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思想通史 第4卷 当代经济思潮 20世纪20-30年代至90年代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思想通史 第4卷 当代经济思潮 20世纪20-30年代至90年代初
  • 蒋自强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3229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69页
  • 主题词:经济思想史(地点: 世界 年代: 现代) 经济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思想通史 第4卷 当代经济思潮 20世纪20-30年代至90年代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当代西方经济学演进的主要流派3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凯恩斯革命3

第一节 凯恩斯的生平及论著3

第二节 凯恩斯生活时代的英国5

第三节 从笃信传统到进行革命——凯恩斯思想的演化8

第四节 凯恩斯《通论》的基本内容22

第五节 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36

附:卡莱茨基与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43

第二章 凯恩斯革命深化的外部条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经济计量学4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45

第二节 经济计量学的兴起与发展49

第三章 凯恩斯革命的深化(Ⅰ)——理论的解释与综合56

第一节 IS-LM模型:希克斯、汉森的解释56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克莱因的解释60

第三节 理论的综合——希克斯、萨缪尔森和帕廷金的有关贡献63

第一节 消费理论的发展77

第四章 凯恩斯革命的深化(Ⅱ)——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77

第二节 投资理论的发展82

第三节 货币需求与资产选择86

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92

第五章 凯恩斯革命的深化(Ⅲ)——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97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97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102

第一节 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117

第六章 凯恩斯革命的深化(Ⅳ)——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117

第二节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125

第七章 凯恩斯革命的深化(Ⅴ)——新剑桥学派等对凯恩斯革命的解释及对微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造133

第一节 从对收入分配不均的挑战到对均衡观和理性选择原理的挑战——罗宾逊的解释133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对微观经济学的重建136

第三节 非均衡分析——克洛沃、莱荣霍夫德、贝纳西对凯恩斯的解释145

第八章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给学派150

第一节 货币主义150

第二节 理性预期164

第三节 供应学派169

第九章 新自由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173

第一节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173

第二节 德国弗莱堡学派180

第三节 公共选择学派187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195

第十章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200

第一节 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经济学200

第二节 罗斯托的经济思想202

第十一章 新制度学派215

第一节 新制度学派的由来、形成及其地位215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基本特征218

第三节 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理论222

第四节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及其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改革主张228

第二编 欧美左派学者和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济思想235

第十二章 欧美左派经济学235

第一节 激进经济学派235

第二节 欧洲共产主义247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249

第一节 日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49

第二节 河上肇的经济思想254

第三节 讲座派与劳动派及其关于日本资本主义的争论260

第四节 宇野弘藏的经济学体系265

第五节 数理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70

小结274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丰富、发展与演化279

第十四章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279

第一节 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79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84

第三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288

第四节 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293

第五节 列宁关于通过合作制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298

第六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思想302

第一节 托洛茨基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观点307

第十五章 托洛茨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经济思想307

第二节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312

第十六章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319

第一节 布哈林的生平和著作319

第二节 布哈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322

第三节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324

第四节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328

第五节 布哈林关于经济调节规律和调节机制的思想331

第六节 布哈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的类型及其意义336

第十七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340

第一节 斯大林的革命活动和主要著作340

第二节 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343

第三节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344

第四节 斯大林关于农业集体化的思想350

第五节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特点353

第六节 斯大林晚年对其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358

第十八章 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经济学界及其经济思想的演化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80年代末)365

第一节 利别尔曼改革学派366

第二节 西伯利亚学派371

第三节 苏联数理经济学派375

第四编 20世纪20-3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可行性的大论争以及东欧改革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383

第十九章 20世纪20-3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可行性的大论争3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可行性”问题的理论渊源383

第二节 “大论争”:不同的派别及其观点388

第三节 关于论争的评论404

第二十章 东欧改革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20世纪50-60年代)411

第一节 波兰改革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411

第二节 南斯拉夫卡德尔等人的社会主义自治思想415

第三节 捷克经济学家的经济改革理论416

第四节 匈牙利经济学家的经济改革思想419

第五编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425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科学分析4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25

第二节 毛泽东在学习和斗争实践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430

第三节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科学分析441

第二十二章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及其关于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思想450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450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466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思想476

第二十三章 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490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思想以及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490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493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506

第四节 毛泽东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阐述及其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提出515

第二十四章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518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以苏为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518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与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思想533

第三节 毛泽东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用的认识与运用539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其他一些思想观点543

第一节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548

第二十五章 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济思想548

第二节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561

第三节 张闻天的经济思想572

第四节 陈云的经济思想584

第二十六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596

第一节 邓小平1978年以前的经济思想596

第二节 经济建设中心论605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论610

第四节 经济结构和分配论61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621

第二十七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下)626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论626

第七节 对外经济开放论633

结束语642

本卷主要参考文献643

后记6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