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 字振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125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特征5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5

(一)“现代民族”的形成5

(二)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7

(三)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形成8

(四)资产阶级民族学的形成9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10

(一)民族平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石10

(二)民族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贯穿始终的主题17

(三)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终极价值22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30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人民性30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践性32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全球性34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超越性3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俄国的继承与发展38

一、列宁民族理论的形成背景38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民族解放运动是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38

(二)列宁与第二国际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是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41

(三)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内部关于民族问题的斗争是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实践背景44

二、列宁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实践47

(一)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47

(二)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基本理论49

(三)列宁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51

(四)列宁关于后进民族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认识及实践55

(五)列宁关于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与实践57

三、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60

(一)斯大林基本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定义60

(二)斯大林对民族问题理论所作的探索与实践63

(三)斯大林对民族平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66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俄国实践中的经验及偏离68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俄国实践中的经验68

(二)斯大林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的偏离7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条件74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客观条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74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74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77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可能性条件:传统的国家结构形式81

(一)传统的国家结构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可能性模式81

(二)传统的国家结构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实践85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背景88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91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94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97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必备条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100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00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内容及运用103

五、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及国际背景106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因素106

(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国际背景10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12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1922—1948年)113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113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萌芽117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萌芽的完善以及意义121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形成(1949—1957年)127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的理论形态127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制度形态131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的法制形态133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的实践形态136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曲折发展(1958—1977年)140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进程140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曲折发展的教训143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深入推进(1978年至今)146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正常发展及其深入146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148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15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15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55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基石156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质158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160

二、真正了解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163

(一)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立足点163

(二)深入认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166

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168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169

(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基因171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174

四、以世界眼光不断吸收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76

(一)坚持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要求和体现177

(二)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79

五、各族人民群众真正掌握理论,形成中国力量181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实践体现182

(二)凝聚人心铸就中国力量184

第六章 苏联解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挑战186

一、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判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实践的失误186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实践中对民族主义的失误188

(二)联邦制民族共同体实践中的失误191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实践中理论认识上的失误193

二、苏联解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挑战的主要表现197

(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权威的挑战198

(二)对民族跨越实践的挑战200

(三)对共产党执政的挑战202

(四)对民族发展方向的挑战206

三、苏联解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现实启示20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208

(二)保证民族政策的连续性211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保障无产阶级专政的纯洁性214

(四)科学认识民族主义217

第七章 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与发展趋势219

一、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220

(一)民族自身发展问题220

(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222

(三)民族间的关系问题224

(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问题228

(五)民族政策过程问题233

二、当前中国民族发展的主要趋势236

(一)当前中国民族问题性质的转向:从阶级斗争性质向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性质的转向236

(二)民族问题实践逻辑的转向:从政治问题逐渐向社会问题回归239

(三)民族问题空间维度转向复杂化:从简单的国际国内的民族问题向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交织共存并复杂化的转向243

(四)民族身份的逻辑转向:从民族身份逐渐向公民和民族双重身份并存的转向247

三、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原则250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向250

(二)强化国家意识252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255

结语259

参考文献261

后记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