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思想研究 6 秦汉思想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桂钿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6651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汉思想研究 6 秦汉思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秦汉时代的政治局势1
二、秦汉时代的思想融合2
三、秦汉时代的思想特点5
(一)确立系统宇宙观5
(二)发展朴素辩证法6
(三)融合各家的新体系8
(四)哲学与科学的结合9
(五)哲学和政治的关系11
第一章 秦汉思想的序曲——《吕氏春秋》15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15
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17
三、《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23
(一)民本思想23
(二)五运之说24
四、《吕氏春秋》的人生思想27
(一)人性有欲28
(二)人情有伪29
(三)养生之道31
(四)形动气通34
第二章 秦朝思想统一于法家37
一、思想统一于法家37
二、秦亡于农民起义40
三、关于农民反对封建制度问题43
第三章 总结秦亡教训,探讨治国大道——陆贾和贾谊47
一、陆贾与《新语》47
(一)“本于天地”的道论48
(二)“文武并用”的政治思想50
(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53
(四)圣人史观56
二、贾谊的民本主义58
(一)民本思想的来源58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60
(三)民本思想的意义和影响62
(四)积贮与铸钱63
第四章 黄老思潮的兴衰66
第五章 融合诸子学说,建立宇宙论体系——《淮南鸿烈》71
一、刘安与《淮南鸿烈》71
二、《淮南鸿烈》的宇宙论73
(一)宇宙本原论73
(二)宇宙演化论74
(三)宇宙系统论76
三、无为治国的政治思想78
四、乘时应变的辩证法思想81
第六章 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礼记》86
一、礼论86
二、大同与小康88
三、《大学》和《中庸》89
四、《学记》中的教育思想93
五、《大戴礼记》97
第七章 儒学思潮的兴起99
第八章 儒宗地位的确立,天人之学的形成——董仲舒哲学104
一、生卒年与对策之年考104
(一)生年考104
(二)卒年考108
(三)对策之年考112
二、仁义论121
(一)仁121
(二)义125
(三)仁义之分128
(四)义利观132
三、天人感应论138
四、人性论150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151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157
(三)性未善论160
五、教化论170
(一)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170
(二)太学养士,实试求贤172
(三)重德教、辅刑罚173
(四)教材与教学内容——六艺与三纲五常173
(五)学习态度和方法——博节、多连、精思达虑175
(六)教师176
六、政治哲学177
(一)董仲舒的哲学是政治哲学177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178
(三)天人感应论是其理论形式181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184
(五)结论187
七、汉代公羊学传授源流考辨188
第九章 大一统论194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194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197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199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202
(一)思想统一于儒学,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202
(二)思想统一于儒学,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04
(三)思想统一于儒学,压抑了百家的发展,维护了专制制度207
(四)思想统一于儒学,导致一刀切现象209
(五)思想统一于儒学,严重限制了个人思想的发展,残酷迫害有识之士211
(六)思想统一于儒学,政治干预学术,既破坏了学术,也损害了政治212
第十章 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三位一体——司马迁与《史记》215
一、史学家司马迁215
二、文学家司马迁220
三、成一家之言223
四、三富论227
第十一章 关于治国方针的一场全面争论——《盐铁论》232
一、朝廷与地方的矛盾233
(一)争论的背景233
(二)斗争的实质235
(三)争论的重点238
(四)有益的启迪241
二、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矛盾243
第十二章 经学与谶纬245
一、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245
二、经学的今古文之争246
三、经学与政权248
四、繁琐注经和皓首穷经253
五、谶纬255
第十三章 纯任儒术,复古改制——王莽兴衰的思想根源258
一、王莽改革258
(一)改名259
(二)改制260
(三)度量衡的改革262
(四)五均六管267
(五)货币改革274
(六)税制改革279
(七)禄制改革281
二、对王莽的评论286
(一)迷信天命287
(二)复古改革288
(三)任意唯心289
(四)新的评价290
第十四章 反天人感应论的暗流293
第十五章 科学思维的超前觉醒——王充辨虚实303
一、王充生平考303
(一)关于“乡里称孝”304
(二)关于王充是否到过京师的问题307
(三)关于“师事班彪”的问题311
(四)关于“特诏公车征”的问题317
二、天地本原论宇宙观321
(一)王充哲学与汉代天文学的关系321
(二)宇宙模式和天地本原论329
三、论鬼331
四、知为力335
五、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340
(一)“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观341
(二)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42
(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343
六、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345
(一)社会繁荣与《宣汉》《须颂》345
(二)虚妄盛行与“九虚”“三增”348
(三)大一统国家与儒、吏之争351
(四)尊师重教与世儒、文儒之争354
(五)复杂原因与逢遇幸命356
七、对王充的评价359
(一)王充与培根359
(二)执著求真360
(三)超前觉醒364
热门推荐
- 3329619.html
- 2900932.html
- 1005163.html
- 587830.html
- 842699.html
- 2748315.html
- 2481177.html
- 779708.html
- 2044529.html
- 2323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5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9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1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4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4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