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继松,戴建华,何立富,郑媛媛,俞小鼎,许爱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917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强对流天气-中国-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强对流天气事件的主要气候学特征1
1.1 基本概念与资料1
1.1.1 强对流分类1
1.1.2 资料和方法1
1.2 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气候学特征1
1.2.1 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2
1.2.2 短时强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5
1.2.3 短时强降水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5
1.2.4 小结6
1.3 冰雹的气候学特征7
1.3.1 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7
1.3.2 冰雹的趋势变化特征11
1.3.3 冰雹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11
1.3.4 小结12
1.4 雷暴大风的气候学特征13
1.4.1 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13
1.4.2 雷暴大风的趋势变化特征17
1.4.3 雷暴大风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17
1.4.4 小结18
1.5 龙卷的分布特征18
1.6 结语与讨论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基础22
2.1 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22
2.1.1 热力不稳定22
2.1.2 动力不稳定25
2.2 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作用27
2.2.1 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28
2.2.2 中尺度天气系统与强对流31
2.3 强对流风暴的移动与传播机制39
2.3.1 雷暴单体的移动与传播40
2.3.2 多单体雷暴的移动与传播40
2.3.3 “列车效应”中的单体传播44
2.4 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对流风暴的结构48
2.4.1 对流单体的一般结构48
2.4.2 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49
2.4.3 冰雹的形成机制与雹云的结构51
2.4.4 雷暴大风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52
2.4.5 龙卷的风暴结构58
2.5 小结60
参考文献61
第3章 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64
3.1 探空资料的分析与应用64
3.1.1 探空资料分析与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64
3.1.2 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探空曲线特征70
3.1.3 小结82
3.2 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五种基本配置特征83
3.2.1 高空冷平流强迫类83
3.2.2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85
3.2.3 斜压锋生类86
3.2.4 准正压类89
3.2.5 高架雷暴类93
3.3 中国不同区域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95
3.3.1 华东、华中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95
3.3.2 华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109
3.3.3 西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122
3.3.4 西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133
3.3.5 华北、东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139
3.4 强对流天气的分类概率预报145
3.4.1 基于常规实况探空资料判别强对流天气类别146
3.4.2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149
3.4.3 小结158
参考文献158
第4章 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与临近预报162
4.1 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观测特征与临近预报着眼点162
4.1.1 大冰雹162
4.1.2 短时强降水168
4.1.3 雷暴大风171
4.1.4 龙卷181
4.1.5 小结184
4.2 临近预报基本原理与预报预警技术185
4.2.1 临近预报的定义185
4.2.2 自动外推方法185
4.2.3 小结186
4.3 基于观测和数值预报的临近预报融合技术186
4.4 临近预报系统简介189
4.4.1 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189
4.4.2 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189
参考文献192
第5章 新型探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196
5.1 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196
5.1.1 气象卫星分类196
5.1.2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监测与分析197
5.1.3 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监测与识别200
5.1.4 强对流云团的统计特征205
5.1.5 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205
5.1.6 强对流天气的云型分类205
5.1.7 水汽图上雷暴的发生和发展分析206
5.2 地面自动站网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207
5.2.1 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要素变化特征207
5.2.2 边界层辐合线、温湿度锋区的识别与追踪208
5.2.3 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消亡过程的监测分析211
5.2.4 自动站网资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15
5.2.5 自动站网资料应用的注意事项215
5.3 闪电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216
5.3.1 闪电的分类与定位探测原理216
5.3.2 闪电定位资料的分析应用217
5.3.3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过程中的闪电资料分析220
5.4 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在强对流预报分析中的应用223
5.4.1 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应用223
5.4.2 微波辐射计资料的应用227
5.4.3 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综合应用229
参考文献231
第6章 中国典型强对流天气个例预报分析235
6.1 强对流天气预报思路235
6.2 短时强降水的分析预报236
6.2.1 2007年7月18日山东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236
6.3 冰雹的分析预报243
6.3.1 2005年5月30日西北、华北的冰雹天气过程243
6.3.2 2005年6月14日江淮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248
6.4 雷暴大风的分析预报253
6.4.1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253
6.4.2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258
6.4.3 2007年8月3日上海地区下击暴流天气过程262
6.5 龙卷的分析预报267
6.5.1 2007年8月18日“圣帕”台风外围温州强龙卷天气过程267
6.5.2 2005年7月30日安徽灵璧F3级强烈龙卷天气过程272
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
- 2782728.html
- 1634308.html
- 3097619.html
- 2065696.html
- 2424661.html
- 412462.html
- 1348658.html
- 408286.html
- 1871639.html
- 1531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8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1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6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7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6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3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