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专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汤维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31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本理念编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理念一、引言3
二、程序本位主义理念6
三、程序主体的自治性理念8
四、程序的契约化理念11
五、程序的协同化理念14
第二章 哲学范式转换视野下的司法价值观一、传统哲学的思维范式与程序工具主义观20
二、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批判22
三、哲学范式转换与程序本位主义31
四、结语35
第三章 司法改革的人本主义向度一、我国司法改革的法院本位主义倾向38
二、人本主义的司法改革观42
三、我国人本主义司法改革的若干理论评析45
四、人本主义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52
第四章 民事诉讼程序的能与不能——程序利益保护观念下的程序与实体关系思考一、问题的提出59
二、程序能保障实体利益吗61
三、程序能本位吗65
四、结语:树立程序利益为中心的正义观念68
第五章 程序利益的法律解读一、程序利益概念的源起、意义及界定70
二、程序利益的特征74
三、程序利益的本质与功能80
第六章 正当期望与程序选择——当事人运行程序的两个基础性要素解读一、引言90
二、程序正当期望91
三、程序选择95
第七章 交换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纠纷解决途径的正当性基础解读一、源于不同途径的两种正义101
二、合意:交换的正义105
三、决定:分配的正义112
四、结语117
重要制度编第八章 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一、序论121
二、实现司法观念的转变124
三、实现司法体制的创新128
四、确保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充分利用权132
五、从程序建构的角度看程序保障138
六、从裁判者的视角谈制度保障144
七、证据制度的保障148
八、监督机制的保障153
第九章 论民事诉讼中的参审制度一、参审制与陪审团制度的界分157
二、参审制的历史沿革160
三、参审制的类型162
四、参审员的权利义务165
五、平民参审制的利弊分析167
六、对平民参审制的改造171
七、改“陪审员”为“参审员”172
第十章 滥用诉权及其合理规制一、诉权与滥用178
二、比较法视野下的滥用诉权190
三、滥用诉权在我国的识别及类型化分析204
四、合理规制滥用诉权215
五、结语230
第十一章 民事证据契约研究一、引言232
二、证据契约与诉讼契约的辩证关联234
三、证据契约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分析236
四、证据契约的有效性判断242
五、证据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244
六、证据契约制度的适用原则247
第十二章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初探一、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正义性源泉253
二、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法源分析257
三、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现实检讨263
四、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改进思考281
五、结语289
第十三章 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度化及其未来走向一、制度化的脉络292
二、制度化对于民事诉讼法的价值293
三、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未来走向297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视角一、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优势301
二、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劣势302
三、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之比较劣势的原因分析309
四、《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诉讼费用规则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310
五、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合理改进313
审判程序编第十五章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模式转变 一、从基本模式到结构模式: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第二次飞跃319
二、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缺陷解析及其改革思路322
三、多元化诉讼结构模式的建立325
四、具体建议:从制度到程序331
第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及制度建构一、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337
二、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构344
三、结语350
第十七章 从模式比较的视角看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引言:再审程序的改革应当采用模式化思维方式351
二、私权保障型和程序救济型:西方国家再审模式的比较考察354
三、政策形成型:我国再审制度的特征及弊端358
四、理念变迁和机制转换:改造我国再审制度的两个步骤362
第十八章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展望一、再审程序的诉讼化改造371
二、再审理由的重新设定377
三、再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81
第十九章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定位及完善一、民事检察监督的模式385
二、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定位及其局限388
三、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几个理论难题393
四、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模式转型399
第二十章 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一、建立民事抗诉再审启动一元机制 405
二、民事抗诉的客体范围应当进一步明确并有所扩大 407
三、民事抗诉的保障机制 410
四、民事抗诉的制约机制412
执行制度编第二十一章 论执行体制的统一化构建——以解决民事“执行难”为出发点一、我国执行体制的特征与弊端420
二、执行改革及其局限422
三、法院不宜行使执行权的原因425
四、建立独立的执行机构,实现执行体制的全面创新428
五、结束刑事执行、民事执行和行政执行的“鼎立”局面,实现国家执行权的统一行使431
六、具体的构想和建议434
第二十二章 论民事执行程序的契约化——以执行和解为分析中心一、执行程序契约化的内在趋势438
二、执行和解制度的正当化根据 441
三、执行和解的多种表现形态 443
四、我国执行和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446
五、“恢复执行”的单一性:对立法缺陷的进一步揭示448
六、执行外的和解:执行异议之诉的必要性 452
本书作者主要成果(2005.7—2007.12)457
热门推荐
- 660033.html
- 746284.html
- 3884882.html
- 25457.html
- 498969.html
- 2439867.html
- 216327.html
- 370212.html
- 1724965.html
- 64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9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00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4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