第二十五章 人民法院如何审理刑事自诉案件552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主要特征554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555

四、刑事自诉案件的受理557

五、人民法庭审理自诉案件的结案方式558

一、刑事调解的概念和特点560

第二节 刑事调解560

二、刑事调解的原则561

三、刑事调解的实施562

四、刑事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65

一、自诉轻伤害案件概述567

第三节 人民法庭对自诉轻伤害案件的审判567

二、自诉轻伤害案件举证范围570

三、自诉轻伤害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572

四、自诉轻伤害案件附带损害赔偿575

五、审判实践中处理自诉伤害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578

一、概述581

第四节 人民法庭对自诉侮辱、诽谤案件的审理581

二、侮辱、诽谤自诉案件举证范围584

三、侮辱罪与诽谤罪的界限及与其他罪的区别585

四、对侮辱、诽谤罪自诉案件的处理586

五、审理自诉侮辱、诽谤案件应注意的问题587

一、重婚罪的概念及特征588

第五节 对重婚自诉案件的审理588

二、重婚自诉案件的举证范围590

三、审理重婚自诉案件应注意的问题591

一、虐待罪的概念与特征594

第六节 虐待罪自诉案件的审理594

二、虐待自诉案件举证范围596

四、审理虐待自诉案件应注意的问题597

三、关于处罚原则597

一、遗弃罪的概念及特征600

第七节 遗弃罪自诉案件的审理600

二、遗弃自诉案件举证范围602

四、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603

三、关于处罚原则问题603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604

第八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审理604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606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608

四、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610

第九节 审理侵犯知识产权自诉刑事案件的有关问题611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612

二、关于假冒专利罪613

三、关于侵犯著作权罪614

四、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616

一、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及意义617

第十节 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617

二、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原则与赔偿范围619

三、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判中应注意的问题620

二、写好裁判文书应具备的三个基本功627

一、裁判文书的作用和意义627

第二十六章 人民法庭如何写好裁判文书627

第一节 裁判文书概述627

三、写好裁判文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29

四、民事裁判文书应具备的几个属性630

一、首部631

第二节 民事裁判文书各部分在写作上的具体要求631

二、事实部分632

三、判决理由部分633

一、人民法庭的设置原则641

第一节 人民法庭的设置原则、设置程序及名称641

第二十七章 人民法庭的设置641

二、关于人民法庭的人员配置644

一、关于人民法庭的任务647

第二节 人民法庭的任务与职责647

二、人民法庭的职责649

第三节 当前关于人民法庭设置问题的探讨651

一、人民法庭后勤保障现状654

第一节 人民法庭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654

第二十八章 人民法庭的后勤保障及诉讼费管理654

二、人民法庭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655

一、诉讼费用的性质及诉讼收费制度657

第二节 人民法庭的诉讼费管理657

三、关于人民法庭审判活动区的布置657

二、人民法庭诉讼收费范围659

三、人民法庭诉讼收费标准660

四、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663

五、关于诉讼费用的交纳和管理664

一、案件管理信息表样式及运转666

第三节 人民法庭的司法统计工作666

二、信息表各类指标详细代码667

三、案件管理信息表填报要求671

四、登录管理信息表流程管理部分应注意的问题676

一、市场经济与现代民事审判制度689

第二十九章 人民法庭如何搞好审判方式改革689

二、现代民事审判制度对审判机制的要求690

三、现代民事审判制度和民事审判观念692

四、审判方式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695

五、人民法庭审判方式改革重心——庭审696

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独立审判与监督的关系697

第一节 概论700

第三十章 人民法庭在新时期如何实现两便原则700

一、提高人员素质702

第二节 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打牢实现“两便”原则的基础702

三、搞好物质建设703

二、搞好制度建设703

二、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便利当事人诉讼704

一、快捷办案,提高审判效率704

第三节 新时期坚持“两便”原则的主要途径704

三、认真执行司法救助制度,便利弱势群体启动诉讼程序708

四、实行证据调查令制度,便利当事人举证,便利法院落实举证责任709

五、抓好案件执行,把“两便”原则落到实处710

六、以公开审理保障“两便”原则的实现711

七、采用高科技手段是实现“两便”原则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712

二、影响审判效率的成因分析714

一、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关系714

第三十一章 人民法庭如何实现快捷办案714

四、实现快捷办案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716

三、提高审判效率应强化三个意识716

第一节 诉讼调解之价值评说722

第三十二章 人民法庭诉讼调解的改革与完善722

一、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价值723

二、诉讼调解在审判实务中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724

三、诉讼调解对促进民事诉讼发展的潜在价值726

一、诉讼调解的性质727

第二节 诉讼调解之构造分析727

二、诉讼调解的原则729

三、诉讼调解制度的内在结构分析731

一、诉讼和解是一种诉讼行为733

第三节 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之比较733

三、诉讼和解与诉讼调解的区别分析735

二、诉讼和解与诉讼调解同属诉讼内以“合意”为基础的纠纷解决方式735

一、当前理论与实务界关于诉讼调解的主要争论737

第四节 关于诉讼调解的争论及其改革与改善之架构设计737

四、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实际上将诉讼和解涵盖其中737

二、关于诉讼调解改革与完善之架构设计738

第一节 概论743

第三十三章 人民法庭如何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43

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744

第二节 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基本任务、目标和形式744

三、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745

二、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745

四、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形式746

第三节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747

第四节 妥善解决各类纠纷,防止矛盾激化748

一、法制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754

第五节 结合审判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754

二、法制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756

三、人民法庭结合审判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措施758

二、司法建议的种类与形式760

一、司法建议的性质和作用760

第六节 结合办案,积极开展司法建议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完善内部管理760

四、应当注意的有关事项762

三、司法建议的内容与格式762

五、司法建议工作的加强和完善763

第七节 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民调组织的第一道防线765

第八节 协助有关部门,积极搞好社区依法治理767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与标志768

二、人民法庭如何参与社区依法治理768

第九节 人民法庭如何搞好内部管理770

第三十四章 人民法庭如何处置、预防突发事件774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概念及成因774

一、文化因素774

二、社会的因素776

三、法院自身的因素777

第二节 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研究779

一、提高法庭公信力,树立法庭权威779

二、提高审判艺术,讲究司法策略780

三、处置、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与技巧783

四、做好宣传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784

第三十五章 人民法庭如何处理与辖区党委政府的关系786

第一节 概论786

一、人民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表现787

二、原因分析788

第二节 正确处理与辖区党委政府的关系790

一、妥善解决人民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关系的失衡问题790

二、正确处理人民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关系的几种方法791

三、涉及乡镇党委政府与辖区群众关系的两类案件的处理793

主要参考书目795

后记7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