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实体到机体 怀特海本体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但昭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89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本体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实体到机体 怀特海本体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实体本体论的历史演变17
第一节 “本体论”辨义17
第二节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本体论24
第三节 希腊古典时代的本体论36
一、苏格拉底36
二、柏拉图38
三、亚里士多德43
第四节 近代本体论49
一、笛卡尔50
二、洛克52
三、休谟58
四、康德62
五、黑格尔66
第二章 机体本体论的缘起72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的奠基意识及其内在症结72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内在动因77
第三节 后现代科学80
第四节 怀特海的思辨哲学89
一、为思辨哲学辩护90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96
三、思辨哲学的建构方法100
第三章 机体的自我实现104
第一节 现实实有104
第二节 永恒客体——确定性的形式110
一、对柏拉图理念的拯救110
二、理想的预设114
三、价值的载体116
第三节 摄入119
一、批判“误置具体性谬误”120
二、摄入的结构要素125
三、超越决定论与目的论的对立129
第四节 三个终极性范畴:“创造性”、“多”与“一”131
一、传统形而上学中的“一”与“多”131
二、由多而一,由一而长133
三、创造性(creatity)136
第四章 机体思维:从客体到主体140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存在论转向140
一、通往存在的自然发生学141
二、作为先验关系范畴的原因与结果144
三、过程存在论视阈下的内在因果关系147
第二节 因果效验(causal efficacy)及其存在论底蕴149
一、柏格森与桑塔亚纳的影响149
二、直接表象与因果效验154
三、因果效验的原初性157
四、因果效验的存在论底蕴159
第三节 怀特海与神秘主义161
一、怀特海的“神秘主义”162
二、何谓神秘主义?164
三、超越科学主义与神秘主义的对立167
第四节 对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倒转171
一、康德的“哥白尼革命”171
二、从客体到主体173
第五章 怀特海与现象学177
第一节 经验的自明性——怀特海的“现象学”177
第二节 现实实有的“在世存在”184
一、世界的给定性(givenness)184
二、作为现实世界之“观点”的现实实有186
三、“在世存在”——此在与现实实有188
第三节 现实实有的时间性190
一、现实实有的“向死而生”190
二、现实实有的时间性结构192
三、创造与重演196
第四节 机体生成的价值198
一、价值与生成199
二、作为“诗人”的上帝203
三、价值的宇宙论支撑206
第六章 怀特海与中国天道观211
第一节 怀特海与《易经》212
第二节 机体主义视角下的儒家孝道217
一、儒家天道观的经验旨趣218
二、实体主义视野下的孝文化批判220
三、孝爱意识中的自我实现222
第三节 作为机体存在的老庄之道226
一、流变之道226
二、机体之道229
三、道在宇宙中的地位232
第四节 道与言235
一、“道”的存在意境235
二、无言237
三、象言239
第五节 从人道到天道241
一、对人道主义的反思242
二、代天立言245
三、怀特海:宇宙的创造故事247
第六节 怀特海宇宙论与道家天道观的本质性差异254
一、对秩序的认同255
二、对超越的认同256
三、个体生成的人格意识259
第七章 怀特海与马克思263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机体论263
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264
二、新世界观的机体性265
第二节 社会机体的过程和谐268
一、实体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268
二、过程主体271
三、劳动、自由与过程和谐273
第三节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277
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277
二、马克思的“人道”与“天道”281
三、“解释世界”的必要性285
结语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道路”289
参考文献302
后记308
热门推荐
- 836589.html
- 800174.html
- 3596422.html
- 1984439.html
- 1310481.html
- 1343311.html
- 101637.html
- 3293418.html
- 486093.html
- 979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4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0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2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9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