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藏书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傅璇琮,谢灼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宁波:宁波出版社
- ISBN:780602286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1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藏书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先秦藏书5
第一章 我国藏书的起源5
第一节 夏王室文献的收藏5
第二节 商王室文献的收藏7
一、商王室藏有文献7
二、商王室文献保藏的处所8
三、商王室文献的管理9
四、商王室文献的利用10
第三节 周王室藏书11
一、周王室藏书丰富11
二、周王室藏书的处所13
三、周王室藏书的管理17
四、周王室藏书的利用22
一、诸侯国拥有藏书27
第二章 周代诸侯国和私家藏书27
第一节 周代诸侯国官府藏书27
二、诸侯国藏书的处所31
三、诸侯国藏书的管理和运用31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兴起36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藏书家36
二、诸子藏书的来源和特点39
第三节 藏书分类理论的奠基41
一、诸子对前人分类成果的继承42
二、诸子对典籍分类的研究44
第二编 秦汉藏书53
第一章 秦代藏书53
第一节 秦代官府藏书53
一、秦代官府藏书的聚散53
二、秦代官府藏书的机构54
三、秦代官府藏书的处所及其分类编目57
第二节 秦代私家藏书60
一、秦代私家藏书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60
二、秦代的著名藏书家62
第二章 汉代藏书65
第一节 西汉官府藏书65
一、西汉官府藏书的搜集与整理65
二、西汉官府藏书机构、典藏处所及其利用67
第二节 东汉官府藏书72
一、东汉官府藏书的搜集与整理72
二、东汉官府藏书机构及其利用74
第三节 两汉私家藏书概略79
一、西汉私家藏书79
二、东汉私家藏书83
一、三国、两晋的图书典藏9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典藏与散佚93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93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藏书93
二、南朝的图书典藏96
三、十六国、北朝的图书典藏9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整理与编目101
一、三国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102
二、两晋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103
三、南朝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106
四、北朝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10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利用与流通110
一、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利用110
二、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流通115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秘书监制度117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12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概述121
一、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的发展121
二、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发展124
一、魏晋主要藏书家12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藏书家127
二、南朝主要藏书家130
三、北朝主要藏书家13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寺观藏书14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寺院藏书141
一、佛教的传入和寺院藏书的兴起141
二、三国、西晋的佛典和寺院藏书143
三、东晋、十六国的佛典和寺院藏书145
四、南北朝的佛典和寺院藏书14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道观藏书150
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151
二、三国、西晋的道教与道经152
三、东晋、南朝的道教与道观藏书153
四、十六国、北朝的道观藏书156
第一节 国家统一、文化发展与藏书165
第四编 隋唐五代藏书165
第一章 隋唐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165
第二节 重书政策为官藏成就之推动力169
第三节 皇室与国家内外藏书格局之定型171
第二章 隋唐五代官府藏书175
第一节 隋代官府藏书175
一、隋代官府藏书的形成175
二、隋代两京官府藏书之处所178
三、隋代官府藏书的建设管理181
四、隋代官府藏书的沦失184
第二节 唐代官府藏书186
一、唐初官府藏书之聚集186
二、唐代官府藏书的主要处所188
三、唐代官府藏书的补充校理194
四、唐代官府藏书的庋藏编目196
五、晚唐官府藏书之衰落202
第三节 五代官府藏书204
一、长安、洛阳藏书中心的消解204
二、五代官府藏书机构与处所208
三、五代刻书事业之兴起与官府藏书211
第三章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215
第一节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地域分布215
一、隋唐京师长安215
二、洛阳219
三、其他地区220
第二节 隋唐五代藏书家主要成分228
一、官藏机构职员之私藏229
二、皇室宗亲及诸王藏书232
三、诸州刺史等地方官吏藏书235
第三节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社会风气238
一、藏书致用的几种方式238
二、酷嗜书画的藏书时尚242
第四章 隋唐五代寺观和书院藏书249
第一节 隋唐佛道经本与政府典藏249
一、写经的普及与数量增长249
二、佛道大藏的形成与完善251
三、政府收藏佛道经本的处所255
第二节 隋唐五代寺观藏书258
一、隋代主要寺观藏书258
二、唐代大寺名观藏书261
三、五代时期寺观藏书266
四、唐五代敦煌寺观藏书268
第三节 隋唐寺观藏书制度及使用271
一、经藏制度在唐代的确立271
二、寺观藏书的使用275
第四节 唐代书院藏书的兴起278
第一节 重文政策与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288
第一章 宋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288
第五编 宋辽夏金元藏书288
第二节 科举教育的发展对图书需求的增加290
第三节 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加快了图书的生产与流通294
第二章 宋代官府藏书297
第一节 宋代皇室及中央官府藏书机构297
一、宋代皇室藏书297
二、宋代国家图书馆——馆阁303
三、宋代其他中央藏书机构309
第二节 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数量与来源311
一、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大致数量311
二、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来源313
第三节 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整理、保管与利用327
一、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编目整理327
二、宋代中央官府图书保管措施331
三、宋代馆阁图书的利用与借阅336
一、宋代地方行政管理机构341
第四节 宋代地方官府藏书341
二、宋代地方官府藏书处所342
三、宋代地方官府藏书的来源344
第三章 宋代士大夫的私家藏书349
第一节 宋代私家藏书风气的普及349
一、藏书家人数众多,数倍于前代349
二、藏书活动从北到南延续不断353
三、收藏图书内容丰富、各具特色356
第二节 承沿数代的宋代藏书世家360
一、宋代藏书世家概况360
二、宋代藏书世家的地区分布375
三、宋代藏书世家家庭成员及其特点376
第三节 宋代藏书家对图书的整理研究379
一、数量可观的私家藏书目录379
二、开私家藏书提要目录先河的分类编目384
三、校雠图书,发扬扫灰尘精神389
四、著录研讨,首建雕版图书版本之学391
第四章 宋代书院藏书与寺观藏书396
第一节 宋代书院藏书的发展396
一、宋代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396
二、宋代书院藏书楼纪略401
三、宋代书院藏书的特点405
第二节 宋代的寺观藏书408
一、儒佛道的融合与宋代宗教的盛行408
二、宋代寺观对佛道典籍的收藏410
三、宋代寺观中的其他藏书413
四、宋代寺院对私家藏书的寄存415
第五章 辽、西夏、金时期藏书417
第一节 辽代藏书417
一、辽代的官府和学校藏书417
二、辽代的私家藏书420
三、辽代的寺院藏书423
第二节 西夏藏书427
一、西夏藏书的历史背景427
二、兴庆府藏书433
三、黑水城藏书439
四、西夏藏书的特点和价值444
第三节 金代藏书449
一、金代官府藏书449
二、金代私家藏书452
三、金代寺院和道观藏书456
第六章 元代藏书460
第一节 元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460
一、元代的文化政策460
二、元代发达的南北出版业461
第二节 元代官府藏书464
一、元代官府藏书的主要来源464
二、集皮藏刻印为一体的元代图书管理机构465
第三节 元代私家藏书的复兴470
一、以江浙、大都为中心,汉族为主的藏书家队伍471
二、注意防潮、防火、防盗的私家藏书楼478
三、私藏图书的利用与流通482
第四节 元代书院藏书的继续发展487
一、书院藏书事业的继续发展487
二、元代书院藏书楼纪略491
三、元代书院藏书的特点494
四、元代书院藏书建设的制度化500
第五节 元代的寺院和道观藏书503
一、元代的寺院藏书503
二、元代的道观藏书506
第六编 明代藏书513
第一章 明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513
第一节 明代经济发展对藏书的影响514
第二节 明代文化发展对藏书的影响516
第三节 明代刻书业和图书流通业的发达对藏书的影响518
第二章 明代官府藏书525
第一节 明代宫廷藏书525
一、明代宫廷藏书的来源和建设525
二、明代宫廷藏书的整理533
三、明代宫廷藏书的衰落536
四、明代宫廷藏书的影响541
第二节 明代中央官府、地方官府藏书546
一、明代朝廷各部院刻书藏书546
二、明代地方官府藏书551
第三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历程558
第一节 明代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与地域分布558
一、明代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558
二、明代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559
一、宋濂青萝山房藏书561
第二节 明初江浙私家藏书的兴起561
二、叶盛菉竹堂藏书564
第三节 成化以降藏书风气的发展566
一、长洲朱存理、杨循吉、都穆、顾元庆等诸家藏书活动566
二、华亭何良俊藏书活动571
三、上海陆深绿雨楼藏书572
第四节 嘉靖、隆庆之世藏书的繁荣573
一、以范钦、项元汴为代表的浙江藏书家574
二、以王世贞、唐顺之为代表的江苏藏书家598
三、以李开先、高儒为代表的北方藏书家607
第五节 万历至崇祯私家藏书的昌盛611
一、雄视东南的江苏钱谦益、毛晋等藏书家群体612
二、浙江祁承?等藏书家625
三、福建陈第、徐?等藏书家630
第一节 明初藩王分封地及刻书637
第四章 明初藩王及其后裔刻书藏书637
第六编 明代藏书637
第二节 周藩朱?及其后裔朱有墩、朱睦?藏书644
一、朱?的著述与藏书活动645
二、朱有燉的戏曲创作与藏书活动645
三、朱睦?的著述与藏书活动647
第三节 宁藩朱权及其后裔朱谋?藏书649
一、朱权的著述与藏书活动649
二、朱谋?的著述与藏书活动651
第四节 晋藩及其后裔朱钟铉藏书652
一、朱钟铉藏书653
二、朱奇源藏书653
第五节 其他各地藩府藏书654
一、辽藩光泽荣端王朱宠?藏书654
二、秦藩简王朱诚泳、定王朱惟焯藏书655
三、衡藩朱厚煐、朱载玺藏书655
四、郑藩庐江王朱见楠藏书656
五、徽藩朱见沛藏书657
第五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风尚658
第一节 小说戏曲收藏658
一、朝廷官府严禁收藏小说、戏曲659
二、藏书家的小说书籍收藏661
三、藏书家的戏曲书籍收藏664
第二节 书画收藏668
第三节 抄刻并重,增益藏书672
一、藏书家崇尚抄书的原因673
二、藏书家著名抄本举要674
三、藏书家刻书精品举要679
第六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贡献684
第一节 护藏与传播古籍684
一、胡震亨保存传播唐诗687
二、臧懋循、赵琦美保存传播元杂剧688
三、洪楩保存传播宋元话本691
四、丛书刊刻,书种延续692
第二节 藏书理论建设695
一、高濂论藏书目的及版本鉴定695
二、祁承?论购书、鉴书、分类编目697
第三节 藏书楼建筑设计和典籍护藏经验702
第四节 利用藏书搜辑及编纂史料706
一、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与《弇州史料》706
二、何乔远与《名山藏》707
三、焦竑与《国朝献征录》708
四、郑晓与《吾学编》710
五、张萱与《西园闻见录》710
第五节 造就培养人才711
一、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唐宋派”古文家和藏书的关系712
二、丰富的戏曲作品收藏,孕育了朱有墩、李开先、汤显祖等戏曲大家713
第一节 明代书院藏书的发展和特点718
一、明代书院藏书发展概略718
第七章 明代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718
二、明代书院藏书的特点723
第二节 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的趋向成熟731
一、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731
二、明代书院有关藏书的各种管理制度734
第三节 明代寺院和道观藏书736
一、明代寺院藏书736
二、明代道观藏书740
第七编 清代藏书748
第一章 清代文化政策与藏书748
第一节 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藏书748
第二节 乾、嘉时的文化政策与藏书752
第三节 晚清的文化政策与藏书756
第二章 清代官府藏书的全盛760
第一节 《四库全书》与官府藏书760
一、征书761
二、禁书765
三、修书769
第二节 清代官府藏书系统的建立774
一、北四阁775
二、南三阁781
三、其他宫廷藏书787
四、中央机构附设藏书处794
第三节 清代文渊阁职官及管理制度799
一、文渊阁职官的设置799
二、文渊阁的管理制度801
第四节 清代官府藏书的利用803
一、南三阁藏书的利用806
二、利用宫廷藏书辑佚和编纂808
第五节 清代地方官学藏书811
一、地方官学藏书来源812
二、地方官学藏书的特点814
一、中国私家藏书发展的高峰817
第三章 清代私家藏书的发达817
第一节 清代私家藏书概观817
二、清代私家藏书发展的社会因素819
第二节 南北分流的清初私家藏书829
一、江苏常熟绛云楼、述古堂、汲古阁、昆山传是楼和江宁千顷斋829
二、浙江嘉兴曝书亭、杭州小山堂、瓶花斋和宁波天一阁、余姚续钞堂835
三、京师乐善堂与山东池北书库841
第三节 清代乾嘉藏书风尚的兴盛843
一、私家藏书与《四库全书》的编纂843
二、乾隆修书时献书四大家847
三、京师众多的藏书家852
四、乾嘉间四大藏书家及其他854
第四节 晚清私家藏书的逐步衰落860
一、晚清藏书四大家中的“南瞿北杨”861
二、晚清藏书四大家中的皕宋楼、八千卷楼866
三、其他藏书家870
第四章 清代私家藏书的分布和种类872
第一节 清代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872
一、江苏藏书家分布872
二、浙江藏书家分布878
三、私家藏书发达的其他地区884
第二节 清代私家藏书的种类888
一、清代学者对私家藏书种类的论述888
二、清代私家藏书的种类893
第五章 清代私家藏书风尚900
第一节 长期积累 日增月益901
一、积累才能形成特色902
二、孜孜以求,终身不悔904
三、四方求索,长期积累906
第二节 搜珍求异 百宋千元909
一、追求宋刻明抄之情趣909
二、形成特藏,便利研究912
三、黄王烈收集宋元秘本913
第三节 互相传抄 通假有无916
一、抄本之可贵916
二、清之精抄本918
三、特殊年代之抄本921
四、抄书之方式924
第四节 勤于校雠 讲求版刻927
一、藏书必须校勘927
二、卢文弨校书931
三、顾广圻校书935
四、黄丕烈校书937
第五节 题跋编目 有条有理940
一、编目之必要940
二、藏书目录的编写942
三、题跋946
一、著名私家藏书楼948
第六节 建造书楼 管理库房948
二、藏书楼库房管理952
第六章 清代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956
第一节 清代兴盛的书院藏书956
一、清代书院藏书的发展历程956
二、清代书院藏书的辉煌及其原因965
三、晚清书院藏书的近代化972
第二节 清代书院藏书的来源975
一、皇帝赐书975
二、官府置备975
三、社会捐助976
四、书院自置979
五、图书基金980
第三节 清代书院藏书的管理制度982
一、不同的管理体系及其运作特点982
二、图书征集制度986
三、整理编目制度989
四、图书借阅制度992
五、图书保管制度999
第四节 清代寺院和道观藏书1001
一、寺院藏经1001
二、道观藏书1008
第七章 清代藏书活动的学术总结1012
第一节 孙从添和他的《藏书记要》1012
第二节 《吴兴藏书录》和《武林藏书录》1016
一、《吴兴藏书录》1016
二、《武林藏书录》1018
第三节 叶昌炽和他的《藏书纪事诗》1018
第四节 《藏书十约》和《书林清话》1023
一、《藏书十约》1024
二、《书林清话》1026
第一节 西方公共藏书观念的东渐1034
第八编 二十世纪中国藏书1034
第一章 传统藏书观念的革命1034
一、西方公共藏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035
二、清末人士对西方公共藏书机构的认识1042
三、民初人士对西方公共藏书制度的借鉴1047
四、西方人士在中国创办的藏书楼(图书馆)1050
第二节 中国藏书家的自觉1055
一、中国传统藏书楼从封闭走向有限开放1055
二、“维新派”的藏书主张与实践1057
三、开明官员与士绅的藏书主张与实践1060
四、国粹思潮与近代图书馆藏书1062
第三节 近代公共藏书观念的确立1066
一、“新图书馆运动”的推动1067
二、中西藏书观之检讨1071
第四节 历代藏书家活动的学术总结1075
一、从《清代藏书家考》到《中国藏书家考略》1077
二、从《山西藏书考》到《天一阁藏书考》1079
第二章 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藏书事业1083
第一节 各地公共藏书的大势1083
一、公共藏书楼的藏书格局1085
二、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格局1089
第二节 江南图书馆的创建及其藏书1100
一、江南图书馆的创建1100
二、江南公私藏书之荟萃1101
第三节 京师图书馆的创建及其藏书1106
一、京师图书馆的创建1106
二、藏书事业在社会动荡中发展1108
第三章 私家藏书活动的波澜1113
第一节 私家藏书传统的存亡绝续1113
一、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1113
二、“化私秘为公开”的趋势1117
一、近代书业的活跃1124
第二节 书业活动与私家藏书风尚1124
二、南北方书肆的兴盛1130
三、书业活动与藏书聚散1144
四、藏书家海外访书活动1155
五、对宋元本的珍视和专藏的兴起1165
第三节 学者文人藏书的兴盛1174
一、宋元善本书收藏1181
二、南明史籍收藏1183
三、集部书籍收藏1187
四、地方史志收藏1189
五、乡邦先哲文献收藏1191
六、金石地志收藏1193
七、文艺通俗读本收藏(上)1195
八、文艺通俗读本收藏(下)1199
九、特种书籍专藏1202
一、严遨贲园书库藏书1206
第四节 工商实业家藏书的崛起1206
二、卢靖、卢弼兄弟藏书1208
三、陶湘涉园藏书1209
四、张钧衡适园藏书1210
五、王体仁九峰旧庐藏书1211
六、叶景葵卷?藏书1213
七、蒋汝藻密韵楼藏书1214
八、刘体信、刘体智兄弟藏书1215
九、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1217
十、刘承干嘉业堂藏书1218
第五节 私家藏书的传播1220
一、开放私家藏书于公众阅览和捐书兴馆1220
二、校刊家藏秘籍以传播世间1223
三、编印私家藏书目录1228
四、撰著读书志记和藏书题跋1238
五、宋版元椠的赏鉴之风1244
六、藏书印与藏书票1253
第四章 社会动乱中的公私藏书1261
第一节 私家藏书的空前厄运1261
一、北平、上海书业所反映的私家藏书聚散1261
二、辛亥革命和军阀战乱对私家藏书的影响1265
三、日寇侵华战争所带来的私家藏书的厄运1271
第二节 寇火下的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1283
一、涵芬楼的建立与演进1283
二、涵芬楼的藏书特色及其价值1287
三、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的文献价值1290
四、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的毁灭1292
第三节 国立图书馆系统对藏书的保护1295
一、公立图书馆在抗战时期保护藏书1295
二、各主要图书馆保护藏书的艰苦努力1298
一、建于危邦的合众图书馆1310
第四节 合众图书馆和文献保存同志会的贡献1310
二、志在抢救沦陷区典籍的文献保存同志会1316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藏书事业132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对典籍的保护1329
一、在革命的战火中保护文化典籍1329
二、百废待兴之际成立文物保管委员会1332
第二节 建国初从废纸堆中抢救文化典籍1337
一、政府号召从废纸堆中抢救古旧书刊资料1337
二、到全国各地搜购古旧书刊资料1342
第三节 百川归流的私家藏书1344
一、50年代以来私家藏书的捐献热潮1344
二、中国印本书籍展览和文保工作汇报展览会1352
三、60年代以来仍不绝如缕的私家藏书捐献活动1354
第六章 方兴未艾的中国藏书史研究1357
一、单行本书目题跋集的整理再版1358
第一节 历代藏书家目录和题跋集的印行1358
二、历代书目题跋丛集的整理编印1360
第二节 早期藏书史论著的订补再版1362
一、从《江浙藏书家史略》到《中国藏书家考略》1362
二、从《藏书纪事诗》到《续补藏书纪事诗传》1363
第三节 藏书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366
一、中国藏书家断代研究和区域研究1366
二、中国藏书家的个别研究1370
一、历代藏书家辞典和传记的编集1373
第四节 综论性著作的结撰1373
二、藏书综论性著述的编撰1374
第五节 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成果斐然1377
一、中国当代藏书活动研讨会1377
二、天一阁及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1378
三、缪荃孙学术研讨会1379
四、中国古代藏书楼国际学术研讨会1379
后记1381
热门推荐
- 2392990.html
- 2849792.html
- 989738.html
- 3460675.html
- 3065817.html
- 3133167.html
- 2244294.html
- 2636636.html
- 3356030.html
- 3018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1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0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9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