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秉志主编;田宏杰等撰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903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卷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3
第三十二章 刑罚目的问题3
一、刑罚目的的界定3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3
(二)刑罚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4
二、中外刑罚目的诸学说及其评析7
(一)我国古代的刑罚目的学说7
(二)西方刑罚学史上有关刑罚目的之学说10
(三)我国台湾学者关于刑罚目的的看法12
(四)我国大陆学者关于刑罚目的的看法及其评析13
三、笔者的见解20
第三十三章 刑罚价值问题23
一、刑罚的负价值23
(一)耗费人力物力23
(二)危及公民权利26
(三)留下情感阴影29
(一)历史回眸:自由的一般考察33
二、刑罚价值之一:自由33
(二)作为刑罚价值的自由:刑罚制度对公民自由的已然确认保护39
(三)作为刑罚价值的自由:刑罚制度对公民自由的应然确认保护46
三、刑罚价值之二:秩序54
(一)秩序的一般考察54
(二)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的基本特征58
(三)我国刑罚制度对国家秩序的保护61
(一)历史回眸:正义的一般考察67
四、刑罚价值之三:正义67
(二)公正的正义:刑罚权的合理根据70
(三)公平的正义:刑罚权的理性运作77
五、自由、秩序、正义的相互关系83
(一)自由与秩序83
(二)自由与正义87
(三)正义与秩序89
第三十四章 法定刑问题91
一、法定刑本体论91
(一)法定刑的概念91
(二)法定刑的根据99
二、法定刑设置论102
(一)法定刑设置的前提102
(二)法定刑设置的原则113
(三)法定刑设置的方式122
三、法定刑现状论128
(一)我国现行刑法在法定刑设置方面的进步128
(二)我国现行刑法在法定刑设置方面的问题131
(一)死刑的历史沿革133
一、死刑概说133
第三十五章 死刑问题133
(二)死刑的疑难问题135
二、中国死刑立法及其争议的回顾与评价139
(一)中国死刑立法进程的回顾140
(二)如何合理设置死刑的立法之争143
(三)修订刑法典对于死刑立法的抉择146
三、中国死刑司法适用的疑难争议问题152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48条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152
(二)如何正确把握适用死缓的条件154
(三)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关于处理死缓犯的规定155
四、死刑存废问题160
(一)概说160
(二)死刑废除论162
(三)死刑保留论187
(四)死刑存废论评价207
一、罚金刑概说223
(一)社会变迁与罚金刑223
第三十六章 罚金刑问题223
(二)罚金刑的性质231
(三)罚金刑的种类235
二、罚金刑价值论238
(一)罚金刑的根基239
(二)罚金刑的利弊之争244
三、罚金刑的立法规定249
(一)罚金刑的法定方式249
(二)刑法中的罚金刑与轻罪重罪252
(三)刑法中的罚金刑与犯罪类型254
(四)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255
四、罚金刑的司法适用256
(一)罚金刑的适用原则256
(二)罚金刑与特别的适用对象259
(三)罚金刑的并罚261
(四)罚金刑的缓刑264
五、罚金刑的执行266
(一)罚金刑执行中的问题266
(二)罚金刑的执行方式267
(三)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执行272
第三十七章 保安处分276
一、保安处分的发端及其理论基础276
(一)保安处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276
(二)保安处分制度的历史演进279
(三)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关系281
二、当代世界各国的保安处分制度284
(一)保安处分的基本原则284
(二)保安处分适用的对象和条件287
(三)保安处分制度的种类291
三、保安处分的中国命运298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保安处分的规定298
(二)保安处分制度刑法化——一个无可回避的选择303
(三)我国保安处分的种类设置314
第三十八章 累犯制度319
一、累犯的概念319
(一)累犯概念的多义性理解现状319
(二)行为中心论的累犯定义321
(三)行为人中心论的累犯定义322
(四)应有结论——折衷说324
二、累犯的类型327
(一)基于法律载体的类型327
(二)基于立法模式的类型330
(三)基于构成条件的类型331
三、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333
(一)主体条件334
(二)主观条件338
(三)时间条件340
(四)罪次条件354
(五)刑度条件355
(六)法域条件357
四、特殊累犯的构成要件359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360
(二)毒品累犯360
(三)盗窃罪累犯365
(四)服刑中的累犯366
(五)刑满释放累犯367
(六)关于特殊累犯的立法处置思考370
(七)增设特殊累犯——危险累犯370
五、累犯的司法认定371
(一)累犯与再犯的不同371
(二)累犯与惯犯的关系372
(三)累犯与连续犯、牵连犯的关系374
(四)追诉时效完成后是否可能构成累犯374
(五)累犯能否适用缓刑和假释376
六、累犯的刑罚适用377
(一)累犯从重处罚的根据377
(六)累犯的溯及力问题377
(二)累犯处罚原则的评价和适用381
(三)数罪累犯如何从重处罚387
(四)判决宣告之后发现累犯之情况的处置388
一、中国自首制度的嬗变390
(一)自首制度之起源390
第三十九章 自首制度390
(二)秦汉刑法中的自首391
(三)唐律中的自首392
(四)明清律中的自首395
(五)民国刑法中的自首398
(六)革命根据地刑法中的自首398
(七)新中国刑法中的自首399
二、外国自首制度概览400
(一)自首之立法模式400
(二)自首之成立要件402
(三)自首者之刑事责任403
三、自首的概念404
(一)观点争议404
(二)观点研讨406
四、自首的要件411
(一)一般自首的要件412
(二)准自首的要件421
(三)特别自首的要件425
(一)自首的准备429
五、自首的阶段429
(二)自首的未竟430
(三)自首的中断431
六、自首的认定432
(一)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432
(二)数罪的自首认定435
(三)过失犯罪自首的认定436
(四)自首与坦白的区别438
(二)国内刑法学者关于自首的分类441
(一)国外刑法学者关于自首的分类441
七、自首的种类441
(三)对自首分类观点的评价442
八、自首犯的刑事责任443
(一)自首犯从宽处罚的依据443
(二)自首犯从宽处罚的规定448
九、自首制度的立法完善450
(一)增设坦白制度450
(二)明确规定亲告罪的自首要件452
(一)数罪并罚制度的界定和特征454
第四十章 数罪并罚制度454
一、数罪并罚制度概论454
(二)外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制度沿革458
(三)中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制度沿革459
(四)数罪并罚原则研究463
二、数罪并罚制度静态规则研究468
(一)吸收原则适用规则468
(二)限制加重原则适用规则471
(三)并科原则的适用规则和附加刑的并罚规则477
(四)数个有期自由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规则482
三、数罪并罚动态规则适用486
(一)未决罪的合并处罚规则486
(二)漏罪的合并处罚规则490
(三)新罪的合并处罚规则495
(四)同时涉及漏罪和新罪的合并处罚规则501
四、数罪并罚制度与量刑制度竞合502
(一)情节适用与并罚制度502
(二)缓刑适用与并罚制度504
五、数罪并罚制度与行刑制度竞合509
(一)减刑与数罪并罚制度509
(二)假释与数罪并罚制度512
第四十一章 缓刑制度516
一、缓刑制度的价值516
(一)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518
(二)促进罪犯改恶从善520
(三)促进罪犯再社会化521
(四)减少国家经济支出522
二、国外的缓刑制度523
(一)英国的缓刑制度及进展524
(二)美国的缓刑制度及进展524
(三)法国的缓刑制度及进展525
(四)德国的缓刑制度及进展526
(五)俄国的缓刑制度及进展526
三、中国的缓刑制度及其适用527
(一)缓刑的概念与法律性质529
(二)缓刑的条件与裁量532
(三)缓刑的执行538
(四)战时缓刑541
四、完善中国缓刑制度的几点探讨543
(一)关于罚金刑的缓刑543
(二)关于缓刑的再犯预测544
(三)关于缓刑的监督机构546
(四)关于缓刑监督考察方面的规定547
(五)关于缓刑保证金制度548
(七)关于缓刑的形式550
(六)关于缓刑的撤销550
第四十二章 假释制度553
一、导言553
二、假释制度之理论基础555
(一)假释制度与报应理论之关系555
(二)假释制度与预防理论之关系556
(三)假释制度与综合理论之关系556
三、假释制度之法律性质557
(一)假释制度之处遇机能558
四、假释制度之机能558
(二)假释制度之处遇外机能559
五、假释之核准与撤销条件559
(一)假释核准之条件559
(二)假释撤销之条件564
六、假释制度反对论564
七、假释制度改进论566
八、结语568
(一)普通犯罪的追诉时效起算时间570
一、追诉时效的起算标准570
第四十三章 追诉时效制度570
(二)特殊犯罪的追诉时效起算573
(三)特殊主体之追诉时效587
二、追诉时效之期限制度592
(一)追诉时效期限确定之原则592
(二)追诉时效期限的确定标准593
(三)追诉时效期限的确定幅度594
三、量刑情节对追诉时效之期限适用的影响595
(一)基于保障犯罪之权益的追诉时效596
四、告诉才处理犯罪的追诉时效596
(二)基于保护被害人之权益的追诉时效597
(三)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中止599
(四)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终止600
五、追诉时效的超期适用601
(一)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的合理性评析601
(二)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的要求602
(三)中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605
(一)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合理性606
六、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606
(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情况的立法设置要求607
(三)“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应有之义609
(四)中国刑法上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度之情形610
七、追诉时效中止制度612
(一)基于法律规定事由的追诉时效中止612
(二)基于事实上之原因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617
(三)追诉时效中止之效力范围618
八、追诉时效中断制度619
(一)再次犯罪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断619
(二)后续性结果出现之追诉时效中断622
九、追诉时效终止制度624
(一)导致永久性追诉的追诉时效终止624
(二)导致刑事责任现实化之追诉时效终止627
(三)导致刑事责任消灭之追诉时效终止630
十、追诉时效停止的法律限制633
(一)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法律限制的标准633
(二)追诉时效停止的时间限制634
第四十四章 前科消灭制度637
一、前科与前科消灭637
(一)前科的含义637
(二)前科后遗影响638
(三)前科消灭640
二、前科消灭的理论根据642
(一)哲学根据642
(二)犯罪学根据644
(三)心理学根据645
(四)法理学根据646
三、我国否定前科消灭制度的原因分析647
(一)民主法律思想匮乏647
(二)刑罚标签根深蒂固648
(三)社会转型尚未完成649
四、前科消灭制度的抉择与设想651
(一)理性抉择651
(二)具体设想652
热门推荐
- 1143188.html
- 2148875.html
- 3260117.html
- 3297395.html
- 69037.html
- 2933943.html
- 2284771.html
- 3046529.html
- 1067782.html
- 3781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6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0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6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