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物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侯一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206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法医学-物证-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医物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物证与法医物证1
一、物证的概念及特点1
二、法医物证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
第二节 法医物证学的任务、理论与方法3
一、基本任务3
二、基本理论4
三、基本技术6
第三节 法医物证的鉴定7
一、法医物证鉴定7
二、鉴定人7
三、法医物证鉴定书与鉴定结论7
第四节 法医物证学发展概况8
第二章 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10
第一节 遗传标记概述与分类10
一、概述10
二、遗传标记的分类11
第二节 遗传规律12
一、孟德尔分离律12
二、孟德尔自由组合律12
三、其他遗传规律13
第三节 群体遗传13
一、遗传多态性14
二、基因频率计算14
三、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15
四、基因座独立性分析18
第四节 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参数19
一、杂合度19
二、个人识别率20
三、非父排除率21
第三章 DNA多态性分析基础22
第一节 DNA分子结构与功能22
一、DNA的分子结构22
二、DNA的理化性质25
三、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27
四、DNA的损伤与修复29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30
一、人类核基因组DNA30
二、线粒体基因组DNA34
第三节 基因突变36
第四节 DNA多态性38
一、DNA长度多态性38
二、DNA序列多态性47
第四章 DNA长度多态性48
第一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48
一、基本技术49
二、DNA纹印54
三、DNA指纹60
第二节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68
一、概述68
二、聚合酶链反应69
三、VNTR分型72
四、STR分型76
第五章 DNA序列多态性103
第一节 DNA序列测定及多态性分析103
一、DNA测序原理和基本技术103
二、线粒体序列多态性108
第二节 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杂交技术113
一、基本原理114
二、基本技术114
三、常用遗传标记系统115
四、基本方法118
五、法医学应用118
六、ASO杂交技术的局限性119
第三节 扩增片段限制性长度多态性119
一、基本原理119
二、基本技术119
三、常用遗传标记系统120
四、基本方法122
五、法医学应用123
第四节 MVR-PCR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123
一、基本原理123
二、基本技术126
三、常用遗传标记系统127
四、基本分型方法127
五、法医学应用129
第五节 序列多态性的其他分析技术130
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技术130
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130
三、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技术130
四、其他正在发展中的技术131
第六章 红细胞血型132
第一节 概论132
一、血型的命名132
二、红细胞血型抗原134
三、红细胞血型抗体134
四、红细胞血型检测135
第二节 ABO血型136
一、ABO抗原的结构136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137
三、群体遗传学140
四、分型方法140
第三节 H抗原与分泌型143
一、H抗原与分泌型抗原的性质143
二、基因结构与命名143
三、群体遗传学145
四、分型方法146
第四节 Lewis血型147
一、Lewis抗原的结构147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147
三、群体遗传学148
四、分型方法149
第五节 MNSs血型149
一、MNSs血型抗原的结构149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150
三、群体遗传学150
四、分型方法151
第六节 Rh血型151
一、Rh抗原的结构152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152
三、群体遗传学155
四、分型方法155
第七节 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155
一、P血型155
二、Duffy血型156
三、Kidd血型157
四、Xg血型157
第七章 白细胞血型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MHC与HLA的概念159
二、HLA研究简史159
三、HLA-Ⅰ类与Ⅱ类抗原结构及细胞分布160
第二节 HLA命名162
第三节 HLA遗传167
一、HLA基因定位与基因结构167
二、HLA遗传特征168
三、HLA群体分布169
第四节 HLA分型170
一、血清学分型170
二、细胞学分型(淋巴细胞培养试验)174
三、DNA分型174
四、血清学分型和DNA分型方法可靠性比较175
第八章 血清型177
第一节 概述177
一、血清型的概念177
二、血清型的分类与命名177
三、分型原理178
四、法医学意义178
第二节 结合珠蛋白型179
一、Hp的生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179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179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182
四、Hp分型原理、方法及法医学应用评价182
第三节 维生素D结合蛋白183
一、Gc的生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184
二、遗传及等位基因命名184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185
四、Gc分型原理、方法及法医学应用评价186
第四节 血清类粘蛋白型187
一、ORM的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187
二、遗传及等位基因命名187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189
四、分型原理、方法及法医学应用评价190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遗传标记190
一、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的分子免疫学性质190
二、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的命名与遗传191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193
四、Gm及Km的测定及法医学应用评价194
第六节 其他血清型194
一、α1抗胰蛋白酶194
二、转铁蛋白型195
三、血清中其他具有遗传多态性的蛋白196
第九章 酶型197
第一节 概述197
一、同工酶的概念197
二、同工酶分类及命名197
三、同工酶分型方法199
第二节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200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200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200
三、群体遗传学202
四、PGM1蛋白多态分型方法203
五、PGM1的DNA-RFLP分型204
第三节 酯酶D205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205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205
三、群体遗传学206
四、分型方法206
第四节 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207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207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208
三、群体遗传学209
四、分型方法209
第五节 其他红细胞酶型210
一、谷丙转氨酶(GPT)210
二、乙二醛酶Ⅰ(GLOI)211
三、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213
四、腺苷脱氨酶(ADA)型213
第十章 亲子鉴定215
第一节 亲子鉴定基本原理216
第二节 否定父权217
一、排除亲子关系217
二、非父排除概率218
三、错误否定父权的风险221
第三节 肯定父权的机会226
一、父权指数226
二、父权指数的统计学意义229
三、父权的相对机会230
第四节 法医亲子鉴定标准232
一、排除父权的标准233
二、认定父权的标准233
第五节 其他血缘关系鉴定233
第十一章 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234
第一节 概述234
第二节 检材特点234
第三节 检材发现和提取234
一、检材发现235
二、检材提取236
第四节 检材包装、保存与送检238
一、检材包装和保存238
二、检材送检238
三、检验程序和要求238
第十二章 血痕检验240
第一节 概述240
一、血痕的特点240
二、血痕检验的目的和要求240
第二节 肉眼检查241
一、血痕的部位241
二、血痕的颜色242
三、血痕的形状242
四、血痕的范围242
第三节 血痕预试验242
一、联苯胺试验242
二、其他预试验243
第四节 血痕确证试验244
一、血色原结晶试验244
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244
三、吸收光谱检查245
第五节 种属鉴定245
一、沉淀反应245
二、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试验247
三、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48
四、DNA检验249
第六节 血痕的个人识别249
一、血痕的血型测定250
二、血痕的血清型测定252
三、血痕的红细胞酶型测定253
四、血痕的DNA分析253
五、血痕的性别鉴定254
六、血痕的其他检验255
第十三章 精液斑检验257
第一节 概述257
一、精液与精液斑的特点257
二、精斑检验的目的与要求258
第二节 精斑的肉眼检验258
第三节 精斑的预试验259
一、酸性磷酸酶检验259
二、其他预试验260
第四节 精斑的确证试验261
一、精子检出法261
二、免疫学试验262
三、其他确证方法264
第五节 精斑的个人识别264
一、精斑的ABO血型测定265
二、精斑的血清型测定266
三、精斑的酶型测定267
四、DNA分析269
第十四章 唾液及唾液斑检验271
第一节 概述271
一、唾液及唾液斑的特点271
二、检验的目的与要求271
三、唾液及唾液斑的提取272
第二节 唾液斑的证明272
一、淀粉酶的检测272
二、口腔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的检查273
三、其他方法273
第三节 唾液斑的个人识别273
一、唾液(斑)的血型测定273
二、唾液多态性蛋白和酶测定273
三、唾液(斑)的DNA分析274
四、唾液(斑)的性别鉴定274
第十五章 混合斑检验276
第一节 概述276
第二节 精液与阴道液混合斑277
一、混合斑的确证277
二、混合斑中精液成分的个人识别277
三、混合斑中阴道液成分的个人识别280
四、轮奸案混合斑检材的鉴定281
第三节 多个体血液混合斑鉴定281
一、ABO血型测定281
二、血清型与酶型测定282
三、DNA多态性检验282
第十六章 人体组织的检验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毛发检验285
一、毛发的特点285
二、毛发检验的目的和要求287
三、毛发与其他纤维的鉴别287
四、人毛与动物毛的鉴别288
五、人毛部位的确定288
六、毛发的脱落和损伤288
七、毛发的个人识别289
八、毛发中微量元素分析290
第三节 软组织检验291
一、软组织的特性291
二、软组织检验的目的与要求291
三、确定是否是组织292
四、种属鉴定292
五、性别鉴定292
六、组织块的个人识别292
第四节 其他组织检验293
一、指(趾)甲检验293
二、骨及牙髓检验294
第十七章 法医物证鉴定证据意义的评估295
第一节 遗传标记个人识别的系统效能295
第二节 DNA遗传标记对于具体个案的鉴定能力297
一、匹配概率297
二、似然率298
第十八章 DNA数据库301
一、概述301
二、分类301
三、意义301
四、建设DNA数据库的条件302
中英文词汇索引304
主要参考文献309
热门推荐
- 2353686.html
- 2816429.html
- 3870819.html
- 2854113.html
- 1620278.html
- 930964.html
- 31694.html
- 585809.html
- 3809735.html
- 925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2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4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3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7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