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81-2005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1981-2005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史
  • 孟昭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509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农垦-经济发展-经济史-黑龙江省-1981~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1981-2005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在改革探索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81—1985

第一章 全面改革的探索3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3

一、领导管理体制的调整3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4

三、财务包干办法的实施7

四、开展企业全面整顿10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的初步调整12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状况及初步改革12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14

三、个体经济的发展15

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17

第三节 工资制度改革及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7

一、工资制度改革17

二、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9

第四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22

一、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历史背景22

二、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过程23

三、1985年末职工家庭农场的基本状况25

四、生产队职能的调整27

第二章 现代农业建设的初步尝试28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引进和试验28

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成果28

二、以补偿贸易形式创建洪河农场32

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黑龙江农垦项目34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36

一、种植业形成规模优势36

二、林业地位有所提高38

三、畜牧业平稳发展40

四、渔业生产缓慢发展42

第三节 洪涝灾害及农田水利建设43

一、198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43

二、农田水利建设发挥重大作用45

第四节 农业装备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48

一、农业机械装备的改善48

二、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49

第三章 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51

第一节 农工商综合经营战略的实施51

一、农工商综合经营战略的确立51

二、农工商综合经营与横向经济联合52

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54

一、工业发展思路的转变54

二、建筑业开始走上市场57

第三节 主要流通业的发展59

一、商业开始体制改革59

二、粮食经营实体化改革60

三、出口贸易开放搞活62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主要比例63

一、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63

二、“六五”计划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化64

第二篇 改革促进了发展(1986—1990

第四章 农业改革在调整中不断深化69

第一节 多种因素导致农业改革出现波折69

一、兴办家庭农场带来重大变化69

二、农业改革出现波折74

三、“翻烧饼”带来的后果77

第二节 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78

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垦区兴办家庭农场十分重视78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下发文件79

三、绥滨农场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80

四、家庭农场“在稳定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82

第五章 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84

第一节 改革促进了开放84

一、农业现代化试点的扩大84

二、扩大农产品进出口85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的推进86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86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88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89

第三节 垦区国家扶贫项目的启动90

一、扶贫项目启动的原因90

二、扶贫项目启动的过程92

三、扶贫项目启动的作用92

第四节 粮豆总产上了一个新台阶93

一、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93

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96

三、粮豆总产达到45亿公斤97

第六章 坚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99

第一节 垦区工业的新发展99

一、总局作出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99

二、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100

三、垦区工业发展特点及业绩101

四、工业发展的利弊分析104

第二节 商运建服加快发展106

一、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106

二、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109

三、建筑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10

第七章 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112

第一节 场长负责制的产生和发展112

一、场长负责制产生的背景112

二、场长负责制发展过程114

三、实行场长负责制的效果114

四、实行场长负责制的评价115

第二节 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生和发展116

一、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背景116

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过程117

三、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效果117

四、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评价118

第三节 加强财务管理119

一、全国《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的出台119

二、1988年总局财务工作会议120

三、财务状况逐步好转120

第八章 发展环境的改善与发展思路的确立122

第一节 政策和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22

一、省政府调查组对垦区进行全面调查122

二、省委原则同意综合调查报告和省政府解决国营农场问题的意见123

三、国家原则同意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解决国营农场重大问题的意见124

第二节 制定“两稳两兴一良化”的发展战略126

一、“两稳两兴一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126

二、“两稳两兴一良化”发展战略127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128

一、经济获得较快发展128

二、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起色131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33

第三篇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垦区经济加速发展(1991—1995

第九章 财务体制上划与百亿斤商品粮项目启动137

第一节 垦区财务体制上划和国营农场条例的实施137

一、财务体制上划工作的全面落实137

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条例》的颁布和实施138

第二节 百亿斤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启动139

一、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启动与运行139

二、商品粮基地项目取得初步成效139

第三节 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40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背景140

二、坚持以稻治涝方针141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果142

第十章 改革继续深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发展143

第一节 农业改革的深化与完善143

一、绥滨农场的试验成果与“四到户、两自理”模式的初步形成143

二、土地租赁的兴起与推广148

三、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151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155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155

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展开157

三、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162

第三节 集团经营与职工自营经济稳步推进165

一、组建完达山乳品集团的初步探索165

二、一批集团公司相继成立166

三、职工自营经济蓬勃兴起167

第十一章 依靠改革和科技加快垦区经济发展169

第一节 依靠科技“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发展169

一、科技人才年与百名科技副场长的派出169

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农业效益不断提高170

三、畜牧业在规模化规范化上有新突破171

四、绿色食品的兴起与率先发展173

五、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物质技术基础日趋雄厚175

第二节 促进工业发展逐步走出低谷175

一、工业发展的低速徘徊和“两低一紧”现象175

二、工业的治理、整顿与“一调、两改、三达”初见成效177

第三节 垦区贸易流通业稳步发展180

一、克服制约条件,不断探索前进180

二、服务垦区生产和生活,贸易流通业获得稳步发展181

第四节 垦区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182

一、全国《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182

二、垦区的贯彻执行与全面改革184

第五节 垦区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形成186

一、加大“二次开发”的力度186

二、“三转两开一打牢”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形成187

第四篇 垦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步入快车道(1996—2000

第十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193

第一节 农业改革的深化193

一、“四到户、两自理”模式的确立193

二、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195

三、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196

第二节 工商运建服企业涉足产权改革197

一、承包经营企业减少197

二、租赁经营企业下滑198

三、委托经营企业被动性下降198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199

一、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199

二、国有农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200

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201

四、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202

第四节 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202

一、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202

二、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203

三、两种用工制度正式并轨203

第五节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204

一、政企分开实现形式的探索和选择204

二、实施内部政企分开的改革206

三、构建北大荒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207

第十三章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209

第一节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10

一、龙头企业发展概况210

二、低成本扩张策略210

三、优势产业率先发展212

四、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213

第二节 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14

一、围绕龙头企业建生产基地214

二、按标准化要求建优质生产基地216

三、注重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217

第三节 市场开拓初见成效219

一、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发挥核心作用219

二、营销网络建设取得进展220

三、国外市场开拓的成果222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223

一、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223

二、主导产业链率先发展224

三、努力建立利益共同体224

四、充分发挥总局的作用225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对推动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2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成果226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226

二、科技引进和开发的进展228

三、科技推广效益明显229

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已经成型231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33

一、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长233

二、农机具更新步伐加快234

三、农业机械运用水平逐步提高235

四、农业机械标准化水平提高235

第三节 优良品种培育与新产品系列开发236

一、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成效显著236

二、种子工程建设成果237

三、新产品系列开发238

第四节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39

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239

二、实施人才战略240

三、科技人才质量提高241

第十五章 经济建设和发展成果242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43

一、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垦区并题词243

二、垦区召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246

三、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小康246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47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47

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48

三、职工收入水平稳步增长256

第三节 非国有经济发展成果显著257

一、非国有经济发展概况257

二、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变化258

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259

第四节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262

一、生态环境得以改善262

二、小城镇建设势头良好264

三、交通通讯体系日趋完善266

四、教育事业有新发展267

第五篇 跨入新的发展时期(2000—2005

第十六章 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273

第一节 种植业全面发展273

一、粮食生产“五超”历史273

二、种子产业渐成体系274

三、绿色(有机)食品规范发展277

第二节 林牧业蓬勃发展278

一、林业为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新贡献278

二、畜牧业发展加速280

第三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282

一、综合机械化率创新高283

二、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83

三、坚持多元化投入农机经营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284

四、“场县共建”大见成效285

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推出285

六、加强农机管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286

七、“三库一场”建设成亮点286

八、引进大马力农机与农机队伍建设相适应287

第四节 加大科技进步与投入力度288

一、科技进步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288

二、调整治水思路,实现“三大改善”290

三、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291

四、农业保险与防减灾体系建设同步发展293

第十七章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294

第一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快发展294

一、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整体升级294

二、国企改革有序推进,重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295

三、垦区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95

第二节 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296

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96

二、利用外资质量提高,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新阶段297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农业开发步伐加快297

四、国际交往频繁,合作领域扩大,北大荒集团知名度大大提高298

第三节 非国有经济和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98

一、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298

二、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01

第四节 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302

一、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302

二、原始湿地得到全面保护303

三、节能减排取得重大成效303

四、土地资源管理更加规范304

第十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成就突出306

第一节 小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307

一、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307

二、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09

三、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310

第二节 文教卫生事业成就斐然311

一、教育事业持续发展311

二、卫生事业取得可喜成就313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314

第三节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发展315

一、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展315

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316

三、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317

四、扶贫开发步伐稳健扎实317

第四节 劳动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318

一、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318

二、人才资源质量明显提高320

三、人才培训工作有新突破320

四、引进智力工作取得较好成绩321

附录325

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大事记(1981—2005)325

二、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