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称性金融结构和资产证券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对称性金融结构和资产证券化
  • 张超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8050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金融结构-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对称性金融结构和资产证券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3

第一章 货币和证券——基于经济性质状态的表述3

第一节 初级证券和间接证券3

一、初级证券和间接证券3

二、金融中介机构和间接证券4

三、中央银行和现金5

第二节 债务性和权益性6

一、债务性和权益性7

二、银行以自己的信用替代买方的信用7

第三节 流动性和非流动性9

一、流动性和非流动性9

二、流通手段、融资手段和贷款11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空间变换13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空间变换13

一、关系、映射和空间13

二、映射关系的表示16

三、经济性质状态空间的构造17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空间变换的群19

一、表述对称的群20

二、群在集合上作用23

第三节 经济性质状态空间的格25

一、经济性质状态空间中的格25

二、Hasse图27

第四节 信托交易结构和特定目的公司交易结构的经济性质状态空间表示28

一、信托交易结构的空间状态表示28

二、特定目的公司交易结构的空间状态表示32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的时间变换(Ⅰ)35

第一节 一个经典式解说35

一、借贷货币资本运动原理35

二、双重的支出和双重的回流39

第二节 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双重的支出和三重的回流45

一、基本原理45

二、货币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例50

第三节 时间变换中的对称性62

一、时间平移对称性62

二、匹配平移对称性65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的时间变换(Ⅱ)68

第一节 非货币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证券化68

一、将资产证券出售给银行部门之外的投资者69

二、将资产证券出售给银行部门70

三、其他情况72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中的专业化实施机构72

一、背景72

二、从银行购入贷款和对购入贷款实施证券化73

三、购入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和将贷款证券化82

四、中央银行的作用83

第三节 贷款转移中的时空一体性和时空变换对称性88

一、时间变换中贷款转移的相对运动89

二、贷款转移中的时空一体性和时空变换对称性91

第二篇 为什么会有资产证券化95

第五章 货币、证券和资产证券化的图论95

第一节 规定95

一、节点96

二、边96

三、度数98

第二节 证券的图100

一、商业票据的图100

二、企业债券的图101

三、银行股票的图102

第三节 货币的图103

一、货币创造、货币运动和货币回流的图103

二、货币让渡和货币回流的图109

三、货币付出的图112

四、公开市场操作的图116

第四节 银行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中枢的图120

一、整个经济运行中枢的点控制120

二、银行通过向经济主体发起贷款实现货币供应123

三、以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媒介商品流通124

四、以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偿付债务125

五、直接融资中货币的运动125

第五节 资产证券化的图126

一、资产证券化的图——基于资产负债位移法126

二、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债权债务关系结束路径的图129

三、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路径的图131

第六章 金融体系演进与对称性134

第一节 银行主导阶段134

一、演进的历程134

二、演进中的对称及其操作——没有银行介入的情况135

三、演进中的对称及其操作——有银行介入的情况138

第二节 市场主导阶段141

一、演进的历程141

二、演进中的对称及其操作142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阶段144

一、演进的历程144

二、演进中的对称及其操作145

第四节 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148

一、比较之一——会计表示148

二、比较之二——图形表示和对称性149

三、基于对称的经济解释156

四、政策意义162

第七章 金融产品创造与对称性165

第一节 金融产品创造的效能集165

一、金融产品创造的效能集和代数结构165

二、金融产品创造的商集与商代数168

第二节 金融产品创造中的对称性175

一、金融产品创造的对称性175

二、金融产品创造下资产的对称性178

三、政策意义183

第三节 金融产品创造中的国际股发行184

一、对表7-1的扩展184

二、国际股发行的资金循环和效能概念185

三、比较分析188

第三篇 金融结构与金融产品创造193

第八章 金融结构的对称性比较和完美对称的金融结构193

第一节 金融结构的对称性比较193

一、图对称的定义193

二、BMS型金融结构对偶图的对称性194

三、BM型金融结构对偶图的对称性196

四、B型金融结构对偶图的对称性198

五、三种金融结构基于对偶图的对称性比较199

第二节 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的对称性200

一、间接融资的对称性201

二、直接融资的对称性202

三、资产证券化的对称性202

第三节 完美对称的金融结构204

一、加入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贷款直接交易的情况204

二、加入事业信托和债权转股权的情况207

三、综合的情况211

四、群与完美对称213

第九章 金融产品创造中的货币关系和实现金融产品创造的SPV216

第一节 货币关系216

一、转换能力与货币关系216

二、企业股票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事业信托中的货币关系218

三、债权转股权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货币关系225

四、银行股票发行中的货币关系及其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较230

第二节 金融交易表234

一、企业股票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234

二、事业信托和债权转股权237

三、银行股票发行和信贷资产证券化239

第三节 资产转换型SPV和资金运用型SPV241

一、资产转换型SPV和资金运用型SPV的比较241

二、资产转换型载体的活用246

三、从一般企业到SPC再到信托250

第十章 银行理财产品与资产证券化253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表内银行理财产品和表内资产证券化253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实在性253

二、表内银行理财产品——以募集资金进行贷款、投资255

三、表内银行理财产品——以募集资金承接贷款257

四、表内资产证券化261

第二节 表外银行理财产品266

一、以募集资金进行投资、贷款267

二、以募集资金承接贷款271

第三节 从承接贷款的表外银行理财产品到资产证券化275

一、与承接贷款的表外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较的资产证券化276

二、资产证券化替代承接贷款的表外银行理财产品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282

三、银行理财产品、影子银行和资产证券化284

第四篇 经济与金融发展289

第十一章 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结构转型289

第一节 从BM型金融结构到BMS型金融结构289

一、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结构289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293

第二节 金融结构转型中银行与市场连通的桥梁296

一、桥梁的构造及其关联——货币金融中介297

二、桥梁的结构及其关联——非货币金融中介304

第三节 桥梁的类型305

一、ABS的分类306

二、桥梁的类型307

三、三种类型的比较310

第四节 金融结构转型中银行配置和证券配置相结合的机制311

一、BMS型金融结构奠基的现代金融体系311

二、银行配置与证券配置相结合的机制317

三、归纳319

第五节 金融结构转型中金融体系对称性的动态321

一、图11-7中的图的同构图322

二、基础简单图、简单对偶图和对称性323

第十二章 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25

第一节 开启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贷款新境遇325

一、对象资产的存在状态326

二、证券发行、证券投资和借款的存在状态329

三、交易结构的存在状态330

四、群和完美对称332

第二节 货币收入流通速度、货币供应能力和贷款供应能力334

一、提高货币收入流通速度和减少与货币需求335

二、提高贷款供应能力和释放货币供应能力337

第三节 货币管理新契机339

一、货币供应模式创新和货币管理新契机340

二、以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340

三、对货币供应模式创新和货币管理新契机的不同看法341

第四节 风险再分配和功能再分配343

一、风险再分配及其技术构成343

二、风险再分配的经济学分析345

三、功能再配置的经济学分析348

第十三章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信用和总产出的影响351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求的影响351

一、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单一银行351

二、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银行部门352

三、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54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对总产出的影响357

一、假设条件358

二、CCS-LMS结构364

三、政策意义366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367

一、货币观和信用观367

二、资产证券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71

第十四章 经验、借鉴和展望377

第一节 专业化实施机构377

一、资产证券化实施机构的背景377

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渠道建设378

三、资产证券化实施机构的资金循环380

第二节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与银行识别能力384

一、正常情况下银行的识别能力385

二、泡沫冲击下银行的识别能力386

三、提示387

第三节 对资产证券化的评说和资产证券化的未来388

一、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评说389

二、《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对资产证券化的见解391

三、资产证券化的未来392

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与《信托法》394

附录396

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托396

一、信托的设立396

二、资产证券化中的若干信托类型399

三、信托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受益权和受益债权405

参考文献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