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 周庆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723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汽车排气-空气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环境保护与汽车2

1.2 我国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状况3

1.3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4

1.3.1 CO的危害4

1.3.2 NOx和HC的危害4

1.3.3 光化学烟雾的危害5

1.3.4 微粒的危害6

1.3.5 非常规排放物的危害6

1.3.6 CO2排放7

本章小结7

习题7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9

2.1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10

2.1.1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11

2.1.2 影响汽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因素18

2.2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26

2.2.1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26

2.2.2 影响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因素30

本章小结36

习题37

第3章 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38

3.1 汽车发动机的排放特性39

3.1.1 汽油机的排放特性39

3.1.2 柴油机的排放特性41

3.1.3 影响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因素44

3.2 发动机各系统与排放污染物的关系44

3.2.1 发动机各系统对排放污染物的影响44

3.2.2 解决排放污染物的方法46

3.3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措施48

3.3.1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思路48

3.3.2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方法49

3.3.3 我国正在进行的有关汽车排放控制的方法50

3.4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演变过程51

本章小结53

习题54

第4章 低排放燃料及汽车新能源56

4.1 车用燃料及其来源57

4.2 传统石油燃料的改善59

4.2.1 改善石油燃料的重要性59

4.2.2 汽油品质提高的方法61

4.2.3 柴油品质提高的方法62

4.3 含氧燃料对排放的影响62

4.3.1 醇类燃料62

4.3.2 生物柴油68

4.3.3 二甲醚71

4.4 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沼气)72

4.4.1 液化石油气72

4.4.2 压缩天然气73

4.4.3 沼气76

4.5 氢燃料77

4.6 混合动力汽车78

4.6.1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现状78

4.6.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81

4.6.3 混合动力汽车面临三大挑战85

4.7 电动汽车85

4.7.1 纯电动汽车86

4.7.2 燃料电池汽车89

本章小结98

习题99

第5章 低污染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101

5.1 概述102

5.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102

5.1.2 影响汽油机燃烧的因素103

5.1.3 汽油机排放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104

5.2 曲轴箱排放控制105

5.3 燃油蒸发控制106

5.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09

5.4.1 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09

5.4.2 喷油量的控制110

5.5 点火控制113

5.5.1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114

5.5.2 加大点火能量116

5.6 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117

5.6.1 紧凑的燃烧室形状117

5.6.2 改善缸内气流运动118

5.6.3 优化压缩比118

5.6.4 减少不参与燃烧的缝隙容积118

5.7 新型燃烧系统119

5.7.1 稀薄燃烧119

5.7.2 分层燃烧121

5.7.3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128

5.8 进气系统的改进130

5.8.1 多气门技术130

5.8.2 进气增压130

5.8.3 可变进气系统131

5.9 废气再循环133

5.9.1 废气再循环的效果133

5.9.2 废气再循环的控制策略134

5.9.3 内部废气再循环135

本章小结136

习题136

第6章 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138

6.1 概述139

6.1.1 柴油机与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异同139

6.1.2 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的主要途径140

6.1.3 柴油机排放控制的对策技术141

6.2 柴油燃烧系统技术144

6.2.1 燃烧室的改进144

6.2.2 新型燃烧方式——均质充量压缩燃烧147

6.3 柴油喷射系统技术151

6.3.1 高压喷射151

6.3.2 合理的喷油规律153

6.3.3 低排放的喷油器156

6.3.4 喷油正时158

6.4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技术159

6.4.1 多气门技术159

6.4.2 增压与可变截面涡轮增压160

6.5 废气再循环161

6.5.1 废气再循环对排放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62

6.5.2 废气再循环率的控制163

6.5.3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的缺点164

6.5.4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与汽油机废气再循环的区别165

6.5.5 废气再循环的发展趋势165

6.6 柴油机电控管理技术166

本章小结167

习题167

第7章 汽车排放后处理技术170

7.1 概述171

7.2 汽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172

7.2.1 三元催化转化器172

7.2.2 稀薄燃烧NOx催化转化器179

7.2.3 新型后处理技术182

7.3 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185

7.3.1 氧化催化转化器188

7.3.2 微粒捕集器及其再生技术190

7.3.3 选择催化还原法195

7.3.4 选择非催化还原法198

7.3.5 直接催化分解199

7.3.6 四元催化转化器200

7.3.7 等离子体在柴油机排放控制上的应用200

本章小结201

习题202

第8章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和诊断系统203

8.1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对策204

8.1.1 在用车的检查维护制度204

8.1.2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对策208

8.2 随车诊断系统210

8.2.1 随车诊断系统的概述210

8.2.2 随车诊断系统监测主要内容214

8.2.3 随车诊断系统在我国的应用216

8.2.4 未来的随车诊断系统技术217

8.3 在用车的工况法检测218

8.3.1 美国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218

8.3.2 日本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219

8.3.3 欧盟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219

8.3.4 我国汽车排放检测的简易工况法222

本章小结225

习题226

第9章 汽车排放测试227

9.1 我国汽车排放测试方法228

9.1.1 新车型式核准和一致性检测方法228

9.1.2 在用车定期排放测试方法232

9.1.3 在用车道路行驶排放检测——遥感检测法233

9.2 汽车排放测试系统234

9.2.1 汽车排放测试系统原理234

9.2.2 取样系统235

9.3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240

9.3.1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原理240

9.3.2 汽车排放测试常用检测仪器243

9.4 新型汽车检测设备246

9.4.1 对检测设备的要求247

9.4.2 ASM检测系统247

9.4.3 汽车排放总质量分析系统248

9.5 汽油车非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248

9.5.1 曲轴箱排放物248

9.5.2 蒸发排放物248

本章小结249

习题250

附录 国内外汽车排放标准的发展252

参考文献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