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 梅传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964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0

一、理论方面的任务10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12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

一、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指导原则12

二、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步骤16

三、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17

四、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类型及其选择19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2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21

一、我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1

二、国外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4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26

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26

二、国外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29

第三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32

第一节 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32

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32

二、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33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35

一、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35

二、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36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39

一、弗洛伊德犯罪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40

二、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41

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简介43

一、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43

二、我国大陆学者的观点45

第四章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49

第一节 时空因素对犯罪的影响49

一、犯罪的时间特征49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52

第二节 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53

一、家庭结构的缺陷54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55

第三节 犯罪的学校教育因素56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薄弱56

二、教育体制存在缺陷58

三、教育监督管理简单化58

四、教育功能的缺失59

第四节 犯罪的不良文化特征60

一、由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的不良文化60

二、大众传播媒介中不良因素的诱导61

三、犯罪亚文化62

第五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65

第一节 犯罪者的需要65

一、需要的概念65

二、需要的种类65

三、犯罪者的需要特征67

第二节 犯罪动机69

一、动机的基本理论69

二、犯罪动机的特征72

三、犯罪动机的作用73

四、犯罪动机的分类74

五、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74

六、犯罪动机的形成76

七、犯罪动机的转化78

八、不明显的犯罪动机80

第三节 犯罪者的智力特征83

一、智力概述83

二、智力与犯罪83

第四节 犯罪者的气质特征86

一、气质的概念86

二、气质与犯罪87

第五节 犯罪者的情绪、意志特征88

一、情绪的概念和分类88

二、不良情绪与犯罪90

三、情绪障碍与犯罪92

四、意志的一般概念93

五、犯罪者的意志特征93

第六节 犯罪者的性格特征94

一、性格的概念94

二、犯罪人的性格特征94

第七节 犯罪者的自我意识95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95

二、自我意识障碍与犯罪96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98

第一节 故意犯罪心理98

一、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98

二、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101

三、实施犯罪后的心理表现105

四、故意犯罪的行为方式107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110

一、过失犯罪心理概述110

二、产生过失犯罪的心理原因112

三、过失犯罪的认识特征114

四、注意与过失犯罪117

五、过失犯罪与其他心理因素120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124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心理差异概述124

一、犯罪率方面的年龄差异124

二、犯罪类型上的年龄差异126

三、犯罪手段上的年龄差异12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127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128

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133

三、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135

第三节 中壮年犯罪心理136

一、中壮年人犯罪的身心基础136

二、中壮年人犯罪的特征138

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139

一、老年犯罪的身心基础140

二、老年犯罪的特征144

三、老年犯罪的心理分析145

四、老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47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150

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况150

一、我国女性犯罪概况及基本特征150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与社会成因151

第二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154

一、女性的生理发展154

二、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155

三、犯罪的性别差异156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157

一、女性性犯罪心理157

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160

三、女性财产犯罪心理161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163

第一节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人概述163

一、对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分类的概述163

二、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的一般特征164

第二节 初犯心理165

一、初犯的心理特征165

二、初犯的主要犯罪类型167

三、初犯的心理转化及预防167

第三节 累犯心理168

一、累犯的人格特征168

二、累犯的心理特征169

三、累犯的经验170

第四节 惯犯心理171

一、惯犯的心理特征171

二、惯犯的行为特征172

三、惯犯的习惯及对策173

第十章 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175

第一节 概述175

一、概念175

二、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175

三、不同共同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77

第二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179

一、共同意向性179

二、目的统一性179

三、心理趋同性180

四、心理相容性180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180

一、犯罪集团的特点180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基础182

三、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183

第十一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上)186

第一节 流动人口犯罪心理186

一、我国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和分布特征186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生成原因188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189

四、流动人口的犯罪心理191

五、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192

第二节 财产犯罪心理194

一、诈骗犯罪的心理分析194

二、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199

第三节 暴力犯罪心理203

一、暴力犯罪心理概述203

二、杀人犯罪心理208

三、抢劫犯罪心理210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分析213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213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特点214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下)217

第一节 毒品犯罪及心理217

一、毒品犯罪的特点217

二、毒品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219

三、吸毒的危害和心理演变222

第二节 公务员职务犯罪心理分析226

一、公务员职务犯罪的心理特征226

二、公务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机制228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分析232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232

二、恐怖主义犯罪心理233

第四节 弱势群体犯罪心理235

一、弱势群体及其特点235

二、弱势群体犯罪的犯罪心理236

第五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238

一、变态心理的概述238

二、变态人格与犯罪240

三、性变态与犯罪242

四、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244

五、变态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矫治措施246

六、社会预防变态心理犯罪的重要性、现状及措施249

第十三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252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概述252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252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分类253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254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255

一、直观型预测法255

二、探索型预测法257

三、规范型预测法257

四、反馈型预测法259

五、初犯预测与再犯预测法259

六、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步骤260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预防262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262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262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263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266

一、人格塑造功能266

二、心理调节功能266

三、社会控制功能267

四、促进社会发展功能267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268

一、加强社会教育——促进人的持续社会化268

二、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273

第十五章 刑罚预防的心理分析277

第一节 刑罚一般预防的心理功能277

一、教育功能277

二、威慑功能278

三、抑制功能280

四、刑罚的补偿功能和安抚功能280

五、对刑罚一般预防功能局限性的分析281

第二节 刑罚特殊预防的心理功能284

一、刑罚的惩罚功能284

二、个别威慑功能285

三、刑罚的感化功能286

四、教育改造功能287

五、影响特殊预防的主要因素287

第三节 对刑罚预防效果的心理分析288

一、刑罚立法规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289

二、刑罚适用中的不公正对刑罚预防效果的影响290

三、刑罚执行中的弊端对刑罚预防效果的影响291

四、有效发挥刑罚预防功能应注意的问题292

第十六章 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296

第一节 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296

一、现场勘查心理296

二、调查访问心理302

三、缉捕心理308

第二节 讯问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310

一、犯罪嫌疑人心理转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策310

二、拒供心理及其矫正313

第三节 审判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316

一、刑事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317

二、刑事审判法官应具备的心理条件319

三、审判人员与刑事被告人之间的心理互动321

四、定罪量刑心理322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的矫正325

第一节 犯罪心理矫正概述326

一、犯罪心理矫正的概念326

二、犯罪心理矫正的可能性326

第二节 犯罪心理诊断329

一、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329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功能329

三、犯罪心理诊断的种类329

四、犯罪心理诊断的内容330

五、犯罪心理诊断的技术和方法331

第三节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333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333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334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分类335

四、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方法336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