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秀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034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 概述1
2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1
3 仪器分析的特点3
第2章 气相色谱法5
1 概述5
2 基本术语5
3 仪器的基本构造6
3.1 气路系统7
3.2 进样器和色谱柱系统7
3.3 检测器7
3.4 数据处理系统7
4 色谱条件的选择7
4.1 色谱柱7
4.2 固定相的选择8
4.3 载气种类和流速的影响12
4.4 温度的选择13
5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注意事项16
5.1 热导检测器16
5.2 氢焰检测器16
5.3 电子捕获检测器17
6 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17
6.1 定性分析17
6.2 定量分析19
7 进样方式23
7.1 直接进样23
7.2 分流进样23
7.3 分流进样24
7.4 柱头进样24
7.5 程序升温蒸发进样24
8 样品前处理24
8.1 蒸馏24
8.2 微蒸馏24
8.3 顶空分析25
8.4 溶剂萃取27
8.5 液固萃取27
8.6 热解27
8.7 固相微萃取28
9 填充柱的制备28
10 应用29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33
1 概述33
2 液相色谱法方法的分类及选择33
2.1 方法的分类33
2.2 方法的选择34
3 仪器装置35
3.1 流动相输送系统35
3.2 色谱柱系统36
3.3 检测系统36
3.4 数据处理系统38
3.5 辅助系统38
4 液相色谱流动相39
4.1 常用溶剂的性质39
4.2 对溶剂的基本要求40
4.3 溶剂强度40
5 吸附色谱法41
5.1 正相吸附色谱法41
5.2 相吸附色谱法42
6 分配色谱法42
6.1 正相分配色谱43
6.2 反相分配色谱43
7 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46
8 液相色谱操作中注意事项47
9 HPLC的日常保养49
10 应用49
第4章 离子色谱法55
1 概述55
2 离子交换色谱55
2.1 离子交换剂55
2.2 仪器构造56
2.3 影响离子洗脱顺序的因素56
2.4 双柱离子色谱法58
2.5 单柱离子色谱法63
3 离子排斥色谱66
3.1 分离机理66
3.2 影响保留时间的因素66
3.3 淋洗液67
3.4 抑制器67
4 离子对色谱67
4.1 分离过程68
4.2 影响离子对分离选择性的因素68
5 离子色谱的干扰69
6 离子色谱分析中注意的问题70
7 应用71
第5章 凝胶色谱法75
1 概述75
2 分离原理及特点75
2.1 原理75
2.2 分离特点76
3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6
3.1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77
3.2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8
4 仪器构成78
5 固定相和流动相81
5.1 凝胶种类81
5.2 凝胶的色谱指标82
5.3 凝胶的选择84
5.4 流动相84
6 凝胶色谱的数据处理86
6.1 凝胶色谱图86
6.2 色谱柱的标定86
6.3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计算88
7 影响凝胶色谱结果的因素88
7.1 色谱柱的选挥88
7.2 溶剂的选择89
7.3 样品浓度89
7.4 流动相的流速89
7.5 进样量90
7.6 温度90
7.7 死体积90
8 色谱柱的维护90
9 应用91
第6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94
1 概述94
2 超临界流体色谱原理94
3 仪器构造94
3.1 高压泵95
3.2 色谱柱96
3.3 流动相97
3.4 检测器100
3.5 进样系统100
3.6 限流器101
4 SFC应用101
5 超临界流体萃取102
5.1 原理102
5.2 萃取装置103
5.3 影响SFE萃取效率的因素103
5.4 应用105
第7章 毛细管电泳106
1 概述106
2 电泳法的基本原理107
2.1 绝对淌度、有效淌度和表观淌度107
2.2 电渗的作用107
2.3 毛细管电泳的分析参数108
2.4 样品的分离109
2.5 影响电渗流的因素109
2.6 电渗流的控制111
3 毛细管电泳仪系统111
3.1 高压电源112
3.2 进样系统112
3.3 填灌/清洗112
3.4 毛细管及温度控制112
3.5 检测记录/数据处理112
4 基本操作与分离条件的选择113
4.1 基本操作113
4.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114
4.3 检测条件117
5 应用117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120
1 概述120
2 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120
3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构成121
3.1 光源121
3.2 原子化器122
3.3 分光系统123
3.4 检测器124
3.5 数据处理系统124
4 测量条件的选择124
4.1 吸收线的选择124
4.2 灯电流的选择124
4.3 火焰种类的选择124
4.4 燃烧气和助燃气的流量126
4.5 火焰高度126
4.6 石墨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126
5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方法127
5.1 标准曲线法127
5.2 标准加入法127
5.3 内标法(内标工作曲线法)128
6 干扰及消除128
6.1 物理干扰128
6.2 光谱干扰129
6.3 电离干扰129
6.4 化学干扰130
6.5 背景干扰131
7 样品处理132
8 应用133
第9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39
1 概述139
2 原理139
3 仪器构成139
3.1 光源140
3.2 分光系统(光谱仪)140
3.3 测光系统(检测器)141
4 定性分析142
4.1 标准谱图比较法定性143
4.2 波长测定法定性143
4.3 纯样品比较法定性144
5 定量分析144
5.1 定量的基础144
5.2 相对强度法145
5.3 基体干扰及消除145
6 试样引入激发光源的方法145
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146
7.1 光源146
7.2 进样装置147
7.3 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148
7.4 ICP-AES测量的主要参数148
7.5 特点及应用148
第10章 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151
1 概述151
2 X射线衍射分析151
2.1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151
2.2 仪器构成153
2.3 仪器操作(粉末X射线衍射)153
2.4 定性分析154
2.5 注意事项154
2.6 应用155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155
3.1 荧光X射线的种类156
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仪器156
3.3 定性定量分析158
3.4 应用163
4 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的比较164
第11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简介167
1 概述167
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工作原理167
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168
3.1 化学位移与化学环境168
3.2 化学位移的实验规律168
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实验方法169
4.1 样品的预处理169
4.2 样品的安装169
4.3 样品的荷电校正170
4.4 样品的扫描170
4.5 解释谱图170
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工作内容170
5.1 XPS的定性分析170
5.2 XPS的定量分析172
5.3 XPS的结构分析172
5.4 XPS的深度剖析173
5.5 XPS的微区分析173
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举例173
第12章 电子显微分析175
1 概述175
2 透射电子显微镜175
2.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76
2.2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处理的一般方法176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调整和操作177
2.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性能及观测内容178
3 扫描电子显微镜179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80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180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调整及操作181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内容182
3.5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典型应用182
3.6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实例183
3.7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最新进展186
4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187
4.1 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功能187
4.2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的性能及应用188
4.3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举例189
第13章 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190
1 概述190
2 可见分光光度法190
2.1 可见吸收光谱190
2.2 光吸收定律191
2.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193
2.4 仪器构造196
2.5 定量分析方法198
2.6 仪器校正和维护201
2.7 应用203
3 紫外分光光度法205
3.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特征吸收谱带206
3.2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208
3.3 测定时注意的问题208
3.4 应用209
第14章 电化学分析211
1 概述211
2 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211
3 电位分析法212
3.1 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212
3.2 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214
3.3 直接电位法——溶液pH值的测定216
3.4 电位滴定法217
4 库仑分析法218
4.1 法拉第电解定律219
4.2 库仑滴定219
4.3 微库仑滴定221
5 电导分析法223
5.1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224
5.2 电导测定225
5.3 直接电导法226
5.4 电导滴定法227
第15章 热分析230
1 概述230
2 热分析仪的组成230
2.1 程序升温系统230
2.2 测量系统230
2.3 显示系统231
2.4 气氛控制系统231
2.5 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231
3 热重法231
3.1 基本结构231
3.2 热重分析的影响因素232
3.3 温度标定233
3.4 热重曲线的分析233
3.5 应用234
4 差热分析235
4.1 差热曲线235
4.2 差热分析中的放热及吸热236
4.3 影响DTA测定的因素237
4.4 标定237
4.5 试样容器238
4.6 DTA应用238
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239
5.1 DSC曲线239
5.2 DSC仪器239
5.3 温度和能量标定240
5.4 应用240
6 测定的注意事项242
6.1 试样量242
6.2 试样的注意事项242
6.3 试样装填243
第16章 流动注射分析244
1 概述244
2 流动注射分析原理244
3 仪器构成245
4 应用247
4.1 适用于FIA的反应类型247
4.2 吸光光度法检测的FIA247
4.3 溶剂萃取在FIA中的应用249
4.4 化学发光在FIA中的应用250
第17章 核磁共振波谱252
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52
1.1 原子核的磁性与自旋252
1.2 核自旋能级——在磁场中的取向253
1.3 核磁共振254
1.4 核自旋弛豫255
1.5 核磁共振的谱线宽度257
2 核磁共振仪257
2.1 连续波谱核磁共振仪257
2.2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258
3 化学位移259
3.1 屏蔽常数259
3.2 化学位移259
4 核磁共振氢谱260
4.1 样品的制备260
4.2 核磁共振氢谱261
4.3 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62
4.4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265
5 自旋偶合与裂分274
5.1 自旋偶合与裂分的概念274
5.2 n+1规律274
5.3 自旋偶合图、偶合常数和符号276
5.4 偶合机理及能级图277
5.5 偶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280
6 常见的自旋系统284
6.1 核的等价性284
6.2 自旋系统的分类285
7 简化核磁氢谱的实验方法291
7.1 使用高频谱仪器291
7.2 重氢交换292
7.3 溶剂效应292
7.4 位移试剂292
7.5 双照射去偶292
8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293
8.1 解析步骤293
8.2 1HNMR谱解析实例295
9 核磁共振碳谱301
9.1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301
9.2 核磁共振碳谱的去偶方法302
9.3 13CNMR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305
9.4 各类化合物13C的化学位移及计算307
9.5 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步骤320
9.6 核磁碳谱解析实例321
第18章 有机质谱325
1 有机质谱基本知识325
1.1 质谱仪的分类325
1.2 质谱仪的结构325
1.3 质谱仪的主要指标326
1.4 质谱图327
1.5 常用的术语及符号327
1.6 质量分析器329
2 有机质谱中分子生成离子的主要类型331
2.1 分子离子331
2.2 简单裂解产生的碎片离子332
2.3 重排离子335
2.4 稳离子338
2.5 同位素离子338
2.6 奇电子离子和偶电子离子338
2.7 多电荷离子338
3 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338
3.1 烷烃类338
3.2 不饱和烃类340
3.3 芳香烃类341
3.4 醇、酚、醚类化合物342
3.5 醛和酮类化合物344
3.6 羧酸和酸酐类化合物347
3.7 脂肪酸酯类化合物348
3.8 硫醇和硫醚类化合物349
3.9 胺和酰胺类化合物350
3.10 腈类化合物352
3.11 卤化物353
4 同位素峰的识别及应用353
5 由低分辨质谱图判断分子中的元素组成355
6 分子式不饱和度的计算及应用356
7 质谱谱图解析及分子结构推测357
8 质谱解析实例358
第19章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366
1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366
2 振动与振动光谱366
3 红外光谱中的分子振动形式368
3.1 伸缩振动368
3.2 弯曲振动(δ)368
4 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369
4.1 烃类化合物369
4.2 烯烃类化合物371
4.3 芳烃化合物371
4.4 醇和酚类化合物372
4.5 醚类化合物375
4.6 羰基化合物376
4.7 胺类化合物377
4.8 硝基、亚硝基化合物378
4.9 含卤素化合物379
4.10 含硫化合物380
4.11 含磷化合物381
4.12 有机硅化合物382
5 影响官能团吸收频率的因素383
6 红外光谱解析384
6.1 红外吸收区域的划分384
6.2 红外谱图解析要点及注意事项389
6.3 红外光谱解析实例391
7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396
7.1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原理396
7.2 分析峰的选择及吸光度的测量397
7.3 红外定量分析方法399
7.4 红外定量分析的绝对标准401
8 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方法402
8.1 红外分光光度计402
8.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403
8.3 制样方法403
9 红外光声光谱405
10 拉曼光谱406
10.1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406
10.2 拉曼光谱的主要官能团频率408
10.3 拉曼光谱的优点及应用411
第20章 联机分析方法412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412
1.1 GC/MS联用系统的组成413
1.2 GC/MS联用可得到的信息413
1.3 GC/MS联用仪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414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417
3 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418
3.1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418
3.2 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420
4 GC/MS/FTIR联用420
参考文献421
热门推荐
- 2432434.html
- 3188614.html
- 1215553.html
- 623466.html
- 3193680.html
- 2986331.html
- 210292.html
- 3594980.html
- 1557665.html
- 16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9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2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3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0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6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5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1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