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巴楚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巴楚县志
  • 杨曦东主编;巴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10987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92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972页
  • 主题词:地方志 巴楚县(学科: 地方志) 巴楚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巴楚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2

大事记10

卷一 建置 区划64

第一章 位置 面积64

第二章 建置沿革64

第三章 行政区划66

第一节 清代行政区划6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67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67

第四章 乡镇概况69

第一节 巴楚镇69

第二节 三岔口镇70

第三节 色力布亚镇71

第四节 阿瓦提镇72

第五节 恰尔巴格乡73

第六节 多来提巴格乡74

第七节 阿纳库勒乡74

第八节 夏马勒乡75

第九节 阿克萨克马热勒乡76

第十节 阿拉格尔乡77

第十一节 琼库尔恰克乡78

第十二节 英吾斯塘乡79

〔附〕县办场简况79

第五章 地名考释82

第一节 蔚头州考82

第二节 巴尔楚克考83

第三节 玛喇巴什地望考83

卷二 自然环境86

第一章 地质86

第一节 地层86

第二节 构造86

第二章 地貌86

第一节 地貌类型86

第二节 山脉87

第三章 气候88

第一节 四季特征88

第二节 日照 气温89

第三节 降水 蒸发90

第四节 风速 风向92

第五节 地温 物候92

第四章 水文94

第一节 地表水94

第二节 地下水95

第五章 土壤96

第一节 土壤类型96

第二节 土壤分布96

第三节 土壤养分98

第六章 矿藏99

第一节 金属矿99

第二节 非金属矿100

第七章 生物101

第一节 植物101

第二节 动物102

第八章 自然灾害103

第一节 风灾103

第二节 冰雹104

第三节 病虫害105

第四节 地震105

卷三 人口110

第一章 人口变化110

第一节 人口发展110

第二节 密度与分布112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4

第一节 民族114

第二节 性别116

第三节 年龄116

第四节 文化程度118

第五节 职业119

第三章 计划生育120

第一节 机构120

第二节 政策与规定121

第三节 节育措施123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124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125

卷四 农业13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0

第一节 封建剥削形式130

第二节 减租反霸与土地改革131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32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133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133

〔附〕发挥“两个”积极性促进农业现代化135

第二章 农业机构1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139

第二节 事业单位140

第三章 种植业结构与农业分区142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142

第二节 农业分区144

第四章 主要农作物栽培146

第一节 粮食作物品种及栽培措施146

第二节 棉花生产152

第三节 油料作物生产158

第四节 牧草与绿肥作物种植159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160

第六章 农垦161

第一节 清代巴尔楚克屯垦1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夏和尔的开发16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垦事业163

卷五 林业174

第一章 机构1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4

第二节 林场176

第二章 林业资源178

第一节 天然荒漠林178

第二节 农区人工林179

第三章 林业区划179

第四章 育苗 造林182

第一节 育苗182

第二节 植树造林183

第三节 森林抚育186

第五章 森林保护和利用188

第一节 防火188

第二节 防盗伐 滥伐189

第三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189

第四节 开发利用与林业科研191

第六章 经营管理与效益192

第一节 经营管理192

第二节 效益193

卷六 园艺196

第一章 气候资源196

第一节 光能资源196

第二节 热量资源197

第三节 水份资源198

第二章 果瓜资源198

第一节 果树资源198

第二节 瓜类资源207

第三章 果瓜生产209

第一节 果品生产209

第二节 瓜类生产211

第四章 果树栽培技术212

第一节 技术改进212

第二节 技术推广21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14

第五章 甜瓜 西瓜栽培技术215

第一节 传统栽培技术215

第二节 栽培技术改进216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216

第四节 主要病虫害217

第六章 瓜果贮藏218

第一节传统贮藏218

第二节 贮藏技术改进219

第七章 瓜果产品加工220

第一节 杏干加工220

第二节 其他果产品加工220

第八章 园艺科研221

第一节 科研活动221

第二节 科研成果222

〔附〕巴楚县园艺场222

卷七 畜牧业227

第一章 机构2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27

第二节 事业机构227

第二章 饲草料与草场228

第一节 饲草料228

第二节 草场保护230

第三节 草场建设230

第三章 畜禽品种及改良231

第一节 畜禽品种231

第二节 品种改良232

第四章 牲畜饲养管理238

第一节 马牛的饲养管理238

第二节 其他牲畜的饲养管理239

第五章 畜禽疫病239

第一节 传染病239

第二节 中毒病241

第六章 畜牧业规划与科研242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方向242

第二节 畜牧业分区243

第三节 畜牧业科研244

卷八 农业机具251

第一章 机构2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1

第二节 事业机构252

第三节 企业机构253

第二章 农机队伍253

第一节 发展概况253

第二节文化构成254

第三节 技术职称254

第三章 机械化水平255

第一节 发展阶段255

第二节 机械水平257

卷九 水利267

第一章 机构267

第一节 水电局267

第二节 水管总站268

第三节 县水利工程施工队269

第二章 水利工程269

第一节 引水工程269

第二节 蓄水工程272

〔附〕苏库恰克水库274

第三节 防病改水275

第三章 防洪抗旱275

第一节 防洪276

第二节 抗旱276

第四章 水利管理277

第一节 分水 灌溉管理277

第二节 水费征收278

第三节 水政279

第五章 水产279

第一节 水产资源279

第二节 水产养殖280

卷十 工业282

第一章 国营工业282

第一节 建材工业282

第二节 印刷工业283

第三节 粮油加工工业284

第四节 食品加工工业287

第五节 饲料加工工业288

第六节 电力工业288

第七节 企业简介289

第二章 二轻工业293

第一节 机构293

第二节 主要企业294

第三章 乡镇企业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发展概况298

第三节 企业简介300

卷十一 交通303

第一章 机构303

第一节 行政机构303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303

第二章 道路307

第一节 公路307

第二节 桥涵308

第三章 运输308

第一节 运输工具308

第二节 国营运输310

第三节 集体和个体运输310

第四章 路政311

第一节 运输管理311

第二节 公路管理312

第三节 交通监理312

卷十二 邮电315

第一章 机构沿革315

第一节 烽燧 军台 邮驿315

第二节 邮政局316

第三节 电信局317

第四节 邮电局317

第五节 支局所318

第二章 邮政319

第一节 业务种类319

第二节 邮路323

第三节 邮运325

第四节 分拣封发326

第五节 邮政业务资费327

第六节 城乡投递330

第七节 邮政设施331

第三章 电信333

第一节 业务种类333

第二节 电信网络335

第三节 电报投递337

第四节 电信设施338

第四章 邮电管理343

第一节 管理体制343

第二节 邮政管理344

第三节 电信管理348

第四节 经济管理352

卷十三 财政 税务360

第一章 财政36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360

第二节 体制361

第三节 财政收入362

第四节 财政支出378

第五节 财政监督382

第二章 税务387

第一节 机构 队伍3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税收39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税收396

卷十四 金融414

第一章 中国人民银行巴楚县支行414

第一节 机构414

第二节 货币416

第三节 现金管理417

第四节 存款418

第五节 信贷419

第六节 稽核420

第二章 中国工商银行巴楚县支行422

第一节 机构422

第二节 存款423

第三节 工商信贷425

第四节 债券427

第三章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巴楚县支行427

第一节 机构427

第二节 重点项目管理428

第三节 建设资金管理429

第四节 存款430

第五节 信贷431

第六节 其他金融业务433

第四章 中国农业银行巴楚县支行433

第一节 机构433

第二节 存款434

第三节 信贷435

第五章 信用合作社437

卷十五 商业440

第一章 私营商业44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私营商业44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私营商业441

第二章 国营商业442

第一节 机构442

第二节 商业体制443

第三节 经营管理445

第四节 专业公司447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458

第一节 机构458

第二节 专业公司461

第三节 管理形式464

第四节 供销合作业务466

第五节 经营管理474

卷十六 粮食484

第一章 机构484

第二章 粮油征购486

第一节 粮食征购486

第二节 油料征购489

第三章 粮油供销490

第一节 城镇供应490

第二节 农村供应491

第三节 粮食集市贸易494

第四章 粮油储运494

第一节 仓储494

第二节 粮油调运496

卷十七 综合经济管理498

第一章 计划498

第一节 机构498

第二节 计划编制499

第三节 计划执行500

第二章 统计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统计范围504

第三节 统计手段与服务504

第三章 物价505

第一节 机构505

第二节 市场物价506

第三节 物价监督50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12

第一节 机构512

第二节 市场监督管理513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14

第四节 个体登记管理514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515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515

第七节 经济检查工作516

第五章 标准计量516

第一节 机构516

第二节 度量衡的演变517

第三节 计量管理517

第六章 审计518

第一节 机构518

第二节 审计监督519

卷十八 城乡建设522

第一章 机构522

第一节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522

第二节 城建局下辖单位523

第三节 其他建筑企业524

第二章 县城及乡村建设525

第一节 城区房屋工程建设525

第二节 市政基础工程建设526

第三节 街道528

第四节 供水 供电529

第五节 环境卫生设施与管理529

第六节 园林绿化530

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530

第八节 乡村建设530

卷十九 政党 群众团体534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员在巴楚534

第一节 整饬腐败倡导民主政治534

第二节 开展经济建设 改革财税制度536

第三节 发展教育事业539

〔附〕抗日战争时期在巴楚工作的中共党人简介54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巴楚县地方组织543

第一节 中共巴楚县委员会543

第二节 组织建设552

第三节 代表大会574

第四节 宣传教育576

第五节 统一战线576

第六节 纪律检查579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巴楚县地方组织581

第一节 机构581

第二节 主要活动581

第四章 群众团体581

第一节 工会581

第二节 共青团 少先队585

第三节 妇女组织590

第四节 农民组织593

第五节 工商组织593

第五章 重大政事纪略593

第一节 抗美援朝59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594

第三节“三反”、“五反”595

第四节“肃反”、“审干”596

第五节 整风“反右”596

第六节 大跃进597

第七节 纠正“共产风”598

第八节反“右倾”与甄别598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98

第十节“文化大革命”600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602

第十二节“揭批查”和“双打”603

第十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603

卷二十 政权 政协606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606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0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607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609

第二章 政府612

第一节 伯克 直隶厅(州)612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613

第三节 人民政府615

第四节 基层政权627

第三章 县人民政协648

第一节 机构648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648

第三节 主要工作651

卷二十一 民政654

第一章 机构654

第一节 行政机构654

第二节 事业机构655

第二章 救济、扶贫与福利656

第一节 灾害救济656

第二节 社会救济658

第三节 扶贫工作659

第四节 社会福利661

第三章 优抚 安置663

第一节 优抚663

第二节 安置665

第四章 婚姻及其他管理665

第一节 婚姻管理665

第二节 其他管理666

〔附〕巴楚县革命烈士纪念碑667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670

第一章 机构670

第一节 县劳动人事局670

第二节 县编制委员会670

第三节 县劳动就业保险管理局671

第二章 工人672

第一节 工人状况672

第二节 工人录用672

第三节 职业培训673

第三章 干部673

第一节 干部状况673

第二节 干部录用673

第三节 干部任免674

第四章 工资678

第一节 工资制度678

第二节 调资升级679

第五章 劳保福利682

第一节 劳动保护682

第二节 伤残病死待遇682

第三节 退休离休待遇683

第四节 职工福利684

第六章 劳动就业685

第一节 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685

第二节 待业青年安置685

卷二十三 政法688

第一章 公安688

第一节 机构688

第二节 治安管理691

第三节“四类分子”监督改造及摘帽693

第四节 户籍管理694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695

第六节 枪支弹药管理695

第七节 危险物品管理696

第八节 交通管理697

第九节 消防管理697

第二章 检察698

第一节 机构698

第二节 干部培训699

第三节 审查批捕700

第四节 审查起诉700

第五节 侦查和审判监督701

第六节 经济检察702

第七节 法纪检察703

第八节 控申检察704

第九节 监所监督705

第三章 审判706

第一节 机构706

第二节 刑事审判707

第三节 民事审判707

第四节 经济审判707

第五节 申诉复查7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708

第一节 机构708

第二节 民事调解709

第三节 公证709

第四节 律师710

第五节 乡镇法律服务711

第六节 法律教育711

卷二十四 军事714

第一章 驻军714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驻军714

〔附〕县国民兵团71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714

第二章 机构715

第一节 兵役局715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715

第三章 兵役718

第一节 征兵制718

第二节 志愿与义务兵役制718

第三节 预备役719

第四章 民兵720

第一节 组织720

第二节 训练722

第三节 思想建设724

第五章 兵事纪略725

第一节 赛亦德·阿里打败羽奴思汗725

第二节 呼尔满大捷725

第三节 平定张格尔、玉素甫和卓叛乱725

第四节 平定七和卓叛乱726

第五节 巴尔楚克保卫战726

第六节 巴楚军民英勇抗击阿古柏侵略726

第七节 马仲英兵败巴楚727

第八节 民国26年(1937)南疆事变728

卷二十五 教育732

第一章 机构732

第二章 普通教育733

第一节 幼儿教育733

第二节 小学教育733

第三节 中学教育738

第三章 专业与成人教育741

第一节 扫盲教育741

第二节 职工文化补习742

第三节 其他形式教育742

第四章 教师743

第一节 队伍743

第二节 培训744

第五章 经费 设施744

第一节 经费744

第二节 教学设备746

第三节 勤工俭学746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748

第一章 机构748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748

第二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748

第三节 其他科技机构749

第二章 科技队伍749

第三章 科技普及751

第一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751

第二节 农村科技普及751

第四章 科技成果753

卷二十七 卫生756

第一章 机构7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6

第二节 医疗机构757

第二章 疫病防治763

第一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763

第二节 慢性传染病防治76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767

第四节 计划免疫768

第三章 妇幼保健768

第一节 妇女病防治768

第二节 新法接生769

第三节 幼儿保健769

第四章 医疗制度770

第一节 公费医疗770

第二节 合作医疗771

第五章 卫生工作77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71

第二节 食品卫生772

第三节 学校和劳动卫生773

第六章 药政管理773

第一节 医药公司773

第二节 药政775

卷二十八 文化778

第一章 机构778

第一节 县文化局778

第二节 县档案局(馆)778

第三节 县广播电视局(站)779

第四节 县文化馆 图书馆 文物管理所780

第五节 电影放映 艺术表演单位782

第六节 新华书店783

第二章 文学艺术784

第一节 群众文艺784

第二节 文学创作792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795

第四节 电影797

第三章 广播 电视798

第一节 广播798

第二节 电视799

第四章 图书 档案799

第一节 图书799

第二节 档案800

第五章 文物 古迹802

第一节 文物802

第二节 古迹802

〔附〕一、“图木休克语”之谜805

二、外国“探险家”在县境盗窃文物活动806

卷二十九 体育810

第一章 机构 设施810

第一节 县体育运动委员会810

第二节 体育协会810

第三节 业余体校811

第四节 体育设施812

第二章 群众体育813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813

第二节 学校体育814

第三节 职工体育814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815

卷三十 精神文明建设824

第一章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824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8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824

第二章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825

第一节 民族团结教育825

第二节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828

第三章“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834

第四章 清除精神污染836

第五章 开展“三优一学”活动837

第一节 优质服务837

第二节 优美环境838

第三节 优良秩序839

第四节 学习先进人物839

卷三十一 民族 宗教842

第一章 机构842

第一节 县民族宗教局842

第二节 县伊斯兰教协会842

第二章 民族843

第一节 维吾尔族843

第二节 汉族845

第三节 回族848

第四节 其他民族850

第三章 宗教850

第一节 伊斯兰教850

第二节 佛教 道教852

第三节 宗教管理852

卷三十二 人物856

第一章 人物传856

阿孜伯克(1402~1472)856

阿吾提·喀扎胡努木(~1919)856

尧乐博斯(1889~1971)856

苏皮尼牙孜857

阿不都热合曼喀孜·阿胡努木(1898~1962)858

邢金顿(1919~1995)859

马存德(1920~1990)859

杨玉明(1921~1990)860

吾甫·阿西木(1930~1988)860

吾拉英·巴克(1932~1988)861

买买提·吾守尔(19331966)861

朱马·艾衣提(1933~1995)862

哈德尔·艾孜木(1934~1965)862

哈的·卡斯木(1934~1995)863

韩其慧(1937~1991)863

阿木提·买买提(1939~1960)864

卡的尔·买买提(1940~1990)864

刘源兴(1940~1997)865

阿不都外力·依明(1962~1985)866

第二章 人物表867

巴楚县离休干部情况表867

巴楚县受国务院部委表彰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名表872

巴楚县受国家和自治区表彰的先进集体统计表872

巴楚县受自治区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876

巴楚县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表880

巴楚县著名运动员表880

附录884

一、1991~1997年巴楚县大事记884

二、1991~1997年巴楚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895

三、轶事 传说906

四、地方文献辑存909

修志始末913913

《巴楚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9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