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医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医书研究
  • 李今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419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古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医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考1

一、《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的上限2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的下限5

三、《黄帝内经》的成书地点6

《黄帝内经》的学习方法11

一、忠实《内经》原文12

(一)以《内经》原文为主12

(二)参阅历代学者对《内经》的注释15

(三)运用训诂学知识16

(四)利用校勘方法17

二、理论联系实际20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2

试论《黄帝素问直解》23

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28

一、营卫的基本概念及基础28

二、营卫的生成及其运行规律29

(一)营气29

(二)卫气31

三、营卫的相互关系33

四、营卫的生理作用34

五、营卫理论的临床作用36

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38

略论《黄帝内经》中血气流行及放血治病44

略论“巫”的起源和《黄帝内经》中的巫祝治病49

一、“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上限54

《素问》“运气七篇”成书年代考54

二、“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下限56

“按摩”古史考57

楚医学初探62

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71

从我国古代对妊娠正常胎位的认识谈到中医学的护养胎孕77

论我国古代优生观82

一、婚姻与优生关系82

二、求子与优生关系83

三、胎孕与优生关系84

四、分娩与优生关系87

五、婴幼儿期与优育关系89

(三)乳哺90

(二)洗浴90

(一)衣着、居处90

考据学在中医古籍研究中的地位93

论我国文字文化基本规律和整理中医药学98

《黄帝内经》研究105

一、《素问》考义四十七则105

(一)天师105

(二)歧伯108

(三)天癸109

(四)女子七七 男子八八111

(五)因于气 四维相代113

(六)精则养神,柔则养筋115

(七)精乃亡,邪伤肝也118

(八)阳密乃固118

(九)阴平阳秘120

(十)鼽衄122

(十一)此平人脉法也124

(十二)十二藏十二官126

(十三)中正之官129

(十四)罢极之本131

(十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134

(十六)《五藏生成篇》136

(十七)祝由137

(十八)五藏阳以竭也139

(十九)去宛陈莝140

(二十)夫五藏者,身之强也142

(二十一)面肿曰风145

(二十二)太过则令人善忘146

(二十三)病名曰疝瘕 一名曰蠱149

(二十四)少腹?热而痛151

(二十五)凥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154

(二十六)木敷者其叶发155

(二十七)乳子157

(二十八)壅害于言159

(二十九)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161

(三十)柔痉163

(三十一)食亦167

(三十二)《?痛论篇》170

(三十三)瘅热焦渴171

(三十四)身有病而无邪脉172

(三十五)则皮毛虚弱急薄著176

(三十六)《奇病论篇》178

(三十七)《大奇论篇》179

(三十八)所谓甚则跃者180

(三十九)七节之傍,中有小心182

(四十)合篡间 绕篡后 下至篡185

(四十一)在凥骨下空188

(四十二)数刺其俞而藥之190

(四十三)皮肤不收191

(四十四)饮以美酒一杯192

(四十五)退行一步194

(四十六)太阳所至为寝汗198

(四十七)脉经上下篇199

二、《灵枢经》考义二十则201

(一)神乎神客在门201

(二)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202

(三)?癃 癃?203

(四)命门205

(五)肠胃?辟207

(六)狂忘不精209

(七)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211

(八)六府不和则留为癰213

(九)淖泽注于骨215

(十)其脉空虚217

(十一)手之三阴,从藏走手…… 218

(十二)人之所受氣者,谷也225

(十三)膀胱之胞薄以懦227

(十四)变呕230

(十五)《忧恚无言》231

(十六)阳重脱者易狂232

(十七)腘然未偻234

(十八)寒热淋露236

(十九)中其眸子237

(二十)乃下留于睪239

《八十一难经》成书年代考242

《八十一难经》考义二则246

一、善潔246

二、其病四肢满闭淋247

《针灸甲乙经》考义二则250

一、痫痓筋挛250

二、阳气绝则瞑,阴气绝则眠251

《黄帝内经太素》考义一则254

阴气降至 阳气降至254

我国古代病证名词考五则256

一、瘈疭256

三、疝瘕257

二、淋閟257

四、洞泄258

五、戴眼259

《伤寒杂病论集》质疑261

《伤寒论》考义八则263

一、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263

二、目瞑266

三、必额上陷脉紧急268

四、如狂 发狂270

五、脉结代272

六、更来小数 中有还者反动273

七、奄然发狂274

八、却治其厥276

论《金匮要略》一书的形成278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283

《金匮要略》考义二十四则292

一、其脉如蛇292

二、一物瓜蒂汤298

三、身体魁羸300

四、酸削不能行302

五、桂枝加龙骨牡蛎汤304

六、天雄散307

七、弦则为减 减则为寒310

八、肺癰311

九、胸痹缓急315

十、两胠疼痛317

十一、若发则白汗出319

十二、邪哭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321

十三、三焦竭部 上焦竭 下焦竭325

十四、淋秘不通327

十五、《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329

十六、寸口脉浮而迟 趺阳脉浮而数332

十七、阳前通 阴前通335

十八、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337

十九、气利339

二十、甘草粉蜜汤341

二十一、葫蒜350

二十二、?鮧鱼351

二十三、蒪353

二十四、犀角箸355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358

一、苦菜363

《神农本草经》考义二则363

二、彼子365

《肘后备急方》考义二则368

一、捣扁豆封368

二、青蜂 分等 麝芮 毒之369

《新修本草注》考义一则370

《备急千金要方》考义八则372

一、桑蠍虫矢372

二、桑木中蜴屎373

三、抵党汤 虎掌374

四、百八十日尻骨成375

五、阴气绝则眠376

六、?根378

七、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379

八、葫380

《千金翼方》考义三则381

一、鸡肠草381

二、茗 苦?382

三、如病虎状383

孙思邈著作中之“匉鱼”考385

“经方”隨谈386

《马王堆汉墓帛书》研究390

一、《足臂十一脉灸经》考义四则390

(一)? 下? ?390

(二)脞瘦393

(三)数?394

(四)上入脞间 病脞瘦394

三、《脉法》考义一则396

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考义一则396

四、《五十二病方》考义十四则397

(一)痉397

(二)井?399

(三)婴儿索痉 ?直而口?401

(四)夕下 合卢 凄夕402

(五)大带 ?405

(六)酸浆409

(七)?穨411

(八)纂412

(九)罢合414

(十)?415

(十一)秋竹416

(十二)苦瓠瓣417

(十三)茈418

(十四)般服零 最取大者419

五、《导引图》考义一则420

六、《天下至道谈》考义一则423

附:周秦两汉典籍中医药资料研究424

一、《庄子》考义一则424

二、《淮南子》考义二则426

(一)蛷者426

(二)和堇428

三、《尔雅》考义一则429

四、《荀子》考义一则432

五、《通俗文》考义一则433

六、《史记》考义一则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