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 曹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827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4

一、道路由邓小平提出4

二、道路由人民选择5

三、道路是走出来的6

四、走这条道路的由来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8

一、道路的科学内涵8

二、道路的中国特色10

三、坚定对道路的自信11

四、道路决定命运12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4

第一节 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14

一、政治发展道路的定义14

二、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探寻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与确立1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的背景和缘由1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2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25

第三节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奠定了中国模式25

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根本定力25

二、中国模式屹立世界走向未来28

三、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模式走向未来的保障31

第三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1+3模式)3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6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37

三、人大代表的产生及其性质、地位4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内涵44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46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双重性质46

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有九个政党46

三、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47

四、中国宪法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定47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地位47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48

七、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优势4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9

二、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50

三、国家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52

四、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54

五、各民族相互支持共同繁荣发展54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6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6

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59

三、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63

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66

第四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73

第一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73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3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74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7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78

一、民主党派的定义78

二、抗战时期在重庆发祥的民主党派79

三、民主党派发祥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成因探析82

四、其他几个民主党派的发祥与建立86

五、民主党派的发展、特色与定位89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102

一、人民政协的建立102

二、人民政协的构成103

三、人民政协的方针和性质107

四、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109

五、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基本要求和权利及义务110

六、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111

第四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12

一、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112

二、首次列入基本政治制度113

三、首次提出“参政党”概念113

四、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入宪”114

五、“两个5号文件”与“三化建设”116

六、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116

七、“两会”制的特点和优势117

八、构建同心工程12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126

第一节 中国特色参政党的性质和地位126

一、中国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126

二、参政党性质和地位的确定12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28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参政党的职能和作用130

一、参政党的职能130

二、参政党基本职能的确定131

三、参政党职能的基本内容、形式和程序的确定132

四、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1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建设143

一、参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143

二、参政党建设的内涵及目标145

三、建立健全参政党工作运行机制146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48

五、参政党建设的重点是代表人士队伍建设149

六、参政党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四种能力150

第四节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155

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56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158

三、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阵地159

第六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164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164

一、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164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165

第二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168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168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169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171

第三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途径172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党际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73

二、加强参政党建设,实现其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176

三、加强机制建设,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181

第七章 中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模式和特点187

第一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188

一、中国执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188

二、中国参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189

第二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其职能的特点和启示192

一、特点192

二、启示196

第三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其职能的现状、问题和启示197

一、现状和问题197

二、启示199

第八章 中国协商政治(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201

第一节 中国协商政治(协商民主)理论的探索202

一、协商政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发展方向202

二、协商政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方向的成因203

第二节 中国协商政治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6

一、政治协商是对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探索与实践206

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独有特点和契合点210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途径提示了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发展路径211

第三节 协商政治、政治协商与政党协商、政协协商214

一、协商政治与政治协商的联系与区别214

二、政治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联系与区别216

三、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联系与区别217

第四节 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24

一、政协章程修正案对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24

二、专题协商对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29

三、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231

第五节 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34

一、政治协商两种基本方式的互补互动是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34

二、双周协商座谈会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40

三、专题调研座谈会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244

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统筹协调加强协商民主建设247

第九章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及其教训和启示250

第一节 苏联的剧变及其反响250

第二节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251

一、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251

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52

第三节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253

一、原因三分法:苏联剧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253

二、原因五分法:苏联剧变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254

三、原因重点法:激进民主化是直接推手255

第四节 苏联剧变的教训及其启示260

第十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三个自信”269

第一节 “三个自信”的提出及内涵269

一、中共十八大响亮提出“三个自信”269

二、“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270

第二节 “三个自信”是统一战线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271

一、“三个自信”是统一战线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271

二、坚定“三个自信”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的关键272

第三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三个自信”2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274

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75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277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法宝279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279

一、从理论上讲,统一战线是战略也是策略279

二、从实践上讲,统一战线是达成目的、取得成功的法宝28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288

第二节 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是由其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决定的293

一、这个根本出发点的基本含义294

二、这个根本出发点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294

三、这个根本出发点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规律295

第三节 统一战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由其爱国主义本质决定的296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和定义296

二、统一战线的名称和性质299

三、新世纪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工作对象302

四、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303

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领域311

六、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和助手作用318

七、爱国主义决定了统一战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325

第十二章 统一战线法宝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保驾护航329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社会职能329

一、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329

二、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工作主题和重要特征331

三、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和重要原则332

四、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基本社会职能333

第二节 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341

一、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注重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341

二、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343

三、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349

第三节 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参与者、见证者、捍卫者357

一、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357

二、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参与者、见证者、捍卫者358

第四节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保驾护航360

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61

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61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62

四、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362

五、巩固壮大港澳台海外爱国力量,推进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363

主要参考文献366

一、中文论文366

二、中文著作368

三、中文文献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