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格之境 类伦理学引论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thics【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格之境 类伦理学引论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thics
  • 余潇枫,张彦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83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格之境 类伦理学引论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thic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类存在”与“类伦理”1

第一节 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1

一、“自然生命”与“种”的规定性1

二、“精神生命”与“伦理意识”2

三、“价值生命”与“类”的规定性3

四、人是一种“类”的存在4

第二节 人格世界:在“上帝”与“牛顿”之间6

五、人格是人的伦理价值的现实实现6

六、人格世界是人的伦理价值可靠依据所在8

七、人格世界中伦理价值追求的“适然性”9

第三节 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10

八、应用伦理问题的突现与两难10

九、“类时代”的伦理冲突12

十、网络社会的伦理挑战13

十一、建立“类生命—类价值”伦理范式的必要性14

第二章 伦理学范式与形态17

第一节 伦理学范畴17

一、伦理17

二、道德18

三、良心19

第二节 伦理学形态20

四、伦理学涵义20

五、元伦理学22

六、规范伦理学23

七、应用伦理学24

第三节 伦理学范式27

八、目的论27

九、功利论28

十、义务论29

十一、人格论30

第四节 “价值时空”中的人格实现31

十二、伦理问题的时空转换31

十三、价值时空的“自为性”33

十四、价值时空的“总体性”35

十五、价值时空的“发展性”37

十六、“价值时空”与人格的超越性38

第一节 人格的发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40

第三章 西方伦理思想发展40

一、初民时代的“无向度”人格41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的突显41

三、苏格拉底:“人的形象”与“哲学化身”42

四、柏拉图:人具有理性的灵魂43

五、亚里士多德:“德性”是理性灵魂的呈现43

第二节 人格的异化——中世纪的伦理思想44

六、耶稣与基督教伦理时代的开启45

七、子民时代的“神化人格”45

八、奥古斯丁:信仰上帝使人理解得更多46

九、托马斯·阿奎那:人是属神的存在者48

第三节 人格的回归——近现代的伦理思想48

十、康德:人是目的、人格无价49

十一、叔本华、尼采:伦理的本体是“生命意志”50

十二、舍勒:道德意义上的个人乃是一种价值人格51

十三、存在主义:“个体人格”具有全部的伦理意义52

十四、弗洛伊德:自我是人格的核心54

十六、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55

十五、马斯洛:人格的最大动力是“自我实现”55

第四节 人格的提升——当代的伦理思想56

十七、罗尔斯:“制度正义”与“人民社会”56

十八、弗莱彻:人格至上论58

十九、麦金太尔:追寻美德60

二十、哈贝马斯:商谈与对话61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63

一、中西方不同的地缘、社会背景与文化特色63

第四章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63

二、上古时期伦理思想的萌芽65

三、《易经》的伦理思想66

四、春秋时期的伦理思想67

五、秦汉以降的伦理思想68

第二节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主要内容70

六、儒家伦理的“内圣外王”与君子人格70

七、道家伦理的“道法自然”与隐士人格75

八、佛家伦理的“因果轮回”与施善人格76

九、中国传统人格的“去个体性”79

十、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80

第五章 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82

第一节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82

一、你有真正的“自我”吗82

二、为什么我不是“我”83

三、人类“我性”的确立84

四、个体的“类化”86

第二节 自我与人格87

五、自我是人格的呈现88

六、双重人格与变态人格91

七、人格意识的自我生成92

第三节 如何道德地对待自我94

八、学会体验生命95

九、努力提升需要97

十、实现人格独立98

第六章 人与他人的伦理关系102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中的人格实现102

一、交往是人格的现实呈现102

二、社会化交往与独立自我104

三、体制是人最直接依托的生存环境106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体制平台106

四、体制制约社会的交往方式108

五、体制是一种特定的人际交往模式109

第三节 异性交往中的价值实现111

六、认识女性:作为“他者”的第二性111

七、爱情有没有归宿114

八、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归宿116

第一节 现代化与人格转型120

一、人与社会的“同步现代化”120

第七章 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120

二、重新认识“人的现代性”122

三、中国现代化中的人格转型123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民人格124

四、公民人格的价值定位125

五、市场经济与公民人格的双向建构126

六、市场经济的“社会精神气质”128

七、现代公民人格塑造131

八、人格优化133

第三节 文化向度与伦理精神133

九、“多向度的人”135

第八章 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139

第一节 人与自然有否伦理关系139

一、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139

二、“天人合一”与生态伦理143

第二节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146

三、人类中心论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46

四、非人类中心论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49

第三节 “类时代”与生态伦理152

五、类时代与生态问题的伦理困境152

六、类存在与生态问题的伦理实质154

七、类伦理与生态问题的全球治理156

第九章 人与网络的伦理关系160

第一节 网络伦理何以可能160

一、网络伦理的现实基础160

二、网络时代的伦理精神165

三、网络黑客是罪犯还是佐罗170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伦理两难170

四、网络隐私该保护还是公开173

五、网络异化成为主人还是奴隶175

第十章 国家之间的伦理关系179

第一节 国家间互动的伦理特点179

一、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179

二、国家间互动及其伦理意义182

三、国际社会的“善”184

第二节 国际政治伦理184

四、核伦理问题187

五、恐怖主义问题189

第三节 全球化困惑与全球治理191

六、全球化的两难191

七、非传统安全194

八、世界和谐与人的“解放”197

结语 自觉为人201

后记203

主要参考文献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