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
  • 赵可铭主编;黄宏,卢冀宁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351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4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70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导言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创立和新发展 赵可铭1

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3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4

第二节 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其主要教训10

第三节 我国建国后29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陷入的深重困境18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及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22

第五节 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问题29

第一节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35

第二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探索35

第二节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46

第三节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失误、教训及历史原因64

第三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74

第一节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方针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斗争75

第二节 邓小平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有力支持和正确领导79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90

第四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95

第一节 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2

第四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2

第二节 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5

第三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28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伟大历史地位14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41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15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历史地位160

第二篇经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六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169

第一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169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175

第三节 邓小平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85

第七章农村改革的率先起步和深化195

第一节 总结和推广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5

第二节 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的大发展202

第三节 引导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向商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210

第四节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中国农村的第二个飞跃216

第八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2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所有制问题的探索和实践223

第二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的形成228

第三节 积极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242

第九章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50

第一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250

第二节 科学制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63

第三节 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67

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2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意义293

第十一章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07

第一节 对外开放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07

第二节 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13

第三节 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地位322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30

第十二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33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历史意义349

第三篇政治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三章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357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重申357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364

第三节 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370

第四节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融为一体,贯穿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376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384

第十四章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84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388

第三节 发展民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393

第四节 要发展民主就必须加强法制,这两手都要硬400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07

第六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414

第十五章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418

第一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大力抓好党的建设418

第二节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422

第三节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28

第四节 永远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436

第五节 加强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444

第六节 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448

第十六章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积极稳定的社会大环境454

第一节 稳定是当今中国压倒一切的问题454

第二节 以改革和发展求稳定462

第三节 妥善处理若干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470

第十七章正确解决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倾向性问题483

第一节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83

第二节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493

第三节 不搞无谓的争论498

第十八章坚持“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504

第一节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争取祖国统一而进行的不懈斗争504

第二节 新时期“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508

第三节 “一国两制”所体现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创造性514

第四节 “一国两制”构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意义527

第十九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533

第一节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确立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534

第二节 创立崭新的战争与和平观和独具特色的发展观542

第三节 探索稳定国际局势新路子,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49

第四节 加强国际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554

第五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踏踏实实发展自己562

第四篇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十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75

第一节 “两个文明一起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575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586

第三节 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93

第四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601

第二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14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614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党的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619

第三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626

第四节 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630

第一节 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36

第二十二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636

第二节 办好教育事业,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647

第三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57

第五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十三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669

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渊源于毛泽东军事思想669

第二节 1975年军队整顿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675

第三节 对时代主题转变的敏锐把握,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生长点680

第四节 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重要的是掌握其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686

第二十四章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692

第一节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692

第二节 改革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707

第三节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行动711

第二十五章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717

第一节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717

第二节 裁军百万,调整军队体制编制721

第三节 努力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组织、指挥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725

第四节 坚持发展高科技,有计划地改善武器装备730

第五节 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努力提高部队管理水平734

第六节 “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用战斗力标准统筹、检查军队各项工作740

第七节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规律、新战法745

第二十六章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752

第一节 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是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最高原则752

第二节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762

第三节 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的性质769

第六篇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第二十七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确立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贡献787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789

第二节 科学概括和系统阐发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794

第三节 旗帜鲜明地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地位797

第二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03

第一节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804

第二节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812

第三节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822

第四节 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829

热门推荐